企業重視營銷還是品牌傳播,已成未來企業發展的關鍵
一個主流的公司組織架構有股東會、董事會、總經理,以及下面各個部門組成。不管是服務型公司還是製造型公司,一直以來營銷中心都是公司的重中之中。“誰能把業績做起來,誰就是以後的CEO”,這種職場上升的路徑在各大行業都屢見不鮮。若翻看各大公司CEO的履歷,你會發現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是從營銷系統上來的。
管理學背景+營銷經驗與成績,或許是考察合格CEO的標準之一,但這種情況正發生改變。為此,我想先講一個小故事。
公司A近來業績下滑市場萎縮,董事會很頭疼,為了完成股東大會上給出的業績指標,他們決定聘請一名具有優秀業績的職業經理人,來擔任公司的總經理。在篩選候選人名單時,其中一位候選人博得了董事會的一致青睞。該職業經理人在眾多公司擔任過CEO,且每次任職都能給公司的業績帶來突飛猛進提升,基本每次都能超額完成董事會交代的考核任務。

在面試中,該職業經理人侃侃而談,董事會為他著迷,當場決定以百萬年薪簽下他。而在面試中,這名經理人給出的績效是董事會向股東會承諾的200%。在職業經理人離去後,董事會成員無不喜上眉梢,都感覺這個買賣值了。
果不其然,在職業經理人的各種運作下,公司這一年的業績突飛猛進,超額完成之前的承諾。230%,這是這年公司的業績,在年終會上,整個公司都瘋狂了,股東會表達了對董事會成員的讚賞與信任,董事會對下屬總經理髮放了鉅額獎金,公司其他各部門也都得到相應的獎金。每個人都高興,在會議結束後,這名總經理找到董事會,並遞交的辭呈。
在簡短的挽留後,總經理帶著百萬年薪與數百萬獎金離開了公司。公司第二年繼續按照這位離任的經理人制定的計劃走,結果公司業績暴跌,跌幅之大見所未見,最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險些沒有破產。

為什麼會這樣?董事會研究了之前總經理制定的策略歸結起來只有2個字:促銷。去年業績的突飛猛進不過是竭澤而漁,曇花一現,今年就要承受去年暴力銷售模式的苦果了。想到這裡,董事會懊悔不已。
故事講完了。相信這個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哪裡出了問題?這名職業經理人是騙子嗎?
並不是。
只不過,他是一名營銷系統出來的CEO,而現在這個時代,他能動用的手段越來越有限了,最終的手段往往離不開“打折與促銷”。
這個時代是資訊時代,這個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社會中,營銷的領路人是傳播,若不重視品牌傳播,只做營銷,那就是本末倒置,後果也將和上面的故事一樣。

品牌擺脫了營銷所要實現交換的商品實體,而將營銷所要實現的實體商品交換提升到符號化、資訊化的運作層面。正因為如此,營銷需要向傳播靠攏,從而進行整合營銷傳播。而廣告、品牌傳播從營銷中獨立出來,是一種巨大的進步與革命,即市場的開拓不再拘泥於產品實物的營銷,而是產品符號化、資訊化的傳播——這是工業社會進入資訊社會的時代選擇。
隨著企業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實時駕馭資料、實時互動傳播則成為資訊社會企業新常態,企業更多地需求品牌傳播人才,則是必然的趨勢。營銷是工業社會的產物,品牌傳播是資訊社會的產物,傳播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管理學。
從現在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最瞭解市場、最瞭解競爭對手的是品牌傳播人員,而他們在企業中也將最具話語權。若你的企業組織架構裡沒有獨立的品牌傳播,我建議設立一個這樣的部門。公司的運營若以品牌為本而非營銷,我相信更符合現今的時代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