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提速降費”紅利不顯 運營商難辭其咎
【PConline 雜談】IT圈內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在國內罵中國足球和三大運營商,肯定“沒毛病”,不但“沒毛病”一定還會得到很多贊。那麼究竟運營商為什麼這麼不招人待見,其實是有諸多原因的,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
“提速降費”是首當其衝的槽點
自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明確指出要進行“提速降費”措施之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路上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片叫好,三大運營商也隨後立即發聲,表示要加緊落實,爭取儘快完成總理的這一要求。
但是隨後的一系列舉措和措施卻又在網上引起了一片譁然,運營商認為,取消長途和漫遊費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多個系統改造和除錯,並且還要進行驗證等工作,所以工程時長勢必會延長;另一方面,還需要對大量正在使用的套餐進行調整,對於原來的收費標準和取消後的標準、計費系統都進行統一的調整,這也是需要時間去推進和進行的。
作為普通網民和使用者看來,這其實就是運營商的一種說辭,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所關心的其實就是網路和資費在日常生活使用當中的體驗,而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說,實施網路改造、升級、測試等環節所造成的時間延續並不能夠說服廣大百姓使用者去接受。更有甚者,有很多使用者表示他們還觀察到了一些“假提速”、“不降費”的現象發生,對於百姓的這些大量投訴,相信對於運營商來說,的確難辭其咎。
人民日報曾經就對中國移動的流量資費貴進行過點名批評,而對聯通和電信的訊號差等問題也一併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認為,當前我國正處在運營商整體改革的關鍵階段,在取消長途漫遊費和流量漫遊費的過程當中整體大趨勢還是比較好的,但針對個別細節問題還是應當加強改進力度,例如退出的流量不限量套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划算等等問題。
從人民日報的評論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國家對於運營商的提速降費舉措還是非常重視的,並且對於當前前文我們所提到的運營商提速降費”套路多“的問題也是真實存在的,對於運營商來說,這些重點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加快解決。
電信詐騙治理“舉步維艱”
提到運營商的槽點,還有一類是這幾年百姓討論的重點問題,那就是電信詐騙,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在國外架設的通訊網路裝置,通過技術手段改號碼進行詐騙等違法活動。其涉及到了通訊、銀行、網際網路等多個領域。
對於網路通訊詐騙、簡訊騷擾等問題相信95%以上的普通使用者在日常生活當中每天都會遇到,雖然談不到影響生活,但是對於我們正常的通訊以及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和破壞,而對於上述問題,也有很多使用者認為這些詐騙內容和資訊是通過運營商的網路進行傳播和釋出的,因此運營商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
的確,從今年開始我們也看到了由工信部牽頭對於非法簡訊騷擾、簡訊詐騙等做法進行了專項整治,的確也起到了一些效果,但客觀上來說,對於還百姓一個乾淨整潔的網路通訊環境的標準,當中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在我看來,對於電信詐騙這個問題上來說,除了需要國家政府層面牽頭,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去對這些違法現象進行治理和懲罰之外,從運營商的技術層面來說,對於基站的構建以及運營商網路環境、通訊鏈路的排查和清理也是至關重要的。
運營商與很多大型企業廠商都擁有著深入的合作和廣泛的溝通,對於電信詐騙、資料洩露這類“上不了檯面”的問題需要從技術手段去儘可能的規避掉,這幾年運營商通過與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運用公有云平臺、大資料分析技術對內部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和清算,同時對於自身服務的提升也正在進行改善,這點的確值得肯定。但問題依舊存在,對於上述使用者所方案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從這點來說,運營商還是應該加把勁兒。
宣傳策略有待改善
在我看來,在宣傳層面運營商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我們以取消長途和漫遊資費這件事來說,其實早在3G時代,中國聯通就已經推出了“長市漫”一體的資費套餐,這一做法後來也開始被中國電信效仿。
到了4G時代之後,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自家的“長市漫”一體的套餐,這一套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就是正在走向取消長途費和漫遊費的道路上,但問題是,三家運營商所做的這些內容,到今天又有多少使用者瞭解和熟知呢?恐怕並沒有多少。
在宣傳層面,中國新聞網在2017年的6月9日曾發表報道過一篇名為《運營商不限流量套餐其實限量限速你會愉快地用嗎?》一文,文中稱,“不限流量”套餐條條框框限制多,限速又限量。同時,虛擬運營商也加入了市場的爭奪,如聯通和騰訊合作推出“騰訊王卡”等產品。報道還引用中國電信負責人的話稱,由於種種原因,對超大流量客戶限速限量是“國際慣例”。該報道刊發後,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的確除了下大力氣推出新政策、新套餐之外,運營商在對於自身正面形象的宣傳力度上同樣需要多花一些心思。
對於運營商來說,在宣傳推廣過程當中,該報道推廣的時候沒有進行宣傳,從而致使大部分使用者對於運營商的很多政策和出臺的措施並不知曉,使用者還陷在過去的套餐當中“不能自拔”,這對於運營商在公眾當中的形象來說無疑是“自毀形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的話,宣傳角度的確實和宣傳力度不夠也表示了整個電信行業的開放化程度其實非常低,同時創新力也不足這一實際問題。
對於運營商乃至整個通訊業來說,不能事事都指望政府牽頭出臺政策,而後再去執行這一被動模式,當前是市場需求驅動業務推進的時代了,對於運營商來說同樣也是如此,通過與企業之間的不斷合作,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去大踏步的推進改革和業務層面的變革,真正讓更多普通使用者感受到業務創新和變革所帶來的市場紅利,才是對於改善運營商市場乃至整個通訊市場向前發展的重中之重。[返回頻道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