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零售增長放緩 京東如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環球網科技記者 王楠】隨著國內零售增長開始放緩,中國電子商務巨頭京東正加大努力尋找新的收入增長來源。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中國線上零售領域僅次於阿里巴巴的京東,將在谷歌平臺上推美國旗艦網上商店,直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產品,在美國創造更大的市場份額。此前,京東在泰國和印尼也正式開設了面向當地消費者的網店。
在今年6月份時,谷歌5.5億美元入股京東,就為京東開拓美國市場奠定了基調。京東方面曾明確表示,“結合京東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專業能力與谷歌強大的技術優勢,雙方將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個性化、流暢便捷的購物體驗”。
儘管京東此前已經通過沃爾瑪在美國市場銷售產品。但此次與谷歌的合作將使京東首次直接接觸到美國客戶。
京東戰略總監鮑燕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當谷歌購物推出時,京東將擁有一家旗艦店。”谷歌將對付款和訂單進行處理,而京東則負責直接向美國客戶發貨。
此外,就在上週,京東宣佈將利用其龐大的物流網路,為中國客戶正式開放個人快遞業務。
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表示,業務先期覆蓋北上廣,明年擴充套件至30個至50個重點城市,並逐步擴大至全國。
自此,京東物流從以“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模式,不再只扮演著京東電商基礎服務支援的角色,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物流服務業務,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泛海證券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這將幫助京東在不增加運營成本的情況下產生更多現金流。”
此外,據報道,該公司計劃到2021年在中國建立100萬家便利店,目前據訊息稱正在招聘7 - 11中國分公司的多名高管。
“我們的目標是在年底前每天開設1000家便利店,”京東CEO劉強東更在今年早些時候說道。
據瞭解,京東便利店除了傳統的零售業務,店主還可接入其他增值業務,例如:代收包裹、虛擬代售、生活繳費、號卡服務、京東維修、文印服務、工商註冊等等。
分析人士指出,京東進軍零售商店和包裹遞送業務,將使該公司與阿里巴巴展開更激烈的競爭。
工銀國際駐香港分析師Martin Bao表示:“京東正在尋找新的戰場,以維持未來5年的持續增長。”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71751億元,相比2016年的51556億元,同比增長39.17%。預計2018年全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93863億元。
“電子零售商們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實現進一步的增長。”Martin Bao說。
根據京東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京東集團2018年第二季度淨收入1223億元人民幣,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22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2%,而2015、2016、2017年同期增速分別為61%、42%、43.6%,呈下滑趨勢。2018年第二季度京東的GMV為43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而2015、2016、2017年同期增速分別為82%、52%、46%。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京東需要依靠國際業務擴張與國內業務多元化才能幫助其抵消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