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開始向歐盟安卓廠商收費,國產智慧手機市場會受影響嗎?
2018年初中興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智慧手機晶片行業的擔憂,如今四個多月過去了,中興也開始慢慢恢復元氣,可是這個時候谷歌卻宣佈向歐盟安卓廠商們收取應用授權費用,這意味著安卓的部分產品不再是免費使用的了,而且如今的國產智慧手機廠商們都是使用安卓系統為底層基礎研發的新系統,裡面必然要繫結谷歌的服務。一旦谷歌開始全球性的收費,對於國產廠商來說也是很大的打擊,產品成本也會進一步提升,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根據谷歌的介紹,此次其對歐盟國家的安卓廠商收費是因為歐盟對於安卓的壟斷進行了重新的定義,並且對谷歌的監管更加嚴格。谷歌正是對於此才提出應用收費的,也算是一種策略上的反擊。但是這樣的改變真的只是暫時的嗎?不會擴充套件到其他地區?國產智慧手機廠商們要不要未雨綢繆?
谷歌與歐盟的博弈
谷歌研發的安卓系統是目前為止應用最為廣泛的智慧手機系統,其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可相容性強,因此大多數的非ios廠商都是使用安卓原生系統再開發來的,類似於華為EMUI和小米MIUI、魅族Flyme都是使用的安卓系統作為底層系統進行升級更新來的,其在使用者體驗度上也是很不錯,使用者的反饋也多是積極的。
而谷歌向安卓智慧手機廠商們提供的安卓系統服務是免費的,但為了提升其搜尋引擎、網頁瀏覽器和其他應用軟體的覆蓋率,谷歌要求廠商們要在手機中將11款谷歌應用與系統進行捆綁,手機生產商必須預裝這些應用才能獲得谷歌Play應用商店的授權,也正是因為此項強制措施谷歌才被歐盟判定為存在反市場競爭行為,2018年7月18日谷歌被歐盟罰款49.3億歐元,並給予90天的緩衝時間,隨後谷歌上訴否認安卓壟斷。如今最後的截止日期即將到來,谷歌出手反制歐盟,智慧手機廠商想要預預裝谷歌地圖、Gmail和谷歌文件、谷歌搜尋應用和Chrome瀏覽器等,都需要向谷歌繳付授權費用。
谷歌表示在歐洲市場使用者可能會拿到不同安卓系統版本的智慧手機,因為通訊裝置限制,谷歌系統已經與全球通訊的GMS繫結,如果不使用安卓系統這款手機幾乎無法使用,更何況谷歌與之匹配的地圖、郵箱服務都是當前全球流行的應用,歐盟對谷歌反壟斷罰款之後,安卓智慧手機廠商想要在手機搭載這些應用幾乎都要向谷歌繳付授權費,按照谷歌的意思,這是為了彌補其他未繫結應用的廣告服務費的損失。
谷歌的營收大部分都來自於廣告業務,如果歐盟禁止安卓系統繫結谷歌的應用就會使其面臨巨大的損失,這意味著谷歌在歐洲的廣告業務將會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所以谷歌必須保證其業務開展下去,因此通過應用收費來提升營收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之操作。
國產智慧手機廠商受到影響
國產智慧手機幾乎都是使用的谷歌的安卓系統,因為它是免費開源的,廠商們省去了很大一部分的產品研發時間,降低了產品的成本,因此國產智慧手機的價格也相對於國外產品要便宜很多,特別是華為,從之前釋出的機型就可以看出來,其國外的機型明顯要比國內貴一些。
但是,華為因為進軍美國市場受阻,只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歐洲市場,而小米去年也是在歐洲市場收穫頗豐,這樣一來國產廠商自然不會放棄歐洲市場。而想要在歐洲市場銷售產品就要遵循歐盟的規定,所以華為和小米在歐洲發售的安卓手機也要受到一定的影響。
當然,現在的谷歌還沒有進入國內市場,但是其已經開始了佈局,這意味著如果谷歌有一天其進入中國區市場,是否也要面臨同樣的選擇呢?目前的智慧手機行業已經對國產廠商提出了硬性規定,智慧手機的系統應用也要可以允許使用者解除安裝,到時候谷歌捆綁的自家應用勢必也在受限之列,那麼,谷歌會不會採取同樣的措施進行反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市場有很多谷歌的競品,其在中國區市場並不像在歐洲市場那樣有優勢,更何況谷歌能不能進入國內市場還是個未知數呢。所以國產智慧手機廠商更多的是擔心歐洲市場,而不是國內市場。
谷歌的市場困局
當年的谷歌與百度爭奪中國區市場,因為政策問題而出局後谷歌並不甘心。後來谷歌越做越大,在國際市場屢屢攪動風雲,特別是後來推出的安卓系統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獲得了市場的一致認可。可是要說到其盈利來源,大多還是來自於搜尋引擎和地圖等應用的廣告業務,這些年來谷歌釋出的Pixel手機雖然搭載的是原生的安卓系統,可是其在品牌和產品上對比其他的安卓智慧手機廠商差距依然很明顯。
從安卓系統來看,它之所以一直都沒有向智慧手機廠商收費,最大的原因就是其可以通過系統繫結多款應用,然後通過廣告來進行盈利。可是,一旦失去繫結應用這個最大的優勢,谷歌就要承擔起系統研發、升級和維護等多重成本,這恐怕是谷歌難以接受的地方。
筆者認為谷歌面對歐盟的懲罰必然想通過這種授權應用收費的方式來提升營收,補齊差額,但是歐盟對於科技公司的監管是尤為嚴格的,就連蘋果也不得不對其低頭,更何況是谷歌了。而對於國產智慧手機廠商們來說,其在歐洲的業務可能會受到影響,但短期內不會影響到國內市場。
特別宣告: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絡DoNews專欄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