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雲裡霧裡,58、我愛我家抱團取暖還是各懷鬼胎

58要搞事情。
事件一是在6月12日,58同城與我愛我家、麥田房產、中原地產等中介公司建立了“真房源聯盟”,試圖把中介公司團結起來。一場“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有針對性地舉行了,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鏈家。據悉此次誓師大會的導火索是今年四月份,鏈家宣佈自己革命,從線下門店的擴張變為推出鏈家網升級版的貝殼找房平臺。
鏈家董事長左暉曾表示,商業邏輯決定鏈家會走到瓶頸,所以改革勢在必行。此前鏈家依靠鏈家網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流量優勢,升級後的貝殼平臺在業界再次掀起風浪。貝殼平臺的推出使鏈家獲得不少掌聲,但也讓不少中介紅了眼。這不,58和我愛我家、麥田房產、21世紀不動產等中介公司合縱,試圖聚眾分解鏈家在房市的市場份額。
事件二是在6月22日,時隔10天,58集團宣佈以10.68億收購了我愛我家8.28%的股權。收購部分股權之後,我愛我家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和發展,雙方由此成為了戰略合作關係。與此同時,外界傳聞我愛我家與58合作的目的是為了狙擊鏈家,二者的合作只是這麼片面嗎?非也。
房市一時難回暖,且競爭對手不斷升級
2017年3月“限購、限貸、限售”的政策一出,市場的調整讓中介行業栽了不少跟頭,很多中介公司都亂了陣腳,我愛我家也“難逃此劫”。資料顯示,我愛我家經紀業務在2016年與2017年分別實現的營收額為55.42億元和51.39億元,對比可見2017年的營收額有所下滑。
據瞭解,一般受到調整的市場至少需要幾年才會開始回暖,因此2018年我愛我家在市場仍低迷的情況下恐怕也難成氣候。
資料統計,我愛我家2017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籤30115套,比2016年下降48.4%。2018年上半年,我愛我家雖累計完成了買賣4.6萬餘單,但對比2016年的成交量還是有些許差距。
再看58同城,其標榜的是國內領先的生活分類資訊網站,主要收入來源和平臺依託還是依靠收取房產中介的埠費。實際上鍊家多年來通過不斷對資訊科技投入研發,打造與升級埠,早已擺脫了對第三方埠平臺的依賴。
除了鏈家,其他中介平臺也都在各自領域圈地搭建了自己的網際網路平臺,比如麥田房產、21世紀不動產等中介公司均逐漸從第三方埠抽身。
但是話說回來,鏈家目前的成績是有目共睹。據悉鏈家的勢力網已經撒向了全國三十幾座城市,目前的直營門店已超過了8000家,經紀人數量近15萬人次。此外1200TB的“樓盤字典”賦能鏈家經紀人的同時,還通過了貝殼平臺向全網的經紀人賦能。
相關媒體報道的資料顯示,截至到目前,貝殼找房月度活躍使用者數已達到了800多萬。從年初到現在,鏈家網月度活躍使用者數也從650萬上漲到了700萬,並且該月活躍使用者與貝殼找房的重合度不到15%。貝殼找房App與鏈家App已雙雙進入房產App月活躍使用者數前三名。綜合第三方資料可見,資料對鏈家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58同城而言可能是“噩耗”。
房地產市場一時難回暖,加上競爭對手勢力的不斷加碼。上億的市值不允許我愛我家坐以待斃,姚勁波也按捺不住在今年接二連三地舉行“真房源”誓師大會,試圖拉攏更多房產中介。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雙方對戰的敵營並不只是鏈家,明面上合縱的中介公司不少,但是暗地裡麥田房產、21世紀不動產、房天下等房地產企業在市場的分羹同樣威脅到58與我愛我家的市場佔有率。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就是此番景象。二者之所以會抱團,抵抗共同的競爭對手是一部分原因,此外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也是對方想借力壯大自身的另一部分原因。
獨立生存不如抱團,各取所需
老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既然58同城已經丟擲了橄欖枝,出於種種考慮,我愛我家最終同意將其部分股份轉讓給58同城,與58同城保持戰略性的合作。與其各自為戰會讓對手更加瘋狂生長,倒不如二者結盟互補共同抗敵。
先說58同城。58有平臺,有流量,且標榜的是國內領先的生活分類資訊網站。
據公開資料顯示,58集團的房產業務已覆蓋了全國5萬家經紀公司、千餘家品牌公寓機構,連線著全國超過了130萬的經紀人,而且平臺上每天有超過3000萬的找房需求,每天峰值時有近1億人次。這些資料顯示,58同城顯然已經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的網際網路平臺,而且這與後來者貝殼找房無疑形成了最直接的競爭關係。
我愛我家看上的,就是58埠的巨大流量,因為對於房地產中介公司而言,客戶是其利潤轉化的主力軍。因此58平臺出現的3000萬的找房需求對我愛我家而言是極其地誘惑,我愛我家極度需要將58同城的需求流量轉換成自己的房源客戶。所以二者成為了合作關係之後,顯然58會與盟友共享部分流量。
再看我愛我家。雙方此次的合作中,雖是58集團收購我愛我家的部分股權,但,我愛我家在中介行業的實力也是相當。
據相關媒體報道,我愛我家在“317”政策的壓力下並沒有大量關店,反而是小心翼翼保持擴張的態勢。門店數量在增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愛我家還通過改進官網和APP,使線上運營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另外,我愛我家如今已站上行業“巨頭”的榮耀段位,其在2018年中國房地產中介公司十大榜中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原地產與鏈家。58同城看上我愛我家的,就是我愛我家的品牌在中介行業的產能價值,想要借用我愛我家之力助其完成大資料的資源整合。
這不,據悉58埠正在進行資源整合,試圖建立房源資料共享平臺。58同城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依靠大型傳統中介公司來牽扯貝殼、房天下等房地產平臺的精力,讓其疲於應付而無暇顧及跟自己搶埠、搶流量。
綜上所述,這一次58與我愛我家的抱團,顯然是房地產市場的一次大型洗牌。但雙方各取所需是真如表面上那番合作景象,還是各有算盤?
是真心合作還是各懷鬼胎?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此次合作,我愛我家接受了58的投資,意味著某種程度上將會受制於58。二者之間的利益與矛盾未來都說不清楚。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58同城依靠的是埠,出兵的利器也是埠。杭州網曾報道,在今年1月,58同城旗下安居客埠費上漲了30%-50%,埠費問題爭端不斷,以鏈家和我愛我家為首的“北京中介聯盟”予以抵制,多家中介平臺紛紛從58同城下架房源,以作抵抗。其實房產中介與線上埠引發的交鋒早在2014年就初見端倪。如今貝殼的高調上線才正式迎來正面交鋒,刀光劍影,好不熱鬧。
諷刺的是,僅僅過去半年時間,我愛我家就從抵抗埠的站位變成58的盟軍,而鏈家則眼看著從盟友成為仇人。如此看來,當他人侵犯到自家利益時,任何企業都會選擇跳腳。那麼聚焦此次58與我愛我家的合作,某種程度上雙方是以商業的角度各取所需,但未來雙方前行的腳步若不一致,很可能隨時會終止合作。
其次,58同城既然能投資我愛我家,那麼同樣也能投資其他中介公司。這樣一來,58的客戶流量就會被分解,我愛我家從58那得到的福利就會減少。反觀58,以拉攏中介公司為其衝鋒陷陣,顯然勢力會越來越強,這麼一看似乎是我愛我家在給58做嫁衣?後知後覺的我愛我家後期是否會有抵抗?未來變數極多。
最後,部分觀點提出質疑,為什麼58同城要投資給我愛我家?這是為了表示合作的誠意,還是對合作夥伴的支援?明面上,這兩點都毫無疑義。那麼,問題就變成了58同城為什麼不願意跟貝殼正面對著幹呢?
58同城投資我愛我家,就是出於這種考慮。不上前線自然不會輕易就被戰火波及,但58同城有沒有想過這樣可能會“養虎為患”?58單純收股?我愛我愛甘願服從?還是二者實際各懷鬼胎?
此外,不要忽略了我愛我家也有自建的APP交易平臺,搜狐號新聞曾報道,我愛我家APP憑藉優秀的使用者體驗和迅猛的使用者增速榮獲過“最佳應用開發獎”。且根據資料統計,APP的使用者量已經突破了百萬量級。可見我愛我家的APP線上推廣基本上趨於成熟,運營也在正常軌跡上進行。
加之現在微信的普及,微信小程式也成為使用者的“新寵”。我愛我家順勢在微信上推出了看房小程式,免去了使用者下載獨立APP的麻煩。如此“貼心”的操作,依靠自己的開發似乎問題不是很大。況且我愛我家目前看上的就是58同城的流量,而微信的使用者流量並不會亞於58同城,微信目前已坐擁10億+的活躍使用者,未來我愛我家是否會跳腳騰訊都說不清楚。
接下來的房市動向仍舊撲朔迷離、雲譎波詭。58與我愛我家的合作後期將如何呈現?還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