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平臺的拉新策略之分享紅包

通常我們完成交易後可以分享一個紅包到社交渠道中,分享紅包的目標有拉新和促活,這裡我們僅僅圍繞 拉新 這個目標來分析,使我們的分析更聚焦。
一、產品目標
通過老使用者分享紅包到社交網路的方式觸達新使用者以實現獲取新使用者的目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效率】定義。
二、衡量指標
獲客成本/單均成本/轉化率/拉新數量
當然了,老使用者分享了紅包之後,來搶紅包的既可能是新使用者,也有可能是老使用者。由於本文 僅討論新使用者 ,所以讀者們可以事後思考一下,如果來搶的是老使用者,那麼我們的策略該如何設計?
接下來看下 策略在觸達-認知-轉化三個環節中是如何work的
增長策略框架:
1.觸達
定義: 目標使用者主要在哪裡,通過什麼路徑找到目標使用者;各渠道的使用者質量如何
方法: 通過技術手段將渠道持續細分;在不同渠道中確定如何圈定和識別目標使用者群
2.認知
定義: 相關的渠道可以通過什麼手段影響使用者(包括該渠道已經提供的方式和平臺自建的方式);判斷該種手段對流量的利用率、轉化率如何
方法: 對不同渠道和手段的搭配進行持續測試;產品手段中包含內容時,針對不同使用者進行更精準的內容推薦
3.轉化
定義: 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才能帶來轉化;針對不同使用者、以不同手段補貼的最低成本和轉化率是多少
方法: 通過持續測試,將使用者不斷細分,並精細化得確定撬動不同使用者的最低成本是多少
三、觸達
此時的觸達渠道是 完成交易的老使用者 ,我們所要判斷的渠道質量就是這個老使用者 社交圈的渠道質量 ,看這個老使用者的社交圈能否有有價值的使用者,是否需要去投入拉新成本。
如何進行冷啟動呢?其實是比較難的,我們並不知道他的社交圈是什麼樣子的,只能粗略認為老使用者社交圈的人與他自身的特徵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1.冷啟動
通過老使用者在平臺上的歷史消費行為和其他特徵去判斷其消費層次、興趣傾向、價格敏感度等因素,得到渠道質量,作為【該老使用者渠道】的冷啟動值。
策略Run起來,有資料反饋了,那後續的迭代就簡單了。
2.自迴圈
根據後續的使用者轉化情況,也就是這位老使用者帶來新使用者的效率、新使用者後續訂單的表現,持續優化對該渠道的判斷,是否作為拉新有效渠道持續投入。
如果有多位老使用者在持續的帶來新使用者,那麼對於老使用者們,究竟有哪些特徵真正與他社交圈的質量掛鉤以及如何掛鉤,哪些特徵是跟他社交圈的質量不相關的,這一系列的問題也可以持續迭代。
四、認知
此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要給老使用者渠道的使用者什麼形式什麼內容的紅包,是滿減還是折扣還是現金,什麼出行工具,計程車、快車還是代駕等等。
1.冷啟動
A)以老使用者的消費層次和興趣傾向為其觸達使用者群的冷啟動值,決定紅包內容
B)同時設定多組ABtest,使用者測試其他內容的對照效果
為什麼在渠道的時候不設定ABtest呢?
因為在渠道的環節,我們需要判斷的只是這個老使用者的是否有目標使用者,轉化來的新使用者能否給平臺帶來價值,這個能或不能,是統計性的0或1的問題,其實是不需要對比測試的。如果轉化來的使用者量大質量又高,我們只要持續在該渠道上投入就好了,如果沒有帶來新使用者,那就不投入就好了。
但是在認知環節,這個內容就不一樣了。我們並不知道哪種內容的轉化效率更高,這個不是0或1的問題,而是0.3或0.5的問題。而且影響結果的因素很多,可能包括競品、天氣等等。那怎麼能更高效地知道誰是那個0.5?只有通過小流量的方式,通過同一時間週期的比較來得到結論。
2.自迴圈
根據不同券領取後的轉化率情況不斷調整內容分佈,達到最佳轉化率,將相關資料作為【該老使用者渠道】的新標籤
五、轉化
1.冷啟動
A)以老使用者的價格敏感度為其觸達使用者群的冷啟動值,決定紅包型別和金額(滿減or現金券,額度/折扣範圍是多少)
B)同時設定多組ABtest,用於測試其他型別和金額的對照效果
2.自迴圈
根據不同券領取後的轉化率情況不斷調整型別和金額,達到轉化率orROI的最佳值,相關資料作為【該老使用者渠道】的新標籤
以上為三節課策略產品課程個人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