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2019有線人需要堅持
身處海濱城市,今年的雪似乎來得比往年要多些。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早已放下了春節的餘溫,繼續扮演著應有的角色,開始了一如以往的奔波勞作。
又是一年,有線行業仍舉步維艱,收入、利潤、使用者等等,無時無刻不在鞭策前進的步伐。活下來是最基本的訴求,生存永遠在發展之前。是循規蹈矩、泥濘掙扎,是撥雲見日、扭轉頹勢,還是苦盡甘來、更進一步,箇中滋味,冷暖自知。政策的利好、技術的革新、趨勢的明朗……抬起頭,看到了希望,低下頭,如何走好每一步,只是要“堅持”二字。
“堅持”非循規蹈矩、因循守舊,更不是麻木不仁、無動於衷,是要以積極地心態,主動求變,擁抱當前和未來。
想法。這就要繳械了嗎?此時敗軍之說何來。有線從壟斷走向開放競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期,許多措手不及,但並非無計可施,要堅定信心。行業內的成功案例和標杆經驗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差異只是客觀,更多還是人為。唱衰之聲早已成為某些書無可書的日常,磨出老繭,挺好,時刻保持警醒,就會少很多驚醒。而當你灰心喪氣,滿腹牢騷之時,與其說是對行業發展的絕望,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放棄,更是忽視了周圍還在努力堅守著工作的人,情懷與擔當何在?這並不是什麼思想麻痺或是畫餅,只是羞於承認而已。設一個底線,當你毅然決然離開的時候,是否能問心無愧,對不起與對得起,足矣。
幹法。不得不說,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想靜下心來,真真正正做些事情的人,愈發可遇而不可求。人們越來越追求輕鬆掙錢的急功近利之法,享受著所謂的快餐文化。而於有線人來說,從舒適區走出來,被殘酷的市場競爭壓得透不過氣來,這時候,是否有足夠的耐心,是否能懷抱二次創業之心做事。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向前看才有出路。網格化、智慧廣電、媒體融合、跨界轉型等等,捫心自問,別人能成功,能夠儘快見效益,自己未嘗不可,差距在哪,如何突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還是半死不活,等人接濟。現在有線怎麼幹?轟轟烈烈、大張旗鼓,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加快步伐,使發展經驗不斷螺旋上升並放大。
做法。沒有無師自通之說,更願相信學以致用。產品打造、市場營銷、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等等,有線需要補的課太多,簡言之就是活下去的技能,種種技能。它來自於同行的傳道授業,來自於競爭對手的刻骨銘心,甚至來自於異業的無心插柳。每年論壇研討、經驗分享、培訓考試不勝列舉,但最多算三分功夫,剩下七分甚至更多在於如何真正落地。首先就是觀念的認同和用於嘗試的擔當。這其中需要警惕的是陰奉陽違,當面滿口稱讚,背後九霄雲外,固步自封,最後扣上個水土不服的帽子。筆試多是表面文章,實戰才是人人過關。
活法。雖然談及思想境界或價值實現顯得有些高高在上,儘管工作更多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況且它多不如意,也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做任何事情,終究要有目標,做任何事需要動力和方向。績效考核是指標,並非目標,目標應比這多得多。也許會說連指標都完成不了,何談更多。只想說,忠於內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毫無保留的做出努力,內心的滿足才會帶來最大的愉悅。不是樂觀主義者,更不能是悲觀主義,儘快調整心態,多探尋問題解決的辦法,是一種活法,更會讓自己釋然很多。
最後想說的是,有線的經營發展本就缺乏足夠的想象力,為何不能“無腦吹”!
寫在最後,即興一首。
曾經天方地圓,萬物始終,
而今時過境遷,世事無常。
縱然白紙一張,潔白無瑕,
不敵墨色浸染,交錯斑駁。
幸得風平浪靜,不知前行,
無奈荊棘密佈,得以堅定。
原初規矩桀驁,笑看天下,
善終踏痕謙遜,滿眼浮雲。
知者彈指一揮,了懷於胸,
智者難得糊塗,不言蒼穹。
世間何為因果,苦苦尋覓,
思量風雨過後,稚子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