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熊貓直播?
熊貓TV COO張菊元曾提到,王思聰會是熊貓TV永遠堅實的後盾。但在騰訊改寫行業格局、360攪局、熊貓內部貪腐、行業寒冬、資本撤退等綜合力量的作用下,王思聰和熊貓高層拒絕被收購,謀求獨立發展的算盤成空,最終以破產收場。
作者| 馬程 編輯|安心
3月8日,婦女節。對於熊貓TV的女主播和女員工來說,卻是一個傷感的日子。
位於望京soho的熊貓TV總部,人來人往,不斷有員工拿著一張離職證明從電梯中走出,奔向下一個需要簽字蓋章的部門。見面的問候語變成“蓋完章了嗎?”“有面試了嗎?”
小聰是熊貓直播的一名主播,她專門從通州的家裡趕到望京,為了拿到一紙解約證明。她提到熊貓TV官方的策略是,如果能放棄年後幾個月工資,可以現場解約。“我是比較幸運的,已經拿到去年的工資流水,1、2月我們聽到了一些風聲,我就很少再上直播了。”
小聰放棄了近期的工資,直接的拿走了解約合同,她提到下一步可能籤鬥魚,但是競爭壓力很大,“也許會選擇更小的平臺”。相比之下,更多主播還在極力討薪中,討薪群中提到,11月開始就沒有再收到錢,很多公會面臨著更大的損失。
同樣是平臺直播的浩哥開著熊貓直播走進了辦公區,和熟悉的超管(主播管理員)打招呼,這在一眾道別或者不斷刷著自己聯絡方式和新平臺房間號的主播中,顯得很有特色,又有些無奈,他為不多的播放了自己在野外極寒天氣下直播的影像,感嘆“太不容易了”。
無論如何,3年前的直播新貴,3個月前還因直播IG獲勝的英雄聯盟決賽備受關注,一直在王思聰和資本加持下順豐順水的熊貓TV突然落幕,令諸多人感到不解。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場遊戲直播戰事早在2018年初,騰訊重資入股虎牙和鬥魚時,就已經落下帷幕。行業老大和老二已經樹立了絕對優勢,沒有給後來者留下機會。
2018年6月開始,熊貓相關人士就曾提到,高層在奔走各方,開會談判,尋找融資機會。10月,熊貓TVCOO張菊元在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提到談判中提到了併購、融資等很多可能。“但最後校長(王思聰)和我們都認為公司獨立融資和上市是最好的選擇。”他堅定地認為,熊貓的下一輪融資很快會到位,甚至計劃獨立上市。“校長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據介面報道,彼時,熊貓直播虧損已經高達7億。但熊貓依然擁有同行羨慕的日活和使用者數。張菊元也不斷強調,使用者粘度是熊貓可以繼續做下去的支柱。“熊貓的頁面流暢,體驗極好”,很多使用者得知訊息後在微博上懷念。
實際情況是,從2017年5月到現在,熊貓22個月沒有融到錢。
然而資本的發展並非王思聰可以左右。即使在年底,王思聰旗下IG電競隊奪冠,熊貓TV作為直播方,曾刷了一波存在感。但是,2018年,直播行業整體的頹勢,和遊戲行業受政策困擾的大趨勢。資本寒冬中,沒錢的熊貓TV搖搖欲墜。
3月8日,熊貓TV啟動關閉伺服器。中午熊貓TV官微正式宣佈主站關閉,還蹭了一波《流浪地球》的熱度,“流浪計劃第一階段開啟,逐漸斷開與母星連線。”同時,熊貓TV的應用也從包括AppStore在內的各個商店下架。
一位熊貓在職員工提到,最近才得知破產訊息,他們必須儘快離開,無論是否找到工作,一概賠償半月工資,儘快辦完離職手續。據悉,很多高管和中層已經確立了下家。儘管前副總裁莊明浩和COO張菊元助力都曾發聲,可以幫員工推薦工作。但據該員工瞭解,大多數普通員工還不知何去何從。
3月7日晚,熊貓直播COO陳菊元發文稱:熊貓TV被迫選擇這樣的結束,一個無奈而又最理智的選擇。

至今,王思聰仍未就此事發聲。
資本局隱患
張菊元在內部信中強調,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解決資金缺口”。
3年前,熊貓TV曾經是國內成長最快的直播平臺。2015年底成立後,2016年曾一舉拿下來自樂視網和奇虎360 的兩輪融資,2017年也在5月很短的時間內連續公佈了兩輪融資,來自品今控股、真格基金、博派資本的PreA融資和由興證資本領投,多家資本跟投的B輪融資。
熊貓TV的股權架構上看,王思聰依然是第一大股東,通過珺娛(湖州)文化發展中心控股40。07%的股份,而360是第二大股東,佔股比例也高達20%。而其他股東並無太大影響力,佔股比例也較小。
圖為熊貓TV股權架構
相比之下,虎牙誕生於YY直播,母公司歡聚時代此前已經在美股上市多年,發展過程中又引入了騰訊、高榕資本、辰星資本等多方投資。上市前,股權結構已經相對穩定。而鬥魚早期投資方包括了奧飛娛樂董事長蔡東青、紅杉資本等,並在B輪融資時已經引入騰訊旗下產業基金。騰訊也跟進了鬥魚從B輪到E輪的融資。鬥魚的股東中,蔡東青佔比約13%,紅杉、深創投等都佔有一定比例。
細數熊貓TV的投資方,樂視網早已自身難保。王思聰和360系的話語權過於強大。是
但後期發展說明,360自身團隊在直播方面並無建樹,旗下產品水滴直播關停,花椒與六間房重組,也推出一線直播平臺行列。
人員關係複雜
360不僅是熊貓TV的股東,也開始進入管理團隊。
360系在熊貓TV內部形成自身勢力,加入熊貓TV後,COO張菊元又引入馬奭鐸、章程等原360成員。據悉,高管內部鬥爭激烈,原王思聰團隊被架空,2018年之後,作為創始成員的副總裁莊明浩等人已經很少代表熊貓發聲,事件曝光後,莊明浩提到已在前幾日離職。
3月7日,網上多位自稱熊貓TV前員工的人爆料熊貓TV內部腐敗。其中有文章直指“擔任遊戲主管的馬某”,貪汙嚴重,直指時任熊貓TV遊戲業務總經理馬奭鐸。
據爆料文章提到,馬某在熊貓的簽約主播和公會中收受回扣,高達15%。“其中,馬某曾經熊貓一次高價簽約的英雄聯盟大主播,從中拿走34萬”;在一次吃雞主播的轉會中,馬某從180萬的高薪中直接拿走40萬。主播不給錢就會被排擠走。”
熊貓TV為人所知的是曾經擁有諸多金牌主播。曾高薪挖到PDD、若風、王師傅、劉殺雞等知名遊戲主播,甚至一度抬高了行業主播的薪酬水平。這一政策也助長了貪腐的可能性。
高薪的主播曾為熊貓拉高月活,但是燒錢模式很難長久。先是使用者抱怨主播在熊貓“養老”,不積極營業,2018年開始,諸多頭部主播相繼出走,轉投鬥魚、虎牙等平臺,熊貓曾提到這是為了平衡支出,但不能避免使用者隨主播離開。
近日,PDD也公開就薪資事件起訴熊貓,並提到“與老闆(王思聰)無關”,主要是和公司的糾葛。
內部矛盾還體現在360與原創始團隊的亂鬥。
知乎上,一位名為“想飛的蝸牛”的使用者疑似熊貓內部員工,默默發了一篇長貼。他回憶,“2015年熊貓的一位高管稱,15年熊貓的使用者增長堪比當年的滴滴,趕超鬥魚和虎牙也就是一兩年內的事”。對此他深信不疑,然而2016年開始,2位副總裁相繼離職,只剩下莊明浩,這也正是360系統治熊貓的時間點。
熊貓直播的誕生一度與王思聰的興趣和推動息息相關。他的觀點也會左右公司的發展。
但細數下來,熊貓TV從成立以來,始終很難脫離王思聰有關。比如2016年主打的直播綜藝《《Hello!女神》,被公眾稱為“王思聰選妃秀”,卻博得了廣泛關注;2018年王思聰的LPL首戰,熊貓TV是獨家直播平臺;12月IG奪冠,王思聰咬熱狗的影象,被放到了熊貓TV的Logo上。
王思聰曾投資多個文娛專案,包括香蕉體育、香蕉娛樂、香蕉電競、香蕉影業等,在他的“香蕉計劃”大文娛版圖中,熊貓TV一度是連結各個環節的關鍵。但在近兩年,很少看到旗下業務聯動,熊貓TV也很少再其他場合發聲,或者通過其他渠道引流。
“遊戲直播終結者”騰訊
騰訊或許是遊戲直播行業的“終結者”。
一位熊貓早期投資人對全天候科技提到,熊貓在2018年開啟新一輪融資時,各方持樂觀態度。“熊貓TV在業內的口碑不錯,使用者反饋也好,我們沒有過多擔心。”
很快,情況急轉直下。一個重要原因,是騰訊上一輪的注資,抬高了遊戲直播行業的價值。
2018年3月,鬥魚就宣佈獲得了騰訊領投的40億融資,D輪融資後估值超100億元,E輪融資後,業內給出的估值已超過200億人民。而虎牙在上市前接受了騰訊的Pre-IPO融資,上市後,虎牙市值一度突破36億美元。
相比下,“老三” 熊貓的估值雖然遠不及前兩位。但也著實不便宜。2016年熊貓在完成A輪6.5億元融資時,估值達到24億元。2017年,熊貓宣佈完成B+輪融資時,單輪次融資額為10億,估值雖然未披露,但也應該可以達到獨角獸規模。
2017年之後,直播行業從高光走到下坡路,融資銳減。全民直播、光圈直播等陸續宣佈倒閉,諸多明星公司依靠上市、重組來重獲資本關注。
在資本寒冬下,僅在遊戲直播領域,熊貓直播與前兩位差距明顯,且自身虧損達7億美元。很難獲得資本的青睞。
如同ofo等共享單車企業後期面臨的窘境,前期估值太高,又遭遇行業整體下坡路,很難讓新入資本有信心接盤。
張菊元在員工信中提到,“整個行業在追求盈利的路上都在躑躅前行,當我們為了做到收支平衡不斷縮小自身之後,新的融資依然無法到位。”
此前,張菊元在此前曾對全天候科技提到,已經不斷縮小開支,精細化運營,並向Facebook、Youtube等學習,依靠廣告盈收。產品經理出身的他,把很多心思都放在了優化產品上。
但產品的優良,盈利能力的強弱,已經很難左右熊貓TV走向。
張菊元在採訪中提到在此前的談判中也提到了併購的可能。這個邀約可能來自網易。也有訊息報道,虎牙、鬥魚也曾就收購與熊貓進行談判。
可惜,當時,無論是投資人還是高層,都認為熊貓TV可以堅持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