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馥百:區塊鏈若想迎來爆發,離不開核心三要素
3月9日,在NEXT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影響力峰會上,Zerohm創始人鍾馥百發表了主旨演講,他曾是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負責人,星雲鏈創始人兼CTO,有著豐富區塊鏈專案開發經驗的他表示,區塊鏈發展倆不開核心三要素,一是核心技術,二是基礎設施,三是應用+資產,只有這三個條件全部滿足了以後,技術價值才能真正迎來爆發。
以下為鍾馥百演講內容精編,由巴位元整理髮布。
核心技術:如何做到安全、效能和易用?
區塊鏈它不是一個使用者的技術,我們要回歸到技術核心,它的共識演算法、加密演算法、賬戶模型、資產模型都需要強大的技術能力支援。我們需要關注它的幾個指標, 安全、效能、易用 。安全是基礎;效能,比特幣用來轉賬沒問題,但相較於支付寶、微信它就太慢了,我們應該需要秒即確認,因為沒人願意等很長時間對不對;易用性,比如區塊鏈錢包,我們都希望它是一個很簡單的應用,就像是我的銀行賬戶、支付寶賬戶,我只需要記得我的手機號、身份證號和密碼就行了,不需要去理解很複雜的公鑰、私鑰、助記詞。而且我現在還要擔心我的手機丟了,密碼不小心被別人看見了,資產被盜了之後能不能找回來這些問題。現在看起來是不可能的,被盜了就只能自個兒回家哭。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核心技術,保證大家的安全、效能和易用,這樣才能推而廣之。
共識演算法包括POW/POS/DPOS/PBFT,哪個更好一些呢?我覺得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不管怎麼樣,我們在這上面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能夠達成區塊鏈上資料的一致性共識。我的觀點是它叫資料一致性共識,而非業務一致性共識。這些演算法的區別是什麼?POW/POS/DPOS這類演算法都會有一個確認時間,但是PBFT這類演算法確認時間很短,可以達到秒級,我們可以說上鍊即確認,它的技術限制就是網路不能特別大。但能不能達到商用,我們更關注的延時情況。
加密演算法,區塊鏈上所有的資料都是公開的,但是不是意味著我需要把我所有的資訊全部都公開,假設這裡面涉及到了跟我隱私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可能會參與到網路裡的某種分配,那麼我們如何在區塊鏈上保證個人的資料隱私呢。不管你如何做脫敏,通過你的行為,通過一些分析方式,還是又可能發現。隱私計算一定是未來實際商業場景中需要解決的。
現在隱私計算有幾種方式, 一是零知識證明 ,之前做得效能太差,現在據說已經可以提升10倍以上了,就是我做一個證明,可以很快得到驗證。 二是多方安全計算 ,這是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提出的,據說萬向做了一個鏈比較完整的實現了,但還在測試,沒有得到商業上的證明。 三是同態加密 ,比較複雜,效能開銷比較大。總的來講,這是隱私計算的一些技術,那麼隨之而來的,大家可能關心的問題就是 量子計算機 出來之後會不會快速的就把我的私鑰給撞出來了,現在看起來是有可能的,但是也沒那麼快。不管怎麼樣,當我們想要商業規模持續不斷的執行10年、50年、100年……但是鏈上的資料從第一天開始就公開的話,一定是存在風險的。這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後可以把20年前的資料解密對不對?從長遠來看這是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賬戶模型,現在的賬戶模型都是以地址的中心的,但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我可能希望我有一個小號,這個小號跟我的主號之間有關聯,對吧?我的熱錢包放在別的地方,如果金鑰丟了之後,別人如果沒有轉走,我可以把它再轉回來。所以我們認為除了傳統的地址模型之外,可能會有多賬戶模型,來解決我們各種隱私及應用的訴求。
資產模型,UTXO、賬戶模型都是比較簡單的,那麼基於我們業務的需求,我們可能會需要會更復雜的做法,比如授權。資產的使用在我這裡,但是權益在你那裡,這個時候我該如何去定義資產的所有方式,這是我們需要去調研去發展的一個部分。
基礎服務:如何做到穩定性、可運維性、可管理性?
關於我們的基礎服務,對比網際網路來看,有了TCP/IP協議就有網際網路了嗎?並不是,我們還要有資料、儲存、頻寬,這些東西一起構建起我們整個網際網路基礎服務。
以我的觀點來看,區塊鏈公有鏈的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 首先資料儲存的訴求 ,比如海量資料如何儲存,比如我們的非標準資產不一定通過數字的方式來呈現,再比如智慧合約上也會儲存大量資料,如何提高它的效能;
其次, 對於智慧合約執行引擎,應該設計一種什麼樣的程式設計模型或者程式設計正規化 ,使得整個區塊鏈的應用開發變得特別簡單,就像我們現在去做一個網際網路伺服器一樣簡單。另外,我們如何提供一種更安全的智慧合約執行引擎及程式設計方式,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吸引來更多的開發者使用。
最後是跨鏈主網、跨鏈資產交易的需求,網際網路都已經連線起來了,難道我們的資產還是分割開來的嗎?現在的資料孤島已經很少了,所以我們的資產也不能有孤島。在現在這個階段,還不存在一條公鏈搞定一切,我們一定會考慮將公鏈連線起來形成組網。對於這件事情而言,它的穩定性、可運維性、可管理性都很重要。
基礎服務缺失的就很多了,智慧合約執行引擎,包括EVM/Javascript/Web Assembly/Chaincode,現在有很多專案開始用Javascript做智慧合約引擎,無他、效能好、安全、開發快,整體問題不是很大。
資料儲存服務剛剛談的比較多了,就不贅述了;多鏈組網,現在有一些方案,體系化都不完整,跨境資產交易就更差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錢包都還沒用得那麼清楚,會用錢包上的資產跨鏈嗎?支付寶擔保支付大家都能理解,我的密碼丟了之後打電話找支付寶就好,我們能不能在這個方面變得更加易用,這是需要考慮的。
應用+資產:使用者和資金是核心,支付和資產化是方向
區塊鏈什麼時候能夠爆發?如果要去評估這件事,首先需要解決核心技術的問題,以及上層的基礎服務的依賴,有了這兩個之後,區塊鏈的發展會變得更快。那麼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什麼狀況呢?2016年,區塊鏈的概念開始在國內被注意,17年、18年經歷了幣圈的漲跌,我們炒了那麼長時間的區塊鏈,為什麼大家還看不到區塊鏈的發展方向到底該怎麼做?反正我找了一圈並沒有找到特別好的應用,我們並沒有把區塊鏈技術真正的推廣開來。
我覺得區塊鏈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 第一是缺少使用者 ,數來數去就200萬用戶,現在確實冷了很多,開發又慢慢跳回去做移動網際網路了。聯盟鏈跟原先的客戶體系完全不一樣,它用區塊鏈可以,不用也可以。所以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讓使用者進來,評價一個區塊鏈應用好與不好,首先就是看它能不能帶來新增使用者,而不只是在存量市場裡面去做。
第二是缺少資金,區塊鏈它是一個非常好的金融技術和金融模型,但是你有錢嗎?沒人、沒錢怎麼做?所以我們一定要讓這上面有錢進來,很多我們之前看到的專案各種概念,最後都死在了沒有新資金入場,純粹通過二級市場操縱。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來舉個例子,BNB為什麼最近能漲起來?從背後的邏輯看交易所發行的幣背後是有使用者的,它的價值和使用時相對比較穩定的,然後它用於內部資產的轉移,資金的流動,使得它有基礎價值的錨定,這樣生存週期就會長一些。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使用者和資金的必要條件。
接下來我來分享下應該怎麼玩,我認為有兩個大的方向, 第一個是做支付 ,做支付的話就會有大量的外部資金能夠進來,通過幣的流轉再出去,形成產業的流動。 第二個是資產化 ,資產化涉及到我們傳統的金融市場,但這個市場份額基本已經被股票吃掉了,那麼可以做些別的,比如房地產,比如藝術品的資產化,以及我們社群裡面某種權益的資產化,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價值的流轉。我們通過技術手段讓它的流動性加強,把一個非標品變成一個更加標準的資產,那麼這樣就能夠真正發揮區塊鏈的價。
時間關係,我給大家簡單分享到這裡,希望這些資訊對大家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