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監管時代:獨角獸的苦日子剛剛開始
朋友圈裡剛剛開始晒帝都的金秋,而新經濟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卻早早地感受到了“寒冬”的來臨。
前天的訊息,騰訊市值再度跌破3萬億!據估算,騰訊股價從最高點至今,市值蒸發超1.5萬億港元。
騰訊股價下跌的重要因素在於今年以來遊戲行業監管持續收緊。此前,騰訊8月重磅推出的《怪獸獵人世界》剛上線就遭舉報下架,旗下國內最火熱的德撲遊戲《天天德州》於9月初啟動退市。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其中國家新聞出版署將實施網路遊戲總量調控。據傳,未來可能還將對每款遊戲徵稅35%。
不僅僅只是騰訊,網易、暢遊、艾格拉斯等一眾遊戲上市公司的股價在近期基本都處於下跌態勢。
巨頭的日子尚且難過,獨角獸的日子也可想而知。
滴滴“生死劫”
9月5日,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滴滴開展進駐式檢查。
10部委同時進駐一家網際網路企業蹲點檢查5天,這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開闢了國內新經濟治理的先河。昔日意氣風發的程維,在聯合檢查組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頭顱。

提請注意的是,這次檢查的重點可不僅僅是排查安全隱患,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對發現的違法違規企業和經營管理人員、失職瀆職工作人員提出處理和問責意見”。根據獨家信源透露,弄不好,這次是有人會進去的。
滴滴可謂是“被約談專業戶”了。監管部門也沒想“一棍子打死”,但不死也會掉層皮。而滴滴如果依然像以往被約談那樣心存僥倖或“虛晃花槍”,那麼這次極有可能成為滴滴的“生死劫”。
僥倖心理害死人。錯誤評判形勢的結果往往將導致毀滅性災難。但願不會有人後悔唱《鐵窗淚》,或者被人唱《涼涼》。
頭條“上頭條”
滴滴與今日頭條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
去年開始,今日頭條就已經被作為重點整治物件。今年以來,更是流年不利,多次“上頭條”。
3月份,CCTV2《經濟半小時》曝光今日頭條通過分層跳轉發布虛假廣告,之後被北京工商處以94.4萬元罰款。4月,旗下火山小視訊被責令整改,今日頭條APP被要求在應用商店下架3周,而其“開國重臣”內涵段子更是直接被宣判“死刑”,永久關停。6月,抖音又被爆在搜狗搜尋引擎上投放的廣告涉嫌嚴重侮辱英烈,被要求暫停廣告業務進行專項整改。
在此期間,頭條被權威黨媒點評怒批和被各級部門約談不下數十次。
筆者此前多次講過,內容行業與互金行業一樣,監管沒有最嚴,只有更嚴。這兩天,京東金融剛剛就改名為“京東數科”,此次更名某種程度上被外界視為京東去金融化的對映。
再看看“當紅炸子雞”拼多多。
7月26日上市後不久,拼多多便遭到深圳創維舉報銷售假冒產品,隨後,知名作家鄭淵潔舉報拼多多平臺銷售盜版圖書。一時間,拼多多假貨氾濫、導致消費降級等迅速成為輿論熱點話題。
7月31日,上海市區兩級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約談拼多多,要求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和整改。8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聲,要求對拼多多平臺上銷售山寨產品、傍名牌等問題開展調查。
8月底,歷經三次公開徵求意見、四次審議《電子商務法》正式釋出,這是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電子支付服務者的責任和義務。新法明確規定,侵權售假罰款上限提至200萬元,消費者保護力度與平臺責任被不斷加強。
近日,拼多多又被爆出大量出售“三無”紙尿褲等產品。9月15日,拼多多宣佈全量下架散裝紙尿褲。
強監管時代
強監管不僅限於遊戲、網約車、內容、電商等行業,還有校外培訓和房產中介。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釋出《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展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力度堪稱“史上最嚴”。8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兩大“禁嚴令”的效果都是立竿見影,新東方、好未來、樸新教育等股價均應聲大幅下跌,教育培訓板塊“哀鴻一片”。
房地產市場領域,從8月開始,全國超過50個城市啟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嚴打租售亂象。鏈家、我愛我家、房天下、58同城、趕集網、安居客、自如、蛋殼公寓等均成為整改物件。北京一次性下架學區房、群租房等違法違規房源92萬條,凍結違規使用者賬號數量約7萬個。
整體而言,新經濟已經進入強監管時代。前些年支撐國內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政策紅利”正在消匿。新經濟治理也呈現出“政策天花板越來越低、政策空窗期越來越短、監管處罰力度越來越大”等特點。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目前來看,已經進入“包容已過、審慎來臨”的階段。
對於企業而言,強監管一方面會對估值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則是造成“合規成本飆升”,大幅推高經營成本。
伴隨監管整頓,今日頭條今年啟動大規模內容稽核編輯的招聘,僅稽核團隊人數過萬。快手也在今年4月急招3000名內容稽核員。內容企業稽核編輯的人工成本每月都是天文數字。
按照《網約車管理辦法》規定,網約車平臺申請資質拍照需要滿足“在服務所在地設立分支機構,資料庫接入主管部門監管平臺”等一系列條件。根據白鹿智庫監測統計,滴滴作為國內佔據絕對市場份額的網約車平臺,自2016年7月《網約車管理辦法》頒佈以來,截至本月初,滴滴兩年多的時間在全國也僅僅拿到60餘張網約車牌照,而全國有2000多個地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網約車平臺線下資質需要在各地逐一申請經營許可,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取得平臺許可僅僅是合規的第一步。據中國信通院研究資料顯示,全國合規車輛僅20萬輛,合規司機34萬。而全國從事網約車司機人數超3120萬,也就是說,99%以上的網約車都不合規。可見,網約車平臺合規之路何其任重道遠。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差的時代。
獨角獸企業在收穫了掌聲、收割了使用者之後,現在到了補課和還債的時候了。
昨天,人民網發表評論員文章,《新經濟可以跨界,但不能沒有邊界》!獨角獸的苦日子,可能才剛剛開始。
經濟寒冬與監管寒冬,雙冬降臨之下,話說,加拿大鵝羽絨服,準備好了嗎?
(加入全國政府事務同行組織,微信號:1851122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