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管理
上週公司裡搞內部技術論壇的兄弟來找我,想討論一下“現在內部技術論壇的知識缺乏價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的問題。他說,公司高層認為,我們幾萬的開發工程師,數不勝數的業務,怎麼最後在內部論壇裡沒有幾個有用的知識呢?甚至不如過去我們用非常簡陋技術做出來的討論板呢?
我們討論了很多具體的情形,以及現在的論壇部落格和過去討論板技術的異同。他們過去也想過很多辦法,比如把“知識分享的數量變成KPI”,或者要求多少級的技術專家每年必須寫多少篇部落格,但其實都沒有效果。我還給他出了個餿主意:讓高層給我升兩級工資,發一套別墅,作為大家的榜樣,可能大家就願意寫好的分享了……
但這些都是“有”,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引來一堆食利的烏鴉,輸出一堆掉落的羽毛和糞便,並不能帶來價值。
為此,我給這位兄弟這麼一個總結:所謂管理,不是努力“做”什麼,而是如何解掉堵塞利益輸出的結,把利益輸出放出來,而不是自己帶領這個利益輸出。
為什麼過去大家願意用非常簡陋的討論板來討論技術問題呢?因為這個利益是存在的,這些利益包括:
- 裝逼:我做這麼牛逼的技術,不拿出來討論一下,怎麼顯得我牛逼?
- 解決問題:我真有東西不懂,希望別人可以幫我
- 幫別人解決問題:也許有人不理解,但工程師對於幫別人解決問題是有樂趣的,這是整理思路,裝逼,和自己發現問題的一部分
- 形成圈子,以便技術分享,乃至業務分享
那麼,現在是什麼阻礙了這個利益的輸出呢?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寫東西或者討論問題呢?
- 不敢寫:怕被人說“工作量不飽滿”。所以我自己過去在內部寫部落格,基本上都要等業務輸出較好的時候才寫,否則被人質疑都沒地方躲。當然,我現在寵辱不驚,愛質疑不質疑,所以現在內部也只有我這類人敢隨隨便便寫東西
- 怕露怯:現在不少人有身份了,技術也比過去複雜了,一不小心就會露怯。自重身份,說多錯多,不如不說。但知識是現實,不是“漂亮的邏輯”。“我昨天在XX機房裝基站控制器,很奇怪,風機自動升到最大溫度降不下去,手工調低反而好了,哪位大拿來解釋一下原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知識!因為它是現實!要拿知識就要拿這樣的知識,而不是裝模作樣的教材拷貝。這些知識,主體掌握在每個工程師手裡,不是掌握在高層手裡
所以,高層怎麼“推動”,“激勵”,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錢只能買來烏鴉(搶利益的),並不能買來利益本身。如果高層自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何必要“推動”和“激勵”呢?所以,高層越是推動和激勵,就得到越多的垃圾。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解套的方法是,公司高層可以悄悄組織一個核心團隊,就在內部論壇上營造一種這樣的氣氛:“老子有技術需要討論和總結了,就上來討論,沒人敢質疑”,“老子雖然級別很高,但就是胡說八道,說錯就說錯了,你們有本事糾正我啊”。……
只有中高層自己敢寫了,其他人就沒有“工作量不飽滿”這個顧忌了。只有高級別工程師可以不怕露怯了,其他人才會不怕露怯。這就叫“弱者道之用”。
關鍵在於,做這件事本身必須沒有任何利益,沒有任何“激勵”和“推動”了,食利的烏鴉才會退散,這件事本身的利益才會佔據主動。這就叫“致極虛,守靜篤,萬物並作”。
所謂管理,是解其紛,同其塵。是解開,不是推動。
想起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最近我們內部還有一個討論。有人覺得,我們現在的程式碼質量越來越低,很多人想通過引入一些管理手段,評價指標(比如圈複雜度,Patch檔案關聯度,Lint工具指標等等),提高我們的程式碼質量。
他們還有一種說法:沒有指標就沒有管理!
我說完前面那個邏輯,這個問題我也討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