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會員制電商?
會員制現在不僅僅在電商領域,而且在很多內容+電商平臺也非常常見。其設計的初衷,有如下:
1、提升客單價:內容+電商平臺,內容是入口,但內容是前提條件。但在內容領域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客單價很低,對於平臺來說,內容重複購買的邊際成本無限接近於零,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內容,上架後第一次購買的成本是最大的,使用者重複購買之後,之後的成本會越來越小,那麼就意味著可以設計打包的服務來獲得較高的客單價,且增加使用者的粘性;
2、增加交易頻次:使用者選擇購買商品的最初級的需求是需要,次級需求是價效比。那麼如果通過收取一定的增加值費用,就意味著可以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程度的優惠,對於平臺來說成本沒有增加多少,但對於使用者來說這就是獲得一種特權,他擁有更低的優惠。對於使用者來說,平臺便宜一分錢也會增加使用者對平臺的好感。
3、服務帶來體驗感的良性迴圈:當某一個使用者願意以高出別人的成本購買這個平臺的服務與產品,那麼就意味著平臺就有能力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體驗。由此形成良性的迴圈,就像你選擇順豐和其他物流的體驗一定是不一樣的。
目前國內電商平臺的會員制服務推出較晚,這個既取決於大環境,也在於純粹的電商平臺能提供給使用者的附加值較少。目前比較典型的是:
1、京東:plus會員

2、淘寶和天貓:88超級會員

但,其實更早在國內普及的是亞馬遜的Prime會員體系。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系,都是後來者。

這裡面又以阿里系的關聯權益更大,涉及的平臺更多,所以88會員的價值也更為大,捆綁了:淘票票、蝦米、餓了麼等阿里系的產品與服務。從阿里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出一些設計思路:以目前電商平臺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能夠提供給使用者的優惠空間並不是很大,核心在於增加附加值,比如京東捆綁了愛奇藝,這個設計既增加使用者的體驗感,對於平臺來說又能增加附加值,所以內容是電商增加複製非常好的手段與途徑。
接下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員制明面上讓平臺提供了那麼優惠,平臺的考慮又是什麼呢?
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研究一個美國品牌:美國連鎖超市Costco,這家超市就是會員制超市,而且會員制在西方國家非常常見。
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前,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購買了會員權益的你們,一年有效期之內,你們享受了幾次?其實,很多會員制平臺帶給會員真正的優惠其實並沒有比大家想象的大。但會員制對於平臺有哪些好處呢?
1、快速聚攏資金;
2、增加使用者的粘性,對於購買了會員權益的使用者來說,肯定對擁有會員許可權的平臺有更大的歸屬感;
3、鎖定精準使用者,一個使用者在某個平臺購買了會員服務,一定是這個平臺非常精準的使用者;
4、精準提供附加值服務。
所以,從面上來看,平臺吃了虧,其實平臺給予的優惠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畢竟平臺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從收益上來說這一種講究概率的營收,就是100人購買了服務,真正把這個服務完全體驗完的佔比不會超過:30%。對於一些小電商平臺,也能夠快速聚攏起資金,增加供應鏈的議價權。
其實很多內容+電商模式的平臺很適合會員制的模式,以內容與服務為附加值,電商權益為配套,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者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