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點調研的3種類型及產品調研的思路
一、功能點調研的3種類型
1.自己想做新功能,看別人怎麼做
拿到一個需求,比如說做簽到體系,自己有一些雜亂但不繫統的思路,這時候就需要看其他的產品是怎麼做的,從而判斷哪個做的好,思考怎麼借鑑過來,縮短自己設計產品的時間。
為了調研過程的高效,調研過程我們要明確5個核心問題:
先思考, 自身產品的使用者是誰?
再知己, 產品功能的現狀是什麼?
找標杆, 調研行業領先、口碑領先的目標產品;
勤分析, 目標產品的功能邏輯是什麼(可用流程圖整理),這個功能的核心關鍵點是什麼?
出結論, 分析說目標產品和自身產品的差異點,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決策。
2.競爭對手上新功能了,看下能不能抄以及如何抄
比如,拼多多在商品詳情頁檢視大圖,也是可以下單的,淘寶和其他電商應不應該跟進呢?調研過程中,可以思考並明確一些問題:
使用者, 這個功能會有誰用? 關鍵的參與者是誰呢?
需求, 為什麼要用這個呢?
場景, 參與者分別是怎麼用這個功能的?
同時,需要思考這個功能適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要不要抄: 和自己的使用者群是否符合,競品新功能的資料情況怎麼樣?
能不能抄: 是否有技術壁壘 or 准入門檻?
結論: 整理好給BOSS決策。
注意, 調研不一定要提改進意見,但一定要有結論 。
3.自我學習,拆解產品的功能,瞭解產品流程
比如,支付寶上線了螞蟻森林的能量保護罩,防止好友來偷自己的能量,自己像調研一下為什麼要上這個功能,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斷力。
確定調研的功能,使用者-場景-需求,底層邏輯-產品使用流程,產品亮點,資料表現。
二、產品調研
產品調研是更高層面的功能調研,兩者大致區別如下

功能調研和產品調研的區別
1.使用者-場景-需求
這個始終是最開始想到的,哪些使用者會用,使用者在什麼場景下會用,滿足了使用者什麼需求,理清楚這3點之後,可以更好進入到產品邏輯的梳理階段。

分答的使用者-場景-需求
2.產品的邏輯
使用者資料是怎麼流動的,在哪個關鍵頁面發生匯合,使用者操作的關鍵功能和關鍵頁面是什麼?

分答的使用者&資料流向

分答的關鍵路徑
其他:頁面互動、迭代路徑、產品表現、運營方法,每個都是可以進行細化的大方向,沒有具體的標準。
拓展:多個同類產品怎麼調研
分別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特別是關鍵功能點的差異,再出結論。

分答&tip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