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學做一個“韌真”的人
春分時節的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鄉團結村生機盎然,臨近正午,縈繞著薄霧的山林間逐漸染上金色的陽光。
靜默無聲的巍峨青山並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半年中,這裡將迎來一批批“朝聖”的客人。
為增強員工凝聚力,提升團隊戰鬥力,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一場以“學習大發精神 2019努力拼搏”為主題、覆蓋整個中天體系、週期長達半年的大型團隊建設活動自3月19日起在團結村展開。
“凝心聚力、向上生長”,團建大巴上張貼的標語點明瞭團建的初衷和主旨。團結村,是時代楷模黃大發老支書的家鄉,也是一個由中天金融團結村精準扶貧專案數十位夥伴耕耘了700多個日日夜夜的地方。
在這裡,中天員工不僅能夠切身感受馳名貴州、感動中國的“大發精神”,也得以深入瞭解上市公司中天金融集團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紮實作為。將團建地點選在這裡,可謂意蘊深刻。
大發渠的險峻讓大家連連感嘆——無論此前是否來過,無論是第幾次來,只要站在這裡,那份對黃大發老支書、團結村修渠人的感佩之情總會油然升起。
在團結村黃大發黨性教育陳列館的培訓室裡,大家看完團結村扶貧一週年紀實片《彼此想到》後,頓時掌聲雷動。
*還沒去團建的中天員工嚴禁偷看本視訊
他們並非遠在天邊的圖騰,也不是電視裡才能敬仰的榜樣,他們同為中天人,他們就從我們身邊啟程前往,他們今天匯聚在這樣一個地方,只因為一個共同的公益理想。
通過幾個在教官引導下完成的小遊戲,團隊氛圍逐漸熱絡。
在大山的見證下,團建隊伍被“隨緣”分成三個小隊,團建活動正式“活動”了起來。首先,是給自己的隊伍命名。
藍隊“野狼”
白隊“鐵二連”
紫隊“紅得發紫”
隊伍確立之時,競爭也便隨之展開了。人生中其實並沒有多少如此渴望擠進鏡頭的時刻,你猜猜這個遊戲比的是什麼?
而儘管大家神情專注、比劃賣力、描述認真,在這個競賽環節,首批團建大軍組成的三支隊伍仍然“全軍覆沒”,無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搭建任務。
此處彷彿聽到了教官慈祥的笑聲
在隨後的覆盤環節,大家也很認真地分析了遊戲中的得失教訓,找到了一些在企業執行過程中時常會產生的“共性”,可謂收穫滿滿。
趾壓板象徵陡峭的懸崖絕壁,高爾夫球象徵團結村稀缺渴盼的水源,大家手中的管壁象徵水渠,接下來的遊戲模擬的是一條艱難的修渠之路。
中斷、越界、迴流……種種阻礙比照當年老支書帶領村民們修鑿天渠時所經歷的重重艱難,每隻隊伍都屢屢折返、多次回到原點,嘗試了十次以上,最終才順利完成了將“水源”送到道路另一端的挑戰。
遊戲輸了,輸掉的可能只是晚上住“星空木屋”的機會;而老支書當年修渠時賭上的不僅有全村人憧憬的未來,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
團結就是力量,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行動;它不僅是一首歌的名字,也是一個村子的名字,一種精神的名字。
在這裡,學做一個“韌真”的人
第二天一早,大發爺爺執意要來送別大家。今年84歲的他精神抖擻、腰桿筆直,講話仍然擲地有聲。
他說是人民把他養大的,所以他才花了三十多年來修渠,就是為了好好服務人民。當年修渠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就像今天我們大家的工作很多時候可能都不被理解,但只要堅持做了、大家就會慢慢理解,跟那時大家都來修渠、來支援他一樣。在新時代、新時期,希望大家都努力奮鬥,多來團結村看一看,多提出寶貴意見。
送走大家後,大發爺爺轉身走下田壟幹起了農活,一如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