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誇誇群,這裡的彩虹屁真香!
來源: 奇葩的腦洞
最近誇誇群火了。什麼是誇誇群?
——你知道什麼是誇誇群?
你真棒,這麼新穎的一個東西你都瞭解,你肯定是一位緊跟時代潮流、目光盯緊遠方的人。你這等人,不僅誇誇群裡面被人誇,生活中也會經常被人誇吧!
——你不知道什麼是誇誇群?
誇誇群是大部分生活上缺乏自信的人才會用到的東西,而你不同,你是一位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正視自己,相信自己,你根本不需要誇誇群,因為人人都會誇你!
上面就是誇誇群的示範——無論你說什麼,群裡面的人都只會拍馬屁。這種社群的誕生簡直是 反邏輯反常態 ,但這種沙雕現象偏偏是當代 年輕人 最受歡迎、最熱衷的。
然後,最近景甜拍景田廣告一事火了,一方面是景田與景甜名字音同, 噱頭夠強,將當年網友寫的段子化成真,自然引起關注 ,另一方面是廣告本身極其沙雕,前端鋪排的公主王子式的進展,卻等來了景田桶裝水的外賣, 前後反差極大,偏偏緊抓了年輕人的喜好,引起了網路大規模的討論與二次創作 。 這種根本沒打算好好說事推產品的反邏輯反常態的營銷方式,就是典型的沙雕營銷 。
Part 1 什麼是沙雕文化
要說沙雕營銷,我們得先聊聊沙雕文化。
所謂沙雕,其實是源自“傻鳥”一詞(屌的正字是鳥,鳥有diao3的發音),本意是貶義詞,現今已延伸為形容腦回路新奇、古怪、與眾不同的人或行為。沙雕文化,當然就是沙雕們形容的文化現象。沙雕文化在2018年新型文化評比中,超越了吃瓜文化、錦鯉文化成為十大新生文化之首,2018年也被稱為沙雕元年。
(真 沙雕無雙)
1、沙雕文化的本質
沙雕文化本是次文化的一種。眾所周知,所謂次文化就是非主流文化,屬於特定群體或特定區域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最著名的次文化就是方言。
網路中的特定群體,也即是所謂的虛擬社群,由網路的無邊界性(也即是所謂的地球村理論)、開放性和互動性使得有著共同話語背景的人集聚而形成的社群,比如貼吧、微博、知乎、豆瓣、B站等。在當今時代,由於虛擬社群內部人員之間的共同話語,使其成為傳播的重要力量。
而沙雕文化正是誕生於虛擬社群中,B站、內涵段子、微博都是其誕生的搖籃。
比如B站,它誕生沙雕文化有其天然優勢:
1、專門的視訊原創頻道——鬼畜,鬼畜也即是對作品進行剪輯、配音、調音等再創作,為創作沙雕文化提供了技術支援,這就是虛擬社群的開放性;
2、大量的不同領域的年輕使用者——b站聚集了著大批量年輕使用者群體,提供了沙雕文化創作的原生力量,這是虛擬社群的無邊界性;
3、發展蓬勃的彈幕文化——彈幕的特點是在視訊中反覆出現,增加了沙雕文化作品的曝光率,便於使用者表態,這是虛擬社群的互動性。
2、沙雕文化的誕生環境,決定了沙雕營銷的特點
虛擬社群本質上是一個資訊平臺,社群中成員資訊交流非常頻繁,使得大量傳遞資訊成為可能;同時社會成員因為有某種相似性,對某一資訊的認可度也相似,某一位地位較高的社群成員會影響到社群其他成員的傳播意願(KOL);另外,虛擬的環境中,匿名狀態下帶來的無壓力溝通(鍵盤俠),讓表態(吐槽)、再創作成為可能。
因此沙雕文化的誕生環境,決定了以沙雕文化為根本的沙雕營銷擁有著極高的 參與度、KOL影響、再創作三 大特點。
Part 2 沙雕營銷的特點分析
正如上文所說, 沙雕營銷擁有著極高的KOL影響、參與度、再創作幾大特點,而這三個特點則是將虛擬社群的開放性、無邊界性、互動性融合展現的結果 。我們分開談談:
1、KOL影響
源自於虛擬社群的開放性特點。KOL,也即是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指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資訊,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在虛擬社群中,常常被稱為大V。
開放性的特點決定了KOL的誕生,因此 在進行沙雕營銷時,挑選合適的KOL進行參與是帶動沙雕營銷的重要條件。 有句話叫“官方鬼畜,最為要命”,其中的“官方”正式KOL的一種,比如華為官方拍攝的這幾支廣告:
又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著名的沙雕片段甩麵條,正是導演要求拍攝,逗觀眾一樂,結果這種官方行為多番上頭條,成為熱話。
2、參與度
源自於虛擬社群的互動性特點。虛擬社群中使用者群體/目標群體各有特點,而這參與度正是在KOL影響下,利用群體的參與(包括討論、吐槽、轉發等),破除“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障礙,拉近兩者的關係。
虛擬社群的互動性特點,決定了社群內部成員有著頻繁的資訊互動,如果說KOL是設定了話題、打開了話題,那麼社群成員的高參與度則是將話題本身提升了高度。因此 在沙雕營銷時,話題本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噱頭,或者內容要腦回路新奇、反差,又或者源自生活的情景,足夠引起社群成員的興趣。 比如景甜代言景田,本身就是一個噱頭十足的話題,而且原本是網友的一個段子,現今確實實現了,大大拉近了消費者與企業的關係;又比如成龍大哥的頭髮不加特技duang,正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看過這個系列的廣告,所以這話題本身才有吸引力。
3、再創作
源自於虛擬社群的無邊界性特點。再創作實際上是基於參與度的社群成員行為,它的出現一方面是表示了kol影響達到了預期效果,社群成員的參與度達到了某種高度,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話題本身的可塑性很強,便於再創作。
話題的可塑性關乎兩個概念:第一是創作者的技術,比如具有繪圖技術、修圖技術、視訊剪輯技術、配音技術、文案創意技術甚至是雄厚的資本,而這一點因為虛擬社群的無邊界性特點,使得虛擬社群傳播的內容不僅在社群成員中傳遞,還會跨越邊界,在其他社群中醞釀,也就保證了上述人員的參與可能;第二是話題本身擁有便於再創作的屬性,比如簡單的短文字、刻意重複的文字或圖片、擁有自定義功能的概念,必須保證了即使沒有專業技術也能參與的屬性,避免了障礙。
(文案創意+修圖技術的再創作)
比如去年年底很火的段子“你看這個鴿子像不像你答應我XXXX後放我那隻”,XXXX可以填充任何內容;又比如沙雕營銷的大V薛之謙,每次段子後面都刻意重複“我的願望是世界和平”。
Part 3 如何沙雕營銷
正如上文所說,沙雕營銷擁有著極高的 KOL影響、參與度、再創作 ,而針對這三個特點,反向求導,經過反推,我們可以總結出沙雕營銷的幾個方式,具體如下:
1、刻意重複
刻意重複是讓某一個情節或詞語的反覆出現在推廣作品中,成為標誌,但是這種刻意重複要保有沙雕文化的特點——腦回路清奇。
比如薛之謙,作為微博上沙雕營銷的代表人,他在最火的時候,每條微博都會尾綴一句“我的願望是世界和平”,因為微博主內容與尾綴的反差極大,給人一種反邏輯反常態的新奇感, 便於受眾群體的再創作 ,從而病毒式的傳播。
又比如b站2018年最火的up主華農兄弟,每條視訊中都會對竹鼠的“漂亮”稱讚後吃掉,以及出現在視訊中那幾只無關緊要的雞(被粉絲譽為送終雞),這種被稱讚“漂亮”卻會被殺掉的腦回路,成功地獲得了觀眾的吐槽, 提高參與度 ,吸粉無數。
2、一本正經的反差
一本正經的反差,實際上是將腦回路清奇具現化到角色上,角色形象與臺詞、傳統形象反差極大。
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順德警察男扮女裝提醒網友慎防上當受騙,與傳統的宣傳片角色正氣凜然的形象不一樣,給人一種新奇感。同樣是警察宣傳片的,還有之前拘留所招待宣傳片,對拘留所進行了商業化的描寫,目的卻是“我們不歡迎您的到來”。這兩組案例,都是由 官方(也即是kol)提出話題,而話題本身又是日常生活情境 (也即是大部分都熟知,此處卻給人一種新奇感)。
3、噱頭十足
噱頭永遠都能吸引人,沙雕營銷中的噱頭,一方面是 本 身就是KOL ,一舉一動擁有著足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找到一個熱點IP做大腿, 提高參與度 。比如開篇提到的景甜與景田,還有與美圖秀秀反其道而行之的醜圖羞羞,諧音著名手遊絕地求生的掘地求升。
4、自黑
自黑其實就是破除“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障礙,拉近兩者的關係的方式,提高參與度的手段之一。自黑並不是指自揭傷疤,而是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沙雕的角色,自娛娛人。比如網路紅人帶帶大師兄孫笑川,無論他的粉絲說他做過什麼事,他全部都承認,口頭禪是“你說是,就是吧”,一方面自黑, 提高了粉絲參與度 ,另一方面 便於 粉絲的再創作 。
5、內容輸出
內容輸出是沙雕營銷中最難的一種方式,因為它融合了刻意重複、一本正經的反差、噱頭、自黑等方式,重點在於內容上的原創。
比如著名的沙雕營銷網紅天才小熊貓,他善於用反邏輯反常理的腦回路創作一段情節,在中間融入了營銷商品;還有抖音達人會說話的劉二豆,因為劉二豆是一隻貓,而貓是不會說話的,長得又小,於是作者就將劉二豆定位成一隻能說話、個性獨特、又未脫離貓性格的角色,讓目標受眾帶著對“如果貓會說話,對這個世界會有什麼看法”的心態觀看。當然,上述的華為官方也是如此。
植根於網路文化的沙雕營銷,經過了多次試驗成為了新型營銷方式之一,本文通過分析沙雕營銷的本質,解剖出其特點,總結了多種沙雕營銷的方式。總得來說,無非就是:
內容新奇性—KOL提出話題—目標群體參與度—再創作—病毒式傳播。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奇葩的腦洞(ID:fatc-qpd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