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群:寂寞的人,說同樣的話
現代人的精神真的很脆弱,甚至要通過組建微信群來求誇了。
從3月初開始,“誇誇群”在國內各大高校之間開始風靡,不管在你身上發生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要你簡單一句話闡述下,最後再帶上兩個字“求誇!”,就會有微信群好友一擁而上,瘋狂誇讚你。
無論你說什麼都會被讚美,這就是“誇誇群”的核心。

“誇誇群”的前身是 2014 年建立的豆瓣小組“相互表揚小組”。
跟“誇誇群”的邏輯相同,在豆瓣小組內,發帖者發帖求誇,不需要深思熟慮,不需要解釋前因後果,反正不需要想太多,只要你願意說出來,回帖者就會用力誇你。

雙方在誇與被誇中,尋求到了一種簡單直接的快樂。 這跟去年風靡一時的微信“互罵群”的邏輯是一樣的,都是在尋求情緒價值。而毫無疑問,“誇誇群”傳導的情緒更健康。
這種尋求誇讚甚至成為一種商機。你可以在淘寶上搜索到一系列的誇誇群服務,價格在0.01到100元不等。購買服務後,加賣家微信,溝通需求後,就可以建群開始服務,立刻享受萬人俯首稱臣的尊貴人生。
“誇誇群”為什麼會火
隨意進入一個“誇誇群”,稍作用心,你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有套路的。
哇,這麼多優秀的同齡人相聚在這裡,一定是場思想交流的盛宴。(誇讚群友優秀)
且不說你的早餐多麼可口,我並沒有吃過,但是從你的器皿中,我發現了達芬奇的影子和畢加索的氣息,這已經不是一頓飯那麼簡單,而是一場精神饕餮!早餐配以紅茶,彰顯了英國皇室的品味。(誇讚早餐可口)
年紀輕輕就滿腹經綸出口成章 佩服佩服 您的魅力值又增加一顆星哦(夸人)
你甚至可以在這些文字裡品讀出父母輩的誇讚口吻,要模仿也相當簡單,且讓我解釋一下,只要在一段話裡保留1到2組褒義的四字成語作為形容詞,即可迅速完成一段誇讚文案。
這不需要太高的文學素養,也不需要你學習圈子黑話,這裡沒人會揪你這個成語能不能搭配這個名字,反倒是組合搭配得越不和諧,越是好玩。只要你進了群,你就可以快速上手,玩得快樂。
大家需要低成本的社交。在大家都是陌生人,沒有共同話題的情況下,能在一個統一語境下能夠快速地展開對話。這樣可複製高的場景,讓所有人迅速參與其中。
誇誇群滿足了這個需求。
先是“互罵群”再到“誇誇群”,這些群都指向了同一個目的,向外界索取情緒價值。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就不需要我再三說明了吧。它讓著我們去尋找陪伴和撫慰,而網際網路就是這些情緒最好的出口。我們可以從中收穫,而且不需要付出線下交友那麼大的成本,只需要有部手機,有點流量,有點時間,就可以完成了。
網際網路,就是尋求陪伴的最好的途徑,儘管“誇誇群”並不能幫你面對現實。

下一個機會在哪裡
任何一種事物,隔三差五變成一股流行趨勢,代表了使用者真的是有所需求的,只不過現在還沒有一款產品,能夠有更好的形式承載這批使用者的需求罷了。
去年,投資機構們吹起了一股社交產品熱,開始有投資者輪番下注新形式的社交產品,無論是聲音社交,還是視訊社交,說到底還是要解決人的孤獨和寂寞。
其中幾款資料出色的新產品都嘗試性地解決了一些社交難點。
比如“soul”和“音遇”,都在解決陌生人該怎麼破冰互動的問題 —— 沒有共同話題的人聊什麼?有沒有可以減少使用者思考的對話形式?這些產品直接給出了互動問題和互動場景,減少使用者的思考成本。
從這些看似毫無邏輯的微信群的活躍,我們的確可以看到,社交會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但還沒人抓得到他。中國有14億人口,至今卻還沒有出現一個市值100億美元的社交巨頭,或許誰能解決人的孤獨和寂寞,誰就能獨佔下一個戰場。
至於誇誇群的未來,我們甚至連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結案了。如果沒有共同話題的引入,沒有其他像是“互罵”或“誇讚”這樣可以快速上手的對話形式,它只會變成一個死群,或許偶爾會有人扔上幾個微信文章連結求點贊,或宣傳自己做的微商產品,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