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時代的營銷應該怎麼玩?
【鷹眼智客】 - 拓客,請認準鷹眼智客
隨著技術的發展,廣告的營銷方式與形式也也發生著變化。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又把營銷帶到了入口網站,由於大品牌的力量,網際網路把營銷帶到了社交媒體上,強調了與消費者的朋友關係。如今人工智慧來了,又將把營銷帶往何處?
營銷的本質是溝通。此前營銷改變了核心,其實也就是改變溝通的介質和平臺,如今的人工智慧帶來的,也將是溝通本體的改變。實踐已經證明人工智慧搭建的場景,能夠通過大資料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洞察消費者內心,讓品牌成為能撩動人心的“知己”。

那麼,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下,AI能具體為品牌方的營銷帶來哪些有價值的應用呢?
1. 推送精準內容
根據使用者以往的操作記錄以及與AI Bot的歷史聊天資料,利用深度學習和大資料分析技術,品牌方可以 構建更為完整的使用者畫像 。品牌方將製作好的內容,也能通過Bot推送給對該內容感興趣或者有需求的使用者,達到 精準推送 的效果。推送的內容除了可以是已準備好待發布的內容,甚至可以是品牌方計劃外的內容。
這很好理解,現在的新聞媒體、電商網站每天都會根據使用者的瀏覽歷史,在網上自動抓取一些相同類別的內容和商品,推薦給他們,這將有極大可能引起使用者的興趣。而這些商品和文章的製造商和作者,不必費心去檢查這些內容是否在計劃內。
進一步,如竹間智慧推出的“小影機器人”一類的情感AI機器人,能夠更好地與使用者建立密切聯絡。這樣不僅能夠 極大地減輕營銷人員從海量反饋中挑選推薦內容的工作 ;並且,通過擬人化的Bot,品牌方希望傳達的資訊會 以較高的機率被目標消費群體閱讀及接受。在增強廣告傳播的效果,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同時,還能避免資源的浪費,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2. 幫助品牌尋找合適的KOL
許多品牌傾向於在KOL的渠道投放廣告,KOL與品牌的適配性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品牌可以 藉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知識圖譜來閱讀、分析KOL釋出在社交網站上的內容 ,在進行理解、分類後,尋找有觸達能力和影響力的、同時已經表露過對品牌支援態度的KOL。
結合大資料,分析人口統計學資訊和粉絲觸達數之外的東西,如對情緒和情感的分析,能找到KOL們在創作內容時內心的真實感受。因此,藉助AI技術能夠幫助品牌方 找到與品牌匹配度最佳的KOL並精準地投放到目標群體中,使得影響力達到最大化。

3. 預測未來趨勢
藉助特定的演算法,AI能夠在數以百萬計的資料中,遴選出與品牌方自身、行業和消費者相關的有效資訊。通過對話Bot還能更好地學習使用者行為、習慣與愛好,並 以使用者畫像為基礎構建一套能夠以一定準確率對各種潛在結果進行預估的AI模型 ,從而為核心業務提供決策依據,帶來銷售和使用者數量的有效增長。據美國營銷和銷售預測公司Everstring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藉助了AI技術的B2B行業中,有42%的營銷人員業績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傳統營銷人員中則只有14%做到了這一點。
人工智慧的出現,讓品牌方預測未來趨勢的把握大大提高。如今發達的資訊科技讓人們能夠從不計其數的渠道獲取各類資料,而經過AI技術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使之能作為品牌方決策的依據。聰明的營銷者應當意識到,AI技術從某種程度上將 指引企業率先發現、挖掘未來的價值。
4. 廣告效果分析
AI技術還能夠幫助品牌方 分析廣告效果 。如竹間的廣告效果分析系統,能透過計算機視覺與情感識別技術,來偵測受試者對視訊或廣告的情緒反應、專注程度、觀看熱區等指標,綜合評估觀看者對“關鍵情節”、“關鍵商品”、“關鍵人物”的接受程度,從而幫助廣告主與廣告製作單位更好地評估廣告效果。比如確定觀眾是否被該廣告所吸引,廣告中的畫外音是否被有效傳達,以此來確定品牌的廣告是否有影響力,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廣告的內容。
5. 多樣化的營銷方式
AI還為廣告商帶來了多種新穎的營銷方式。特別是利用 影象識別、人臉識別 等創新技術,使營銷方式更具備創意和新奇感,吸引使用者注意並進一步參與進來,進而引發對品牌與產品的關注。 在給使用者帶來歡樂的同時,又能輸出品牌的價值觀。
如招商銀行曾在女生節推出“你是哪種女生”活動,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分析人臉的各種屬性,綜合判斷出不同型別的女生。使用者上傳自己的照片,AI系統就會鑑定出你是“文藝青年”還是“女神經”等多種型別,從而提升年輕女性使用者對招商銀行的品牌認知。

總結
人工智慧,特別是對話Bot將徹底顛覆廣告主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讓廣告主與消費者能夠進行雙向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互動中,人工智慧有機會 捕捉使用者的心理與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將不再是冰冷的LOGO,而是一種能觸控、能感知、甚至能自主表達情緒的個體。
這一改變對於廣告營銷而言,將是劃時代的事情。過去,無論多麼棒的廣告創意,消費者永遠只是旁觀者,而人工智慧技術的存在則可以準確捕捉到消費者最近的需求與心理,並據此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商品、資訊和服務,從而拉近品牌和使用者的距離,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