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中層幹部的“危機” :10%要被裁撤 留下的也不是“終身制”
3月19日,有媒體報道稱,騰訊自2018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便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比例約在10%,而整個騰訊的中層幹部數量為兩百多名。
對此,騰訊方面暫無官方迴應。
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這一調整對騰訊來說實際上是一則“舊聞”。去年9月30日啟動新一輪架構調整後,騰訊內部的人員優化問題便已擺上日程。
去年11月9日召開的騰訊20週年司慶活動中,騰訊總裁劉熾平對內部員工也明確說道,“騰訊不可以把幹部變成終身制”,長期來講,會鼓勵“能上能下”的文化,“你有能力的時候我們很快讓你上去,但是到一定程度打疲了,就先下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就再上去”。
劉熾平還表示,“在幹部體系上,我們也希望一定要有流動,這樣才有新的位置給後起之秀。我們的幹部體系淘汰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管理幹部要退下來。”
這實際上已經為騰訊的中幹調整定下了基調。
當然,劉熾平是出於讓公司保持活力,要讓年輕員工上位的角度提出要調整幹部崗位,而從組織機構調整角度來看,這一改變也勢在必行。
去年,騰訊的事業群從七個變成六個,容納新部門最多的便是PCG,這一承載騰訊消費網際網路業務的事業群。
整合後,多位騰訊內部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概過,“PCG的員工數量是真多”,總數約在1.5萬左右。
同質化部門面臨整合,同類型崗位的幹部也面臨競爭上崗。一位騰訊PCG員工坦言,對於同級別的管理者來說,重新競爭上崗實際上就是內部資源的重新分配,一些沒有分到優質專案的人,自己可能就準備走了。
除了PCG,騰訊其他事情群的中層幹部也都背上了來自下屬的“壓力”。未來,能者上,不能者下,將是騰訊對中層幹部的選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