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構架重組的背後是深深地危機感

騰訊在上個月幾乎最後一天宣佈調整內部構架,這是騰訊在2012年之後再一次大規模調整內部構架。
這次調整中,騰訊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兩大事業群。而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不難看出,此次調整的核心就是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其中,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將整合騰訊雲、網際網路+、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具體包括騰訊雲、智慧零售、安全產品、騰訊地圖、優圖等核心產品線
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則是對原社交網路事業群、原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和原網路媒體事業群中與社交平臺、流量平臺、數字內容、核心技術等板塊進行的重組,具體包括騰訊新聞、騰訊視訊、騰訊體育、微視、騰訊影業、騰訊動漫、QQ、QQ空間等。
這次重組後,騰訊的業務結構將變得更將明晰,其中游戲和微信這兩大組成不變,內容與流量業務整合成一塊,基於雲和AI的2B業務被獨立出來進行強調。
為什麼騰訊要做如此大的動作進行重組,筆者認為主要基於幾大原因。
騰訊
首先是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這可以說是整個科技行業的最大趨勢,包括微軟在內的巨頭公司都成立了相應的獨立事業群組或部門。雲技術和人工智慧將會成為下一次行業爆發的關鍵點,騰訊顯然也很清楚其重要性。
目前在這部分領域的業態主要是2B的,而這對騰訊來說是個軟肋。一直以來騰訊都是一個2C基因的公司,想要做出這步轉型還是很有阻力的,如果繼續將相關業務寄生在傳統業務部門,發展起來困難重重。因此將其分離出來獨立成立事業群是必然的結果。
其次是平臺與內容事業群的建立,這其實就是將原有的事業群進行拆分整合的部分。在長期以來騰訊給人的印象都是,儘管產業眾多,但各個產品之間的關聯性卻很差,似乎每一個產品都是一個獨立公司做出來的,龐大的內部資源都沒有利用起來。
這一點與阿里就存在很大的差別,阿里一直在致力於將內部的產品線能夠交叉組合形成整合優勢。顯然在這個大資料時代,單個專案部門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打得過人的。就以QQ和騰訊內容產品來說,QQ獲得資料和分析成果不能為內容部分提供服務,那就是對資源的極度浪費。
因此這次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就是要把流量和內容版塊進行整合,確保在大資料時代下的整體競爭力。
這一次騰訊大手筆進行結構調整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遊戲業務業績下滑的影響,一直以來遊戲業務都佔到了騰訊總營收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但隨著遊戲業務進入瓶頸期,尤其是手遊業務在市場和政策上受到雙重打擊,騰訊的整體營收能力在下降。騰訊的財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好看了,這也表現在了股價上。
這個時候騰訊必須找到遊戲之外的出路,其中微信有著很好的勢頭,在社交生態、移動支付、微信小程式戰略都有明顯的快速增長。因此微信事業群繼續保持獨立運作。另外就是2B業務了,這也將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因此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就在於能夠快速轉身,騰訊的這番調整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正在努力從原本的舒適區中走出來,求新求變敢變,這也是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軌跡比傳統企業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