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天平鏈”本鏈,竟有這麼多學問!
昨天,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生了大事!
3月30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第一批境內區塊鏈資訊服務備案編號的公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天平鏈”成為首批通過備案的區塊鏈。再來一組最新資料:截至2019年3月30日, “天平鏈”線上採集資料已達340餘萬條, 由於採取跨鏈存證技術,實際對應的證據檔案或達千萬量級。
數字聽起來牛牛的,是不是很振奮!
那麼問題來了——
一、“天平鏈”本鏈是什麼?
了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法院主導建立、產業各方積極參與的電子證據開放生態平臺——“天平鏈”,它採用的是區塊鏈技術,由於它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的最終功能也是維護公平正義,就稱作“天平鏈”啦。
有網友可能想追問:“區塊鏈”是個啥?
不妨試著從非技術的角度來了解一下:
假設你有10個紅蘋果,於是你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左鄰右舍,大家就拿小本本默默記下了“A君有10個紅蘋果”,標記為“A1”。有一天你朋友的朋友得知你有紅蘋果,就跟你買了一個,於是你又跟大家吼了一嗓子,“我賣給了B君一個紅蘋果”,標記為“A2”,並標明這個紅蘋果來自“A1”。左鄰右舍雖然默不作聲,但是都記下了,B君向A君買了一個紅蘋果。
有一天,B君表示,我這個紅蘋果是自己種的!左鄰右舍就跳起來了,你這個紅蘋果是從A君那買的!B君死不認賬,於是A君就把A1、A2抽出來給B君看,B君無法抵賴。
看看,撒謊很難啊。
這個你眼睛看不到的、抽象地連線A、B及左鄰右舍、並能印證事實的關係網就稱作“區塊鏈”了。
由此,“天平鏈”的功能也就一目瞭然了~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實行“網上案件網上審理”,自然存在大量的電子證據,這成為案件審理的關鍵問題。而電子資料普遍存在存證難、取證難、採信難等問題,於是“天平鏈”就應勢而為了。
二、“天平鏈”的執行流程是什麼?
2019年1月,原告知名影星F得知,被告彩虹雲寶公司在其認證的微信公眾號“彩虹嚴選”分別發表了標題為《看了F的防晒裝備,終於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黑了……》等兩篇文章。文章中被告擅自使用四張原告照片進行商業宣傳,文中配有多張被告經營的網上商城所售產品圖片詳情及介紹等廣告宣傳資訊,點選商品圖片可以跳轉至該網上商城銷售頁面。
原告認為,被告系利用影視明星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吸引公眾關注進行營利,侵犯其肖像權,並使瀏覽者誤認為原被告存在合作,影響其正常商業代言,造成經濟損失,故以網路侵權責任糾紛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原告提交的、採用區塊鏈技術的證據:侵權截圖及侵權文章IP360證據取證資料保全證書2個及視訊檔案2個,證明原告F被侵犯肖像權的具體情況;證明涉嫌侵權微信公眾號主要以宣傳被告所經營的網上商城銷售的商品為內容,被告是涉嫌侵權微信公眾號的實際運營者和受益人,系本案適格主體。
法官釋明:該證據系區塊鏈證據,先由原告在第三方網際網路存證平臺“真相保全”上存取了涉案視訊,生成電子資料。因該第三方存證平臺已經接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區塊鏈“天平鏈”電子證據平臺,所以在第三方平臺生成電子證據的第一時間,該電子證據的雜湊值(資料指紋)就會寫入“天平鏈”,同時第三方平臺獲得該資料在“天平鏈”上存證編碼並返回給原告;原告立案時提交原始涉案視訊和存證編碼,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平臺就會調取“天平鏈”進行自動驗證,驗證結果顯示涉案證據自存證到“天平鏈”上後,沒有被原告篡改過。
在質證過程中,被告當場對該區塊鏈證據表示了認可。通過“天平鏈”,網際網路法院後臺系統可實現自動驗證電子資料的完整性和存證時間,從而大幅提升電子資料的證據效力和訴訟效率。

三、“天平鏈”的“小夥伴們”有哪些?
四、電子資料只要上鍊就會被認可嗎?
電子證據上了區塊鏈就能被認可嗎,就一勞永逸了嗎?答案是NO!區塊鏈只能確保資料上鍊儲存以後不可篡改和不可刪除,如果上鍊之前資料就是“假的”,此類資料實則是沒有公信力的。
那麼,如何保障第三方接入平臺上線資料的安全性、合規性?
Step1:2018年12月22日“天平鏈”釋出當天,同步釋出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證據平臺接入與管理規範》,對第三方接入平臺從機構資質、專業技術能力、平臺的安全性、電子資料的生成、收集、儲存、傳輸過程的安全性、合規性等提出了明確、嚴格的要求。
Step2:2019年1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北京信任度科技等在工信部區塊鏈重點實驗室下組建司法工作組,重點開展《天平連結入與管理規範細則》以及《天平連結入測評規範》,對分涉案量大的應用平臺進行了摸底。
究竟如何“摸底”,這是個技術活~
以第三方平臺X的“摸底”為例:司法工作組對X平臺的系統安全性、使用者實名認證、版權確權過程、侵權線索固定過程中涉及電子資料的生成、收集、儲存、傳輸過程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進行了詳細的評估,仔細查閱了X平臺提供的資訊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證書、區塊鏈測評機構出具的“版權區塊鏈”測評報告、司法鑑定所出具的《X可信存證評估意見書》,並組織技術專家,現場考察評估了X平臺專業技術能力、運營服務能力等。
PLUS電子證據規則研究小組:由於涉案細分領域較多,比如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電子合同等取證、存證規則不同,成立了多個細分場景的電子證據規則研究小組,開展電子證據真實性審查的最佳實踐。

總結:區塊鏈在網際網路審判模式下的作用
而在網際網路審判模式下,當事人對於經司法區塊鏈驗證的證據有較高的認可度和信任度,很少申請鑑定或勘驗程式,當事人的訴訟表現更加誠信,善意度更高。通過規則前置、全鏈條參與、社會機構共同背書,把公平、公正的規則通過技術的力量嵌入網際網路訴訟中,是區塊鏈在司法領域應用可期待的成果。
作者:孫偉 董學敏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