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黑客之從裂變到增長組合拳

從道與術來講,更多的是具體的案例,即術。這樣也好,一個是方便總結模仿,一個是在模仿熟練後,由量變到質變,自己可以更深的去思考道的東西。
一、從3種裂變方式講起
網際網路就是這樣神奇,運營玩法層出不窮,可以學習模仿的內容也源源不斷。基本上參照著這樣一個流程,就可以移植玩法為自己所用。
找到參考專案 → 玩法分解剖析,確定關鍵點 → 完全模仿,或依據自己的理解優化執行 → 資料收集,效果評估 → 延續亮點,改進不足。
然後迴圈往復試驗優化,試驗優化。畢竟,每一個關鍵環節都有不斷優化的可能性。
回到裂變,也是從參考模仿起步,然後試驗優化。具體到3種常見裂變方式則是:
- 社群裂變,工具爆汁、八爪魚等,經典案例:網易戲精課程,新世相營銷課程;
- 公眾號裂變,工具任務寶、煤想到等,經典案例:有書邀請好友領實體書;
- 個人號裂變,工具爆汁、wetool等,我不知道有什麼案例:pensive:
3種裂變方法,以微信好友關係為基礎,以利益獎勵作為驅動,實現了人帶人的傳播增長。

二、增長組合拳
裂變只能說是增長的一個模板,而不是全部。以前喜歡講裂變,現在更喜歡講增長,這也是認知上的轉變。
範冰的《增長黑客》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具體的增長案例,在每一個案例中,都可以看到多方面的增長方法一起組成增長組合拳發力,最後實現了使用者的爆發增長。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想總結優秀產品上曾用到的方法,期待可以模仿為自己所用。
Airbnb(愛彼迎)
Airbnb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很落魄很落魄,落魄到靠售賣麥片為生,可能也是因為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所以他們的一些增長操作也是比較騷的。
1.追上熱點做推廣
在美國的大型集會上,通過高調曝光,滿足短時爆發的公眾住房需求,以此獲得使用者。
2.從大平臺“挖使用者”
Airbnb通過技術團隊的神奇操作,可以將在Airbnb上釋出的資訊同步更新到Craigslist(美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而Craigslist上使用者量可觀,通過資訊的分享迴流,就為Airbnb撐起了人氣。同時之前喜歡到Craigslist釋出資訊的使用者,會開始喜歡到Airbnb上釋出,因為在Airbnb一處釋出,就能同時在兩處更新。
不僅是分享資訊,Airbnb還會利用Craigslist的郵件通知系統為自己打廣告,每當有Craigslist使用者釋出了招租資訊,Airbnb的系統就會模仿成使用者,給屋主留言,推薦他到Airbnb釋出資訊招租。
不過因為操作有點騷,後來都被Craigslist封殺了,但人已經挖了很多呀:smile:
3.聘請專業攝影師拍照
一款產品,好用和好看是產品質量的2大關鍵要素。
在好看上,Airbnb聘請專業攝影師為屋主拍照,屋子的照片拍的美美的,對租客的吸引力自然就上去了。而資料也顯示出,專業攝影師拍照的房屋,訂單量是同類的2~3倍。
這樣的措施,提升了產品的“好看性”,相當於增強了產品的質量。直接提升了使用者的轉化率,同時又為產品的增長提供了內驅力。畢竟好的產品,是增長的必備前提。
4.打通社交關係鏈
2011年,Airbnb開放社交網路連線功能,允許使用者連線到他們的Facebook賬戶。這一方面可以增強租客和屋主的信任,同時又使得背景相近的使用者聯絡緊密,提升了產品的活躍留存。
5.使用者推廣計劃
通過資料分析、業界交流、A/B測試,Airbnb最後使用“利他”的文案+傳送者照片+向Gmail和通訊錄的聯絡人推薦等組合方法,促進使用者加入推廣計劃,推薦朋友加入,最後使得某些地區訂單量激增25%。

美麗說
看完了國外的產品打法,再看看看國內美麗說的打法。
1.500元買來種子使用者
最開始產品團隊從身邊拉人測試,測試下來一個人都沒留下了。然後就開始混進導購QQ群發廣告,但發了就被踢。這之後,他們開始每月付費500元給導購QQ群的群主,要求他們引人進入。
2.社群活躍的發動機
美麗說的使用者有4種(使用者分級):
(1)時尚達人,長得好看,且持續活躍分享,受到了美麗說的扶持,約幾百人;
(2)超級使用者,對外貌沒有要求,但懂時尚,且有表達慾望,負責優質內容的生產,佔用戶群5%左右;
(3)活躍使用者,喜歡時尚打扮靚麗,不一定能創造內容但會分享推薦好東西給朋友;
(4)需求群眾,行為由需求驅動,找到買的物品就走,下一次有需求再來。
由超級使用者和活躍使用者組成主體人群,帶動社群活躍,然後提供內容給更大規模的需求群眾消費。
3.翻雜誌
社群中有一個“翻雜誌”功能,可以讓KOL把喜歡的商品分門別類進行組合,做成主題性的雜誌。
美麗說將與熱門相關的雜誌整理成為圖文專題,釋出到社交網路,實現了從外部迴流使用者的目的。
又是典型的內容營銷案例。
4.有概要的分享連結
在美麗說分享的連結,系統會自動抓取頁面中的重要商品資訊,如標題、圖片等,直接展示出來。這讓使用者可以不跳轉連結就能做出大致判斷,選擇更加明確,有吸引的內容也更易得到點選,提升了到下游網站的轉化率。
5.小測試
心理測試、趣味問答,從微博玩到微信,經久不衰。
無論結果準確與否,大家都樂意對號入座,懷揣一份對理想中自己的美好憧憬。
“心理年齡測試”、“從血型看性格”、“你是哪種強迫症”、“測測你是甄嬛中哪個角色”等小測試,在微博平臺先進行微博授權,然後做幾道簡單的選擇題,最後讓使用者先分享,才能檢視測試結果,由此帶來了可觀的流量。
6.子應用導流
為了增加使用者覆蓋度,給主應用導流,美麗說推出了7個風格各異的獨立子應用。這些應用人群定位和產品價值非常清晰,同時只需要外觀進行貼合主題的包裝,其它內容都由主站後臺定製輸出,易於量產。
通過子應用,切入細分的領域和人群,提供更精準的內容,在擴大人群覆蓋度的同時,為主應用導流,一舉兩得。
7.推廣
美麗說也會進行傳統的app推廣,但隨著2012年後使用者成本推高,美麗說開始加強做好產品擴大口碑傳播+上下游合作導流的策略。
三、一些想法
1.PMF → 放大增長
PMF(Product/Market Fit)指的是產品與市場相契合的狀態,一個創意點子是好是壞,需要首先通過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測試,驗證想法。在達到了PMF狀態即使用者認可後,才能進行更大規模的增長。
沒有達到PMF就開始擴大增長,只會加快死亡的速度。
2.資料驅動
增長黑客以資料作為驅動,在資料中發現問題,然後測試各種解決方法,從中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並根據反饋資料再不斷測試,不斷優化。
相比於憑空而來的創意,資料有更多的規律可以挖掘,也是更強的指示判斷標準。
3.“AARRR”模型
根據不同階段使用者參與行為的深度和型別,增長目標可以拆分並概括為“AARRR”轉化漏洞模型,即:Acquisition(獲取使用者)、Activation(激發活躍)、Retention(提高留存)、Revenue(增加收入)、Referral(傳播推薦)。
從模型中就可看出,增長的目標除了字面上理解的使用者數量的增長,更加全面的還要有使用者活躍、留存與轉化的增長。
如果用一個北極星指標表示,長期來看我想它應該是轉化使用者數,短期來看則是增長留存數,增長來的使用者留下了才是真正有效的。
4.國外的增長黑客和國內的運營
看過三節課的一篇文章,講國外網際網路是少有運營職位的。
看了2本《增長黑客》的書,裡面都會講到增長黑客工作內容涉及了拉新-活躍-留存-轉化,從這個層面來看國外的增長團隊,更像是國內的運營團隊。
而增長黑客更加講求資料、在產品設計階段加入營銷、以及由程式設計技術+資料分析+營銷經驗等跨部門人員組成等特性,又讓它不像運營。
但不管怎麼說,擁有複合型的知識技能是增長黑客和運營都需具備的,只是不同型別,T字有長有短,有不同偏重罷了。
文:吃西瓜的生菜@西瓜生菜
首席增長官CGO薦讀小紅書推廣:
更多精彩,關注:增長黑客(GrowthHK.cn)
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是依靠技術和資料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產品發展的因素,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