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拼多多Q3財報:“彩蛋”與門檻
“五環內的人看不懂”的拼多多交了一份超預期的財報。
11月20日下午六點,拼多多發了Q3財報。其實很多人都在等著看它上市後的第一份季報。
資料顯示,截至9月30日的2018財年季報,拼多多總營收為人民幣33.724億元(約合4.910億美元),同比增長697%。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344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86%。
一路高歌、持續狂奔的GMV
一份靚麗的財報,也是對此前做空機構的最好回饋。尤其是GMV作為電商平臺增長力的核心指標,拼多多以其15倍於行業平均增速的水平,可謂一騎絕塵。
與它的競爭對手不同,拼多多的規則就是“流量為王”。對於入駐商家而言,他們不需要為了從平臺內部獲得流量而需要研究廣告推薦購買效率,懂搜尋規則,設計定價策略以及商品的組合等,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商品在搜尋結果裡排在前面。
在拼多多,他們只需要做好一件事:讓產品具備社交裂變的能力,然後成為爆品。最後,流量便會隨之而來。
對於拼多多自身而言,流量是它與商家相互補給,正向迴圈的。藉助在社交平臺上的“病毒式”傳播,拼多多在使用者與流量的增長上一路狂奔。
這也是拼多多能在其它電商的使用者增長已經遭遇天花板的時候,GMV一路上漲的原因。財報披露,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之前的12個月GMV總額為3448億元,去年同期為709億元,同比增長386%,三季度拼多多GMV同比增速更是高達231%。
增長黑客依舊,經營槓桿提升
如果將GMV的顆粒度細化,很容易發現,無論是活躍買家數量,還是每個活躍買家消費額都在提升。活躍買家消費額(Annual spending per active buyer)在Q3達到了894.4元,同比增長近1倍,環比增長17.3%,雙重增量使得GMV的增長超過市場預期。
相較Q2,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新增4200萬,12個月活躍買家數量達到3.85億人。MAU提升到2.31億人,較Q2淨增3670萬,增幅也超過了Q2的2880萬。
這是一個較為亮眼的資料,平臺MAU不僅突破了2.3億,而且新增MAU環比重回上升通道,公司在世界盃和暑期檔的大規模營銷取得了相應效果。
與此同時,如果把營銷費用和GMV、MAU以及活躍買家數量的變動相比較,可以發現拼多多通過各類市場活動換來的成績引人矚目。雖然獲客成本在Q3達到了77.08元/人,但是每個MAU的成本較18Q2卻意外地下降了,這一方面說明拼多多使用者群體在持續擴充,低價電商和社交帶量的玩法對眾多消費者吸引力不減,另一方面也表明,平臺的高效運營手段對使用者留存率、訂單轉化率提升行之有效。
已認清的問題,及還欠缺的臨門幾腳
黃崢曾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裡表達過對拼多多的規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思維體系。很顯然,依然需要成長時間的拼多多,打擊假冒、引進品牌、強化運營,增加技術投入等要比商業化優先得多。
我們也可以看得到拼多多的行動。
對於之前的假貨問題,很顯然黃錚意識到了解決的必要性。拼多多稱,對30多個涉及假貨和傍名牌的產品,平臺已全部完成清理工作。據黃崢介紹,拼多多還不斷嘗試創新技術手段加強平臺治理,如利用演算法模型與影象識別技術打擊“傍名牌”,哪怕消費者在搜尋框輸入山寨詞,也只能搜到正規品牌,倒逼“傍名牌”商家知難而退。
另一個擺在拼多多眼前的問題的是,光有GMV的增長和流量是不夠的。
所有商業模式的發展都需要同時驅動產品端和生產端。對產品端而言是獲取流量,這個動作拼多多已經完成的很好。而對生產端而言則是優化供應鏈,這個部分則是拼多多的軟肋。
供應鏈體系支撐著客戶的滿意度,客戶滿意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平臺的生死。對拼多多而言,將供應鏈優化提升到公司戰略層面,也是投資未來,延長自己的生命週期。而往近了看,供應鏈的成敗直接影響了拼多多的股價和市值。
基於此項需求,拼多多正不斷投入加大研發投入。拼多多Q3財報顯示,當季拼多多投入的研發費用增加至3.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28%,較Q2環比增長80%,平臺研發投入佔比升至9.8%。
拼多多未來的增量,還必須要在一二線城市取得突破,逐漸走入“五環內”。但是,向一二線城市進攻意味著和阿里巴巴、京東進行正面競爭。
過去,網際網路有個玩法,巨頭佔據著市場,倘若有新玩家進入,那麼巨頭會“模仿”,並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打擊對方,或者直接收購。從近來的動作看,已經看到阿里、京東的防守與進攻動作。
無論如何,透過新財報,拼多多的增長勢頭還是暫時一如既往的強勢。拼多多增長迅猛,為電商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目前仍處在加速的軌道上,資本市場對其的分歧和質疑都是正常的。然而,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外界只能基於現實不斷修正對未來的預測。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資料可能是堅實的證明,但有些價值,需要時間去磨礪,忌過早定義。
就像股神巴菲特那句名言一般:投資企業,而不是投資股票。
——————————
王小琉(個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號“王小琉”。科技專欄作者,前中央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