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產手機逆勢向上 但“衝破”蘋果的護城河還需要多久?
對於華為來說,從份額上超越蘋果的目標似乎又進了一步。
市場調研機構IDC近日公佈的一組資料顯示,2018年華為與蘋果的差距縮小到了280萬臺。蘋果全年出貨量為2.088億臺,市場份額為14.9%,同比下降3.2%,華為全年出貨量為2.06億臺,市場份額為14.7%,同比增長33.6%。可以說,這是國產手機廠商第一次在全球份額上如此近距離的“觸控”蘋果。
在諸多分析師看來,華為與蘋果之間0.2的差距也給今年的市場排名留下了懸念。國產手機廠商能否繼續保持“逆勢上揚”的態勢?5G能否成為國產手機的拐點?這些問題或許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全球五大智慧手機廠商去年出貨量、市場佔有率及同比增長(出貨量單位:百萬部)
“2019年對於手機行業來說依然處於下行通道,但也不需要過於悲觀。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海外市場的增量空間依然很大。”IDC中國高階分析師王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如果想要全面超越三星和蘋果也並不容易,蘋果在高階市場的優勢依舊明顯,價格調整後也會帶來一些變數。
根據IDC對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前三季度的手機平均單價調查顯示,iPhone的價格(美金不含稅基準平均單價)分別為689.7美元、764.5美元、848.8美元,三星為319.1美元、318美元、371.8美元,華為則為231.2美元、254.9美元和277.7美元。從價格上看,蘋果依然“高高在上”。
Canalys分析師賈沫則對記者表示,國產手機廠商能否超越三星,只能說存在這一可能,但是需要非常多限制條件。“比如三星更具價效比的產品戰略有沒有得到積極的市場反饋。”
國產手機廠商逆勢上揚
更長的換機週期、缺乏令人驚豔的機型以及經濟逆風,讓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已連續五個季度下滑。根據IDC資料顯示,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減少4.1%,共14.049億部,這是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全年下滑。
具體來看,雖然三星依舊是智慧手機全年出貨量冠軍,但出貨量同比下滑了8%。而蘋果的出貨量同期也下滑了3.2%,約為2.09億部。在今年1月,蘋果下修了業績指引,這也是其十六年來首次下調。
“一些廠商對2019年15%到20%的下調預期可能過於悲觀。”王希對記者表示,從正向來看,從2016年四季度換機高峰到現在已經快有兩年半的時間,新的技術在醞釀,比如5G,可摺疊顯示器,穿孔式相機,全屏顯示屏指紋掃描器等以吸引消費者升級。而負向的因素也存在,經濟的下行以及記憶體等元器件持續的降價,也在“稀釋”換機週期”,導致換機週期的時間越來越長。
可以看到,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部分國產手機廠商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憑藉著技術更新迭代的加快以及供應鏈、品牌、海外市場等綜合實力的攀升,除了華為外,小米去年出貨量也闖入“億級俱樂部”,達到1.23億部,同比上漲32.2%。OPPO雖然出貨量同比僅小幅上揚,但也達到了1.13億部,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市場8.1%的份額。
對於國產手機的增長,王希認為有多重因素。以海外市場為例,他認為國產手機廠商具有較大機會。他以印度市場為例,表示“印度14億的人口中,有3.5億的智慧機以及4.5億的功能機保有量,此外還有6億人沒有手機,非常像過去的中國市場。”
“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國產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從紮根到繼續開拓,這裡面的空間還是很大。”王希對記者表示,比如印度市場智慧手機的主流價位段主要在200美元以下,而高階市場蘋果的位置過高,也給中國廠商留下了巨大的機會。
例如,Counterpoint顯示,2018年中國小米手機在印度智慧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一加則拿到了印度高階手機市場銷量的第一。其中2018第4季度,一加以36%的市場份額獲得在印度3萬盧比(約合人民幣3000元)以上價位段的高階手機市場第一名,蘋果、三星分別以30%、26%的份額位居第二、第三。
在各大調研資料公司的調研表單中,2017年中國公司在世界市場的總份額普遍在42%~45%左右。但隨著出海潮加速,這一份額在2018年已突破50%,特別是在印度、俄羅斯以及歐洲等增速較快的地區。在IDC榜單上,僅以前五為例,中國廠商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7年的24.4%上升至31.5%。
跨國蘋果“護城河”
隨著5G時代的開啟,不少人認為是國產手機的超車機會,特別是在蘋果可能“缺席”5G手機首發陣營後。
在此前舉辦的高通的4G/5G峰會上,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全球與高通共同規劃5G早期部署的運營商名單至少有18家,超過20家OEM廠商將採用高通的5G解決方案。
此前,已經有多家手機廠商宣佈了與5G相關的佈局計劃。比如華為表示將於2019年3月推出第一款5G摺疊屏手機,而小米、OPPO和vivo此前均表示已成功打通5G信令和資料鏈路連線。
去年,12月6日,一加在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上宣佈,“一加與英國移動運營商EE達成戰略合作,明年將釋出歐洲第一款商用5G手機。”
在當時的活動現場,一加CEO劉作虎在會後對記者表示,早在2016年,一加便成立了5G專案,開始不斷在5G上投入,隨後,來自高通的研發團隊正式參與進一加的5G專案,雙方就5G裝置前端器件和架構展開了聯合研究。兩年後,一加的研發團隊率先在高通美國實驗室成功聯通了5G。
回到蘋果自身,雖然很有可能錯失第一波5G機會,但有業內人士認為,蘋果真正的護城河來自於強大並且獨立的生態體系,以及龐大的裝機量帶來的“硬體外”收入,銷量上的趕超只是國產手機廠商要走出的“第一步”。
根據蘋果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除了iPhone以外,其他產品包括支付、音樂和雲端儲存在內的服務業務的增長迅速。
第一季度,蘋果服務業務收入達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9%,利潤率達63%,遠超整體38%的利潤率。蘋果CEO庫克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表示,蘋果雲業務過去一個季度同比增長了40%,蘋果支付交易量翻番至18億筆,蘋果新聞目前已經有8500萬的月活使用者。
財報還顯示,包括蘋果手錶、蘋果智慧音箱和其他配件在內的產品營收同比增長33%,成為所有業務型別中增長最快的部門,iPad銷售增長17%,Mac銷售增長9%。此外,蘋果iPhone最新的裝機量為9億部,全部蘋果產品的裝機量為14億部。
一位來自於晶片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蘋果的護城河還是很深的,“像結構光這種,安卓愣是2年也沒跟上,對於說蘋果訊號差的問題,不能用個人的眼光看行業,所謂的孕婦效應,自己懷孕了,感覺滿街是孕婦。買手機的人,對訊號挑到這麼極致的人很少。”
上述人士表示,蘋果的定位,只能到20%的人群,2億左右(出貨量)是合理的數字,如果xs外觀變一下,在中國的銷量會變好,只是蘋果要悠著吃,儘量把一款產品的紅利吃透,創新也不是年年都有。
“國產手機的追趕有一個過程,從上游硬體端到其他能力的積累,但可以看到,銷量的逐步提升是有幫助的,有了量之後,想象空間也會更多。”王希對記者說。
責編:劉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