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網站關閉前臺播放資料的啟示
原標題 視訊網站關閉前臺播放資料的啟示
來源 證券時報
作者 胡學文
國內知名視訊網站優酷日前宣佈全站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而在優酷之前, 愛奇藝 已經於去年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資料。至此,國內視訊巨頭中,只剩下 騰訊 視訊尚未有類似動作。
視訊網站為何突然關閉前臺播放量資料顯示?優酷在題為“破除喧囂、迴歸本心”的宣告中開門見山回答了這一疑問——為了營造更加良性的產業環境,破除流量喧囂,迴歸內容本心。優酷認為“收視率、播放量並不能全面反映影視節目的社會價值,一部文藝作品的影響力和導向意義,更不能以這樣一個簡單的指標來衡量”。該視訊網站同時表示,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只是第一步,並不是終極解決方案,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的網路視聽平臺會加入到新標準新規則的制定中,推動產業良性發展。
據瞭解,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後,優酷平臺上以熱度指數代替原有的播放量指標。而熱度指數反映的是當前內容在優酷平臺受歡迎程度,通過計算使用者在優酷全平臺的多維度使用者行為,如連看、拖拽、收藏、棄劇等資料而得出,力求得到最真實的刻畫資料。此外為了保證資料的客觀公平,優酷還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修正非正常觀看行為可能造成的誤差。
那麼,關閉播放量資料對行業、對使用者有何益處?事實上,視訊播放量資料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除了單一的播放量資料並不能全面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料的真實性。在唯資料、唯流量的評價體系內,刷流量和資料作假幾乎是公開的祕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酒香其實更怕巷子深,因為只要運作得好,沒有內涵只要有小鮮肉、小花的作品就會刷爆朋友圈,佔據最好的流量資源,相反那些真正有內涵而在運營公關上沒有大投入的作品甚至無人問津。不能說小鮮肉、小花的作品就不好,但至少播放量資料不應該成為評斷一部作品好壞的決定性指標。因為這樣的資料會進一步“誤導”其他使用者的選擇,使其盲目從眾,從而喪失了真正價值、審美、藝術取向。
之所以大家明知播放量資料有水分也樂此不疲,歸根結底是一個利字。之前有媒體爆出,一些神劇的播放量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這樣的資料水分幾何,或者產生自真實有效的視訊消費行為到底有多少,其實只差捅破那一張紙。流量帶來的不僅是劇作的熱播,更多的是商業運作混亂。播放量資料注水會給很多利益相關方帶來甜頭,演員被冠上流量明星稱號,而不再論演技高低;片方藉此對廣告商提出更高的收益;平臺靠更多流量引來更多的觀眾跟進。正是這一串利益鏈條上的互相捆綁,讓參與各方都享受著虛假資料的繁榮。
有人可能會說:我是否觀看視訊的判斷依據就是播放量。那麼試問,一個原本就不真實的資料,對你的參考價值又有多大呢?一般視訊消費者因為從眾心理被造假的播放量資料裹挾進去,注水的播放資料又被拿出去讓廣告金主掏錢買單,而實際上視訊消費者不一定收看了真正的好內容,廣告主的錢不一定用到了實處。
愛奇藝、優酷關閉視訊前臺播放量資料的真正原因,筆者不得而知,但仍然對這一做法持肯定態度。讓作品好壞的評判更多地交還給使用者和市場,儘量減少炒作甚至造假的影響。
事實上,目前的自媒體公號也存在唯資料論問題,一些自媒體號只求快不求準,只求吸引眼球不求正確的價值引導,以訛傳訛的屢見不鮮,往往這類自媒體內容更容易獲得流量,成為刷屏的主角。不是說自媒體內容就統統不好,但確實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背後都是利益的驅動,因為流量意味著更高的廣告價格、更多的金主青睞。久而久之,其實對真正做內容的人和機構是傷害,對大眾的資訊消費市場也是一種傷害。經不起咀嚼、沒有內涵的內容,不僅對使用者沒有收穫,只會消耗使用者的時間,甚至帶來負面影響。如果自媒體行業也能借鑑上述視訊網站的做法,關閉所謂的閱讀數,換之以使用者轉發、評論、收藏、閱讀時長、點贊甚至不喜歡,這些更多維、更能反映使用者消費行為的資料來綜合反映內容的受歡迎程度,其實未嘗不可!
正如優酷在關閉前臺播放量資料的申明中所說的——“破除流量喧囂,迴歸內容本心”,這不僅適用於視訊行業,也適用於當前日新月異同時魚龍混雜的自媒體行業!
(作者供職於證券時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