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走鋼索的Facebook能否實現逆風翻盤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全媒派 ”(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釋出。
2018年1月,馬克·扎克伯格表示在未來一年他將“修復”Facebook,並將它帶上更好的軌道。然而,如今回頭看,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所謂“更好的軌道”仍然難覓蹤跡。
雖然Facebook的所有危機並不都是自己造成的,但在這一年中,Facebook也做了不少自損的事。“劍橋分析”資料洩露事件後的沉默、扎克伯格對大屠殺否認者的不當評價、對陰謀理論家Alex Jones賬戶的滯後處理等事件中,Facebook未能直面問題、推卸責任的態度加劇了其糟糕的處境。
儘管如此,扎克伯格依舊在年度總結中表示“為我們所取得的進展感到驕傲。”雖然bug不斷,但Facebook這一年的確也沒有停滯不前,在技術、使用者服務、應對競爭方面都有所進展。Facebook“女媧補天”主題的劇本已經被盤點了太多,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過去一年Facebook備受冷落的另一出大戲——"夸父逐日”。
技術賦能
用最新的技術帶來更好的社交體驗永遠是Facebook想要追逐的目標。
試水硬體:智慧視訊聊天裝置Portal
與其猜測Facebook是否有生產硬體的打算,不如去問問Facebook計劃什麼時候推出什麼樣的硬體。
產品經理Rafa Camargo透露,團隊曾花了六個月的時間考慮Facebook進入硬體領域的意義以及如何擴充套件Facebook的現有平臺。最終,視訊的力量給予了團隊研發獨立裝置的信心。
2018年10月8日,Facebook釋出企業歷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智慧硬體Portal。雖然外觀類似亞馬遜的智慧音箱Echo Show,但是產品開發角度不同。Facebook嘗試在視訊聊天中移除裝置,創造面對面交流的氛圍。
Portal 的核心功能是視訊聊天,Facebook帳戶仍然是登入賬戶。預設情況下,Portal將基於演算法為使用者的內部通訊圈提供服務,一般為6人及以下。使用者可以呼叫裝置上的任何Facebook聯絡人,無論他們是否擁有Portal。只要他們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有Facebook Messenger,就可以發起視訊通話。
除了原生語音控制功能,比如“Hey portal”喚醒詞,Portal在鏡頭視訊呈現方面下足了工夫。Portal 系列的廣角鏡頭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自動追蹤移動的使用者,無需手動調整裝置的位置也能保證其在畫面內。麥克風也能識別出使用者的距離,根據遠近調整音量大小。此外,Facebook與專業電影攝像合作,縮放鏡頭(最多10倍)可在螢幕上儘可能多地呈現通話物件,並確保移動過程中的流暢。
視訊的另一個重點是共享體驗。無論兩人相距多遠,使用者都可以使用Spotify和Pandora等流媒體播放伺服器與他人一起收聽歌曲 。
在視訊聊天過程中,使用者還可以使用AR特效比如Instagram的濾鏡,使視訊通話變得更有趣 。其中,有一個名為Story time的功能,可以用作故事的提詞器,讀者的面部和聲音也可以變為故事中的各種角色。
除了科技傍身,細節方面Facebook也沒有大意,著重強調了 Portal上一系列針對隱私保護的功能。比如為攝像頭添加了鏡頭蓋,同時提供了一個按鍵可一鍵切斷麥克風和攝像頭的電源。
在定價方面,Facebook的這款硬體可能並不賺錢,但Facebook看重的是它進一步吸引使用者的能力。
技術加持的資訊流:3D照片
除了開發硬體,Facebook還用技術加持內容。Facebook去年十月正式推出的3D照片功能使資訊流變得更加有趣。
這一功能的實現得益於Facebook引入的AI技術。當用戶傾斜視角時,AI將照片真實層與AI推斷的影象拼接在一起。使用者使用人像模式拍照時,兩個攝像頭同時捕捉影象,二者會有視覺上的差異,軟體將對照片進行處理,模糊背景,突出顯示前景。如此一來,使用者可以滾動、平移或者傾斜照片,製造逼真的3D效果。
然而,該功能並不完美,處理效果因照片而異。如果前景、背景的顏色有明顯差異,分層時會輕鬆得多,效果也會更好,但如果拍攝物件是透明或者閃光的,處理起來就會很困難,效果也不盡人意。
目前,雖然不是所有雙攝像頭智慧手機都可以釋出3D照片,但是Facebook的3D照片為所有人都提供了這種全新的人像模式圖片檢視方式。
人力資源重組:實現AR/VR長期發展目標
為了在未來十年中將Oculus打造成虛擬現實的主流化產品,並圍繞Oculus建立AR/VR生態,Facebook正加強對Oculus的運營。 在十一月初,Facebook重組其AR/VR團隊,通過專家聯合的方式來消除冗餘,將其從一個聚焦產品的分部架構改組為以專業技術為重心的功能架構。
專注於專業領域的組織方式更適合於承擔不起裁員壓力的“moonshot”(登月計劃),另一方面,保持專業性也有利於將賽道上的其他團隊甩開。
Oculus計劃最早在 2019 年釋出一款名為Rift S的新頭顯裝置,將配備升級顯示器和一個內外追蹤系統。過去幾年,Facebook一直在不斷調整其 VR 部門的業務,希望能將這項成本高昂但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專案融入公司結構。
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的重大行政改組,已經改變了公司部分管理格局,新的組織架構可以協調更多部門的工作,如硬體和軟體之間,從而使得部門間的資訊能夠更直觀地交流並反映在Facebook的產品上。
要打敗像Magic Leap這樣專注於AR的公司,以及像蘋果公司這樣有潛力的競爭對手,Facebook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如果它要讓開發者和使用者都對AR及VR這樣的新一代技術感興趣,那麼它必須拿出集尖端技術與易用性於一身的產品。
精細化服務
即使產品不是最佳的,也要成為最貼心的。Facebook始終追逐的還有顧客最細微的需求。
精簡應用
考慮到身處網路狀況不佳的國家的使用者,以及那些因安卓裝置老舊而無法擁有暢快、豐富的應用體驗的使用者,Facebook推出了精簡版社交媒體應用Facebook Lite ,並且從2015年推出以來受到了熱烈歡迎。
此前,Facebook Lite僅提供給某些國家(包括美國),而且僅針對安卓手機。2018年十月,Facebook首次推出了針對iOS裝置的Facebook Lite。
Facebook的iPhone主應用程式有500MB,而Facebook Lite只有5MB並且耗費較少的流量。考慮到那些不再年年頻繁換新機的使用者,精簡版應用針對較老的裝置和較慢的作業系統進行優化,使用更少電量來減低電池損耗,還減少了下載的資料量以節省儲存空間。
螢幕時間監控
為了防止使用者沉迷,以及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管理社交網路,去年11月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推廣“Your Time On Facebook”功能,使用者可以知曉過去一週每天花在Facebook應用上的時間,以及平均花費了多少分鐘。訪問路徑是“更多”選項卡->設定和隱私->你在Facebook上的時間。
在該功能中,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限制時間,在使用Facebook的時間到達這個限制時就會收到提醒,同時增加了讀取資訊流和好友資訊的快捷方式,旨在讓使用者“給予更多的時間給關心和愛的人、事物”。
然而這項功能還有優化的空間,如果能推出更細緻的功能面板,讓使用者看到自己花在瀏覽新聞、看故事、瀏覽個人資料、建立帖子或評論、發訊息或在小組中互動的時間的明細。那麼使用者就能更清楚地瞭解他們的時間花費在哪裡,以及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來使他們的使用更健康。
本地新聞服務
2018年十一月,Facebook宣佈拓展兩項互動增長工具——針對新聞媒體的“重大新聞”標籤和在新聞資訊流中的本地新聞模組,以突顯重要的社群新聞更新。
通過對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印度和澳大利亞的100多家新聞媒體幾個月的觀察,Facebook發現人們會更積極地參與到被標記為重大新聞的報道中,這表明,“重大新聞”標籤能幫助人們找到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新聞資訊,也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讀者參與互動的積極性。
關於Facebook資訊流中“今日要聞”這一本地新聞模組,目前已推廣至美國400餘座城市中,並開始測試來自相關政府頁面的本地警報。同時,也在澳大利亞進行首個國際測試。該模組可以根據使用者地理位置,將本地新聞和當地政府的社群資訊精準分發給使用者。
在服務支援的城市裡,當地居民可以直接訪問此板塊,瞭解社群中發生的新聞、事件和討論也因此變得更加方便。同時,Facebook正在和100多個當地政府和第一響應頁面進行測試,使用者可以在特殊情況下獲知極具時間敏感性的資訊,比如主要道路封閉,停電或自然災害。
此前,Facebook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被動消費社交媒體內容對心理健康有害,而積極參與則有顯著好處。新聞領域工具的開發都表明Facebook希望成為一個更積極的社會元素,讓使用者連線相關的即時資訊並激勵更多使用者間的互動。
應對競爭
無論是寡頭間的廣告爭奪還是後起之秀的瓜分流量,Facebook這一年可謂是腹背受敵,四面楚歌。應對競爭,Facebook追逐的是使用者的注意力。
推出短視訊應用程式Lasso
2018年11月9日,Facebook低調發布了一款名為Lasso的APP,旨在與TikTok(海外版抖音)競爭。
這是Facebook針對年輕市場的最新動作,希望能夠重新贏得年輕使用者。在2018年,只有一半的青少年表示他們還在使用Facebook,而在2014年,這一比例是71%。
Lasso允許使用者分享15秒長的短視訊,與TikTok不同,Lasso不專注於脣形同步功能,而強調故事的配樂。今年年初,Facebook與所有主要唱片公司達成了授權協議,其擁有的百萬曲庫可能成為它的競爭優勢。
Facebook表示,Lasso是一款全新、獨立的APP,適用於娛樂短視訊,內容從搞笑到美女到健身等等。使用者可以自由滾動瀏覽大量自動播放的短視訊。主題標籤明顯地標註在底部,與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一樣,使用者可以使用標籤對內容進行過濾。目前,使用者已經可以將Lasso視訊分享到Facebook Story中,未來還將打通向Instagram Story的分享渠道。
臉書搶奪注意力大戰:我用盡了所有氣力,網際網路原住民還是不回來
重新推出搜尋廣告
2018年12月,Facebook重新開始測試在搜尋結果和交易平臺Marketplace中投放搜尋廣告,與谷歌AdWords正面競爭。該項功能將率先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推出,來自汽車、零售和電子商務行業的廣告主可以在Facebook的移動搜尋頁面上展示廣告。
Facebook在2012年曾經進行過搜尋廣告的嘗試,但一年後即宣告撤銷。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同類產品在搜尋結果中的惡性競爭搶佔了廣告主的流量。同類產品可以通過關鍵詞覆蓋來提高帖子的曝光率,而無需購買搜尋廣告。這樣的排名機制使得廣告主們感到“流量被偷走了”。
此輪重新上線,Facebook將首先對資訊流廣告中已有的廣告庫存進行搜尋結果上架。目前,廣告主還不能選擇特定的搜尋關鍵詞,而是會以“Sponsored”的形式出現在同行業相關關鍵詞的搜尋結果中。例如,對於零售業廣告主來說,當用戶搜尋與零售業相關的關鍵詞時,企業廣告都可以在搜尋結果中顯示。除此以外,Facebook對上次備受詬病的排名機制進行了調整,以提高廣告轉化率,吸引更多廣告主。
使用者無法選擇徹底遮蔽廣告,但可以使用下拉箭頭來隱藏本次廣告顯示。在透明度方面,Facebook設定了“我為什麼會看到這個廣告”入口,便於使用者瞭解更多。
當下,Facebook的收入增速正在放緩,資訊流的廣告位幾近消耗完畢。“故事”雖然在超越資訊流成為更受歡迎的社交廣告形式,但廣告主們仍需要適應時間。為了提振收入增長率和日益下滑的市場預期,Facebook對搜尋廣告進行重新佈局是必然之舉。
縱觀全球數字廣告市場,Google以31.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Facebook以19.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根據eMarketer的預測資料,搜尋廣告庫存擴充套件後,Facebook的搜尋廣告份額將超過微軟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Google和百度。
此次搜尋廣告上線也引發了公眾對於使用者隱私保護的進一步擔憂,在使用者資訊和使用者使用行為之後,人們擔心Facebook可能會獲取更多使用者購買行為資料和瀏覽歷史資料。除此以外,如何平衡廣告、個人使用者、企業使用者與內容在搜尋結果間的關係也成為挑戰之一。
儘管Facebook在技術、使用者需求服務、應對對手競爭方面多管齊下,但種種跡象都表明,恢復使用者和美國政府對它的信任依舊是2019年Facebook的主線任務。
在過去的一年裡,包括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最高民主黨參議員馬克華納在內的幾位知名國會議員,明確表示他們已經失去了對Facebook的耐心。華納在推特上寫道,“很明顯,社交媒體平臺根本無法自願完成確保使用者隱私和安全的任務。國會必須介入。”紐約時報則在2018年末報道了更多Facebook資料隱私侵權行為。
這些現象綜合表明,某種形式的法規即將出臺。Facebook是否需要開放其演算法,或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兩者都是可能的。雖然現在Facebook和其他平臺根據美國《通訊規範法案》第230條規定,也就是常說的“避風港”條款,可以免因其使用者釋出的內容而受到起訴。但隨著俄羅斯通過Facebook賬號干預美國大選以及其他不良政客在Facebook上的違規行為等事件不斷髮酵,呼籲改變第230條的聲量也在持續增加。
其中任何一項措施落地都將給Facebook施加壓力,也會使維持本就減緩的增長變得更加困難。一旦所有這些事情都成真,那麼Facebook想要逆風翻盤只會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