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老面孔與“攪局者”AI小巨頭
原標題:《無AI不安防》
集微網報道,俗話說,AI落地有三寶“安防、自駕和音箱”。智慧音箱開售許久,歌聲依然不太嘹亮。自動駕駛看著挺美,要讓司機撒手方向盤,大公司們還要繼續砸錢。唯有這智慧安防,已經落地生根,初露棟樑之相。
兩巨頭都押寶AI
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是國內安防領域的兩座高山,共計佔據著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釋出的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上,它們也是分列第一和第二。隨著AI潮流的衝擊,兩家都有著自己的戰略佈局。
以生產板卡和DVR起家的海康威視,有著最為豐富的產品線,覆蓋了前中後端:前端的攝像機,中端的光傳輸和NVR、CVR等,後端的中心控制裝置。以擁抱AI的時間點來說,海康威視也是比較早的那一批。2013 年佈局深度學習領域,2015 年率先推出 AI 中心產品“獵鷹”、“刀鋒”後端智慧伺服器,2016 年又陸續推出基於 GPU/VPU 和深度學習技術推出“深眸”、“超腦”、“神捕”、“臉譜”系列 AI 前後端產品,並融入相關解決方案。
AI Cloud是海康在2017年提出的一個技術架構,由“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三層組成,邊緣節點側重多維感知資料的採集和前端智慧處理;邊緣域側重感知資料的匯聚、儲存、處理和智慧化應用;雲中心側重包括物聯網資料在內的多維資料的融合,以及基於大資料的多維分析應用。在2018年的安博會上,海康又用“兩池一庫四平臺”為這個戰略做了更詳細的闡釋,著眼於雲邊融合,AI Cloud將發揮邊緣計算的敏捷性和雲平臺的排程能力。落實到具體產品上,海康威視將力推終端產品。在表1中,海康在終端AI上的佈局可窺一斑。
△表1 海康威視深眸系列部分產品
同樣以DVR起家的另一個巨頭大華股份,也不是AI領域的遲到者。2014年,大華就推出了具有人臉檢測的DVR產品。2018年進行的KITTI 2D Object Detection (Pedestrian)競賽,大華的團隊更是獲得了人體目標檢測的第一名。
大華在自研AI晶片方面也是非常積極。據報道,其自研的AI SoC已經在2018年正式推出並裝配於睿智系列經濟型人臉攝像機中。目前,該攝像機支援人臉結構化分析,在視訊感知端進行各種關鍵資訊提取和檢測,在網路節點和雲端進行識別、索引、標註等。
提到開發AI晶片,海康威視也有投入。不過,海康採取了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的方式。與海康關係緊密的富瀚微公司,就在緊鑼密鼓地打造AI晶片,並有望在今年流片量產。
安防界的“狼來了”
說安防,怎麼能少了華為。華為的海思晶片在IPC SoC領域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是絕對的王者。在2012年,華為就宣佈全面進入安防領域,雖然沒有撼動兩巨頭的地位,但是也建樹不少。
華為和公安部緊密合作,也承接了很多“平安城市”專案。海外的很多城市安防解決方案,不少是華為承攬的。華為官網的資料顯示,目前其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已廣泛服務於30+個國家,100+個城市。
因為有晶片加持,華為在安防的切入點就是智慧攝像頭。2018年的3月,華為提出了軟體定義攝像機的概念,即具備“按需定義場景、分層的智慧、有持續的生命力”三大特徵。緊接著在8月,華為一口氣推出了30多款具有智慧識別功能的星系列攝像機。並且,華為有多次強調安防是公司的戰略業務。
拔高到戰略層面的安防業務,可以視為華為巨集大AI計劃的一部分。用應用來開道,為自家的AI晶片來鋪路。就在10月,傳說已久的華為自研AI晶片就現身了。大晶片昇騰 910,算力可達到 256TFOPS,目標應用是分散式訓練系統。小晶片昇騰 310,功耗只有8W,整數精度的算力達到 16TFLOPS,同時還集成了 16 個通道的高全高清視訊解碼器,目標直指邊緣計算。
說起華為進軍安防行業,有人說是狼來了,有人則認為不足為懼。華為的實力體現在超級的硬體實力——海思晶片,精細的專案管理能力,能量巨大的市場推廣能力,還有巨大的體量。這一切足以睥睨群雄。但是,海康威視的CEO胡揚忠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安防的市場沒有一些人想像中的那麼大,不然早就出現千億級別的公司。而且,安防市場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市場,使用者不集中、應用很分散、定製化很多,即使智慧時代到來,仍然改不了這個屬性。言下之意,這個市場不好做。
這個市場能不能承擔華為的願景,現在不好判斷,但是,雲加智慧的時代,大家最後都要走向一個賽道。
後起的小龍們
不管兩巨頭還是華為,都是ICT市場的老面孔。真正的攪局者是從AI領域起家的小巨頭們。
在2013年的時候,依圖科技的智慧車輛識別系統就打入了福州交通管理系統。後來,又有上海、武漢、深圳、濟南和貴陽等城市加入這個行列。目前,依圖科技的產品已有全國近30個省份應用,戰略融資後估值超150億人民幣,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人像系統,覆蓋超過18億人像。
另一個AI獨角獸曠視科技,也很早就開始打造安防產品。曠視科技的第三方人臉身份驗證平臺涵蓋了全球2.95億人次的人臉資訊,能夠提高在戶籍排查、重點場所管控、出入境管理和案件偵查等警務活動和國際會議、全球賽事等安保活動的安全性。2017年10月,曠視科技宣佈完成4.6億美元的C輪融資。
同時做開發演算法和IP的地平線,在去年釋出了人工智慧抓拍識別攝像機HR-IPC2143,可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實現人臉抓拍、特徵抽取、人臉特徵值比對和識別等功能。除了能用在安防領域,還能為商場的人群監測發揮作用。在2018年的安博會上,創始人餘凱就表示,該公司的收入已達億元級。
商湯科技、雲天勵飛、雲從科技、寒武紀,這個名單上還有一串很長的名字。新生代們攜帶著演算法的優勢和巨量資金而來,與巨頭們展開搏殺。雖然沒有渠道和供應鏈的優勢,但是他們起點高,可以呼叫市場上有大量現成資源,佔據了天時與人和,可以與把握地利的老巨頭相抗衡。
現在的安防行業已經是“無AI不安防”的格局,但很多企業只把AI片面理解為演算法。實際上,演算法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資料量的大小,對市場的理解,還有正確的商業策略,才是這個行業後期競爭的關鍵。2019年,AI+安防還會繼續演繹出很多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