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不是共享出行的終局,甚至都不是大局 | 組織創新系列
本文是“組織創新”系列中的一篇,目標讀者:關心組織效率、組織可持續發展性的創業者和團隊負責人。本文通過一家美國共享出行公司的案例,提供了探索“平臺化”機會的新視角:今天的平臺型公司有可能被什麼模式取代?
作者:Guillermo Jimenez;編譯:孟小白
開啟你的 Arcade City App,向網路傳送一個乘車請求;多個司機響應並對你的車費競價,你選擇你的司機,直接通過電話或簡訊聯絡;而且,還可以設定條款:接受某個價格和特定支付方式(現金、加密或信用卡),然後你就可以上路了。
如果這聽起來比 Uber 更復雜一點,那是因為這裡有一些更復雜的東西:
Arcade City 是一家去中心化公司,由司機自行組織點對點“行會”,並通過 Arcade Token(ARCD)代幣化。公司本身幾乎沒有從市場交易中獲利,所有的收入幾乎都流向了司機。通過債券和代幣銷售籌集的100萬美元被用於建立其當前的網路。
這家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初創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由一位前 Uber 司機建立, 其使命是顛覆共享出行行業及其先行者Uber,並建立一個分散的、自治的市場,進而包涵整個共享經濟。
在奧斯汀共享出行市場站穩腳跟後,Arcade City 的點對點交易市場(參與者以現金、加密、早餐玉米卷或其他任何形式進行交易)正在向合作式經濟的其他部分轉移:從房屋租賃、雜貨配送到“點對點害蟲控制”。
瞭解 Arcade City
目前,該公司將 Arcade 代幣分發給早期參與者作為獎勵,並準備“在1月份進行更廣泛的代幣融資”。但儘管此前有計劃和大量相反的報告,但其服務目前不依賴任何區塊鏈技術。
這就是說,隨著“不可阻擋的共享出行”和未來“點對點一切”全球市場計劃的實施,Arcade City 會考慮一旦技術準備就緒,就轉向區塊鏈技術。但與此同時,Arcade City 的執行長兼創始人克里斯托弗•大衛(Christopher David)表示,該公司沒有單純地在等待這項技術成熟。
Arcade City 的大計劃已經在實施中。
“如果你有一個一站式[點對點]商店,幾乎可以為你提供任何服務,這不是很好嗎?“他假定。
雖然 Arcade City 可能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點對點、由司機擁有和運營的共享網路”,但它才剛剛起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以人為本”和“技術第二”為重點,建立了現有的網路。在這樣做的過程中,Arcade City 產生了一點今天大多數基於區塊鏈的服務所夢寐以求的東西:使用者——真實、活著的、會呼吸的客戶。
2016年5月,為抗議當地的城市法令要求他們的司機在背景檢查過程中接受指紋識別,Uber和Lyft臨時退出;Arcade City 和至少10個其他競爭對手則在奧斯汀“全力以赴”。就在兩年多之後,這兩個出行巨頭在推翻了州級別的指紋識別要求後,又回到了城市裡。結果就只剩一個商業挑戰者還在: Arcade City 。
“我們是奧斯汀市的文化構成載體,”大衛說。
“如果你是一個凌晨2點從俱樂部出來的女孩,你想擲骰子賭Uber的演算法不會讓你和一個知道你住在哪裡的卑鄙的司機匹配嗎?“ ——Christopher David,Arcade City的執行長兼創始人
Arcade City 目前在奧斯汀擁有約42000名忠實客戶的使用者群。 它為自己創造了一種真正的社群意識而自豪——與其他任何共享經濟網路不同,它的使用者之間有一種“合作氛圍” 。公司白皮書的“主要作者”COO David Nayer說:“你只需坐在 Arcade City 汽車的前排乘客席上就可以看到這種氛圍的發生。”“ 這是一種共享的、移動的、聚會的體驗,人們在這裡相互尊重地接觸,並作為村莊的一部分相互瞭解。 ”
Nayer之前曾在Booz Allen Hamilton和Dell擔任高階職位,他說, Arcade City 的體驗與 Uber 的體驗非常不同:Uber的使用者都是“去生動化”的,變成了“應用程式上的按鈕”。事實上,在奧斯汀, Arcade City 的使用者甚至根本不使用公司的App,而是通過Facebook上一種“非常低技術含量的方式”連線。
在 Facebook 這樣中心化平臺上蓬勃發展的去中心化網路?大衛注意到了這層諷刺,但他為公司目前對社交網路的依賴辯護,指出 Facebook 開發了一個“基本的信任網路”,並且公司需要“從消費者所在的地方”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入手。雖然 Arcade City 更願意將其使用者從 Facebook 轉移到其移動應用或網路資產上,但他表示,他更關心的是尊重和維護 Facebook 使用者之間形成的社會關係。
“是的,當然,理論上基於以太坊的信任系統將會更好。每個人都同意這一點,”他說。“但我看不到任何人談論那些在區塊鏈市場上活躍的東西。我看不到那個市場中有人提供安全的遊樂設施或讓司機謀生。”
對大衛來說,授權司機並不是後來的想法。 Arcade City 的建立本身就基於兩個基本原則。:允許司機制定自己的費率,並允許他們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經常性客戶群 ;這兩個原則都是Uber在其服務條款中明確禁止的。
他聲稱, 授予司機的這些自由正是 Arcade City 在“司機保有量、司機收入和網路成本效率”等商業方面勝過其他所有競爭者的原因 ,包括其他去中心化的競爭對手如Snagride、RideCoin和Dacsee。
Arcade City 允許乘客定製他們的請求、並指定特定的需求。
Jennefer Gallenberger 在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奧斯汀的 Arcade City 開車,她說她喜歡與客戶建立直接的聯絡和關係。Gallenberger 補充說,她認為她與 Arcade City 的接觸是一個“商業機會”,並喜歡靈活地協商一些其他服務,如食品和雜貨配送、以及為她的寵物看護業務招攬客戶。
大衛說,Arcade City 頂級司機的收入大約是以前用其他App所獲得收入的兩到三倍。他說,該公司有92%的司機保留率,而 Uber 每年損失超過90%的司機。大衛自誇道:“司機們絕對喜歡在 Arcade City 開車。”為什麼不呢? 在 Arcade City,玩家寫遊戲規則。
是什麼讓這個 Arcade City 變得去中心化?合作模式。
在 Arcade City 框架內,司機能夠建立自治的合作組織,稱為“行會”。每個 Arcade City 行會作為一個獨立、自治的實體運作,擁有自己的章程和獨特的管理原則。
例如,在過去的一年裡,“奧斯汀行會”集體決定不再對司機實行“自定費率”政策,而是實行每英里2美元的固定費率。屬於奧斯汀公會的司機必須遵守該政策,作為其成員資格的一個條件。但是,在愛荷華州的鄉村,司機們像 Arcade City 的“獨狼”一樣獨立駕駛,不受這個規則限制。
雖然“奧斯汀行會”目前是 Arcade City 唯一的運營合作小組,大衛說,他預計這將隨著其最新版App的釋出而改變。一旦啟動並執行,他預計“多個行會”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單獨在奧斯汀運作。“我們希望建立一個開放的市場,讓這些行會有權制定自己的政策。”
理論上,未來的行會可以決定將其資源集中起來,並要求載客收入的一部分用於特定的基金,如“嘔吐保險”(防止醉酒乘客汙染後座)或為所有成員分配穩定收入。大衛說:“這超出了任何共享出行、包括去中心化共享出行行業考慮的範圍。”
網路內部缺乏統一性是權力下放的自然結果,而 Uber 和其他集中式共享經濟公司不必面對這種情況。對於 David、Nayer 和 Arcade City 團隊的其他成員來說, 公司的作用是為網路上的任何交易建設並促進“為雙方提供清晰和透明資訊的社群和環境”。換句話說,Arcade City 將確保遊戲規則對所有玩家都是明確的,其餘的由他們決定。
“我認為目前致力於區塊鏈協議的真正使用者應用程式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 ——大衛·納耶, Arcade City 的營運長
Arcade City 的執行長承認,區塊鏈將是用於確保索賠申請有效和及時支付的“合理正當”技術,但它必須是一種“每秒可以處理大量交易”的協議。雖然區塊鏈也非常適合確定每個行會的治理結構,但David不認為它是“關鍵任務”。對於 Arcade City 來說, 關鍵任務是確保“價值在網路參與者之間安全、可靠地共享。” 這就是它的代幣發揮作用的地方。
代幣的重要角色
大衛說:“我們更傾向於將代幣視為使用者在生態系統中的股份,而非簡單地一種支付方式。”該公司計劃在代幣上附加“獎勵”,司機和乘客都可以通過“擴大網路的行為”獲得獎勵。
然而,雖然公司進入了資本建設階段,ARCD 代幣的計劃大部分仍然是理論上的。Nayer 解釋說:“現在代幣是非公開出售的。”他補充說,目前只有利益相關方可以用以太幣作為他們的交易方式。他說,代幣可用於“那些想投資和支援這個經濟的人”,而且已經被用於投資某些專案。
例如,一個 Arcade City “贊助人”可以利用ARCD投資開發一個新管轄區的 Arcade City 行 會。 顧客購買代幣,Arcade City 公司獲得的現金,將用於建設指定專案。Nayer 說,Arcade City 公司計劃在未來四年內擔任這一過程的監管人。之後,公司希望完全脫身,讓社群來照顧剩下的事情。
Nayer 補充說,ARCD已經被授予“幫助建立該經濟的人”,公司計劃在向更大規模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銷售代幣。雖然代幣將用於經濟體中的“會員和投票”權利,但該公司並不希望Arcade City 使用者必須用代幣中進行交易。
他說:“我們不會用這枚代幣來支付乘車費用。”納耶說, “Arcade City 的顧客應該用他們最習慣的支付方式付款——現金、信用卡,或者說,真的,奧斯汀有一個人,他是個廚師,他給司機做早餐算作車費。他實際上在被不同的司機爭搶,因為那是一頓很棒的早餐。”
David 迴應了 Nayer 的觀點,並指出 Arcade City 的大多數回頭客都是服務行業的服務員、酒保、舞者,而且大多數人更喜歡現金支付。“人們喜歡用現金支付,而 Arcade City 是唯一允許這樣做的共享出行公司。這些人不會想用代幣支付。”大衛更進一步說,任何試圖用代幣支付的公司都“與共享行業的實際運作完全脫節”。
事實上,他說, 任何一個談論“代幣”而沒有解決所有共享經濟專案所面臨的現實中的“基本信任問題”的人,都會錯過大局。
在一個“無需信任的系統”中建立信任
Gallenberger說,去中心化網路並非沒有缺點。雖然很少見,跳單現象並非聞所未聞。她補充說,“確認出行交易是否真的發生需要多個步驟”,而且與傳統的共享出行服務相比,這個過程要慢得多。
“成本和等待時間並不是我們真正的賣點,”大衛承認。Arcade City 不能與Uber的“超級演算法”競爭,也不能假裝不競爭。他說:“我們擁有的是一張可靠的友好的臉,以及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的能力。”在 Arcade City 的模型中,乘客可以選擇他們的司機。
“如果你是一個凌晨2點從俱樂部出來的女孩,你想擲骰子賭Uber的演算法不會讓你和一個知道你住在哪裡的卑鄙的人匹配嗎?大衛說, Arcade City 為消費者提供了其他模式根本不支援的選擇,並補充說,目前在42000人的公共資訊流上,任何試圖欺騙 Arcade City 的人都會立即被社群“處理”。
公司認為,正是這種更廣泛的社群意識解決了去中心化共享出行面臨的最大問題:“當他們知道沒有中介機構可以投訴時,你如何說服一個人進入一個潛在陌生人的車裡,並對此感到舒適?”大衛確信 Arcade City 已經通過社群建設有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這表明當市場參與者知道他們的出行請求不會被看為“外包人力資源(選拔司機的第三方公司)的支援票”、而是由“朋友的朋友”處理時,這是有價值的。
Nayer 同時也是奧斯汀非暴力交流中心的負責人,他對合作有一兩點了解。他堅信, Arcade City 模型不僅是為了規模化而建造的,而且合作實際上是“規模化的主要驅動力”。
“平臺合作主義是關於如何取得合作成功的,”Nayer說,“平臺合作主義使用技術作為統一力量,但在像 Arcade City 這樣的去中心化模式中,它發生在城市一級,也發生在行會一級。”
當你解決點對點交易中的信任問題時,特別是在深夜進入陌生人車裡這種最難解決的垂直問題,你可以解決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可以被去中心化的問題。
——克里斯托弗·大衛
Nayer補充說,雖然區塊鏈專注於“無需信任”,但 Arcade City 更關注“信任建設,這要求某些機制是可信任的”。他說,雖然匿名在某些情況下很好,但共享經濟取決於人們在相互互動時證明自己是誰。“我想知道,當他送我一程時,那輛車是安全的。”
Arcade City 的營運長說,“平臺合作主義”可以有很多種風格,而且不必在區塊鏈上。他說:“對我們來說,這是在正確的規模和位置上構建軟體。”“它必須是一個能夠執行的應用程式,它需要一個後端資料庫;它需要適當的權威尊重;它需要資訊保護。”Arcade City 計劃根據某些需要“使用區塊鏈”,但並不著急。
當考慮到其他去中心化平臺競相宣稱對現有鏈的忠誠時,Nayer 並不含糊其辭。他說:“我認為目前致力於區塊鏈協議的真正使用者應用程式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不負責任的。”“在實現吞吐量、解決規模化和成本問題之前,你真的需要儘可能對區塊鏈保持懷疑。”
區塊鏈上閃耀的、去中心化城市
公司對新技術的謹慎態度不應被誤認為是對區塊鏈本身的厭惡;恰恰相反。
儘管大衛過去一直非常直言不諱地表示以太坊有潛力將 Arcade City 推向下一個層次,並表示對協議的可擴充套件性感到失望,但他仍然對 Arcade City 的區塊鏈未來持樂觀態度。
“Arcade City 的願景是創造一個真正不可阻擋的市場。這基本上只是一個協議,”他說。那麼,Arcade City 將是“人們相互聯絡的一種方式,任何人都不能再多做些什麼了。”大衛補充說,雖然“技術還不存在”,但“總體而言,無論是在平臺就緒性方面,還是在 Arcade City 的“建設能力”方面,公司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建設”。
在這種情況下,Arcade City 計劃繼續投資比特幣閃電網路、以太坊和全息鏈的“內部研發”,甚至可能建立更適合其需求的自定義協議。畢竟,還有很多需求有待滿足。
Arcade City 致力於追求“點對點一切”的模式。“我們正在將整個公司制的共享經濟去中心化,”大衛說。“Airbnb,Task Rabbit,所有這些都在我們的瞄準鏡裡。”大衛指出,圍繞 Arcade City (城市)而非 Arcade Rides(出行)的品牌定位很有意義。
網路上的“幫助,我家裡有一隻大蜘蛛”的請求可能是一個笑話,但他們堅持說。“Arcade City 有組織地進行點對點害蟲消滅,而不是計劃中的。它只是發生了。”
這一切的關鍵是什麼?社群。
大衛說: “當你解決點對點交易中的信任問題時,特別是在深夜進入陌生人車裡這種最難解決的垂直問題,你可以解決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可以被去中心化的問題。”
如果真的解決了區塊鏈可擴充套件性的難題,Arcade City 相信它將擁有“區塊鏈社群中沒有人”目前所做的東西:使用者,以及“通往主流的橋樑”。
該公司計劃推出進一步從業務增長中獲益的方法,考慮引入“適度”的交易費和優質訂閱服務,為其擴張融資。它目前正在調查共享經濟行業,尋找那些“有待被去中心化網路破壞的機會”。
——————————————————————————
我是36氪記者孟小白,正在探究“組織創新”的話題,目標讀者:關心組織效率、組織可持續發展性的創業者和團隊負責人。
在系列報道中,我會覆蓋國內正在進行組織創新實踐的大小公司、為新型組織提供企業服務的創業公司,也會通過編譯來分享國外新鮮的經驗。
希望參與討論、甚至加入我共同研究“組織創新”的讀者可以加我微信:nihaomengzenme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