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甜甜圈!唐恩都樂求變的2019年
雖然路過唐恩都樂,你還會看見熟悉的“Dunkin' Donuts”招牌,但在外賣APP上,它已經去掉了“Donuts(甜甜圈)”幾個字,簡化為了“Dunkin'”。2019年1月,唐恩都樂正式將品牌名改為“Dunkin'”,去掉了伴隨自己68年的“Donuts”。
泡在咖啡裡的甜甜圈
在美劇和好萊塢電影中,警察和甜甜圈總是同時出現,久而久之警察愛吃甜甜圈就成了一個“沒有什麼事實依據”的梗。實際上,甜甜圈並非只是警察的至愛,這種誕生在1940年的空心炸麵包一直以來都頗受美國人民歡迎,而和它更配的,其實是咖啡。
唐恩都樂的誕生就和咖啡聯絡緊密。1950年,在為馬薩諸塞州的人們製作了一系列美味的甜甜圈後,威廉·羅森博格(唐恩都樂創始人)意識到很多人都喜歡把它們泡在咖啡裡。受此啟發後,羅森博格把提供優質咖啡作為自己的使命, Dunkin ' Donuts就此誕生。
正是因為甜甜圈和咖啡的天然搭配,由甜甜圈起家的唐恩都樂,在創立之初就將咖啡擺在了重要位置。
而它一直被看作是星巴克在美國市場的最強對手。其2017年財報顯示,2017年唐恩都樂美國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0.6%,推動同店銷量增長的主要是冰咖啡和咖啡奇諾冰;目前集團只有8%的左右的銷售是甜甜圈帶來的,超過2/3的收入來自飲品。
更早的的2016年,唐恩都樂也在其當年的財報中明確提出,高標準化、高利潤回報率的咖啡飲品是其營收的的主要增長點,飲料、尤其是意式咖啡是他們產品中做得最好的部分。
重新認識下,咖啡品牌“唐恩都樂”
簡而言之,唐恩都樂這兩年在做的,就是要弱化乃至消滅“這是一個甜甜圈店”的印象,代之以“美國領先的咖啡品牌”形象。雖說咖啡的基因一直鐫刻在唐恩都樂這一品牌中,但全球範圍內愈發強烈的“反糖浪潮”或許。也是促使它改變品牌名的一個因素
在注重健康的大背景下,甜甜圈這種以黃油、麵粉、糖製成的油炸麵包已經不再那麼受歡迎,在咖啡賣得更好的情況下,唐恩都樂名字裡的“甜甜圈”多少已有些不合時宜。
在不少機構預測的2019年餐飲趨勢裡“健康”是繞不開的關鍵詞。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範圍內徵求關於擬將每人每天“新增糖”(free sugar, 不含食物本身含有的糖)攝入量的推薦上限減半的意見,即從佔膳食總能量的10%降低到5%。
又例如在美國普利策獎獲得者邁克爾•莫斯的著作《鹽糖脂》裡,“糖”已經成了食品巨頭們傷害民眾身體的原罪。在這本書中他提到,食品公司精心控制產品口味,目的是為了讓達到顧客滿意的“極樂點”。他們添加了遠遠超出健康水準的糖、鹽和脂肪,而習慣吃加工食品的人想戒零食,難度堪比戒毒。
就在最近這一兩年,唐恩都樂開始改變它的選單:弱化甜甜圈的比重,將甜甜圈的口味從30種削減至約20種。
與之相對的是咖啡地位的不斷提高。根據可查詢到的最新的、唐恩都樂釋出的2017年財報,它們全年在美國地區賣出80億美元的咖啡。過去五年(2012-2017)間,咖啡銷售的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4%。唐恩都樂官方也在財報中直白地點明“‘唐恩都樂’已經發展為一個以咖啡為主的概念”。
在中國,唐恩都樂還有機會與星巴克分庭抗禮嗎?
儘管同店銷售增長率在有所下降,但在美國,唐恩都樂還是那個能讓星巴克感到壓力的品牌。相較於美國,唐恩都樂在中國的發展明顯沒有達到它們的預期。
2015年1月,唐恩都樂與菲律賓快餐連鎖巨頭快樂蜂簽署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發展協議協議,宣佈要在開出超過1400家門店。
但四年之後來看,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遙遙無期。自2008年在上海開出內地首家門店起,唐恩都樂目前的門店數依然在40家左右徘徊。(注:資料來源:大眾點評收錄;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收錄)始終沒有做到規模化經營。
億歐此前曾分析過唐恩都樂在中國發展遲緩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在美國,唐恩都樂被看做是“低價版星巴克”——美國星巴克中杯拿鐵的價格約為3.65 美元,而唐恩都樂同類產品的價格則是 3.29 美元,並免費提供各類奶油糖漿。而唐恩都樂也不斷在咖啡這一品類內部推陳出新。
但在中國,雖然唐恩都樂如今主打咖啡,但大眾對它的認知還停留在他是一個甜甜圈品牌。雖然在美國,不少人會選擇把甜甜圈當做早餐,但對中國消費者而言,甜甜圈並不是一個高頻消費的品類;在中國,唐恩都樂的競爭對手多且體量大,以前難以和星巴克、COSTA、麥咖啡等抗衡。
2018年以前,國內咖啡市場的熱度還遠不如今天,在美國本土市場能和星巴克分庭抗禮的唐恩都樂尚未能在中國釋放出自己的聲量。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咖啡市場變得空前熱鬧,其中的掘金玩家也變得多了起來。作為星巴克美國市場對手的唐恩都樂,在中國市場還有機會趕上星巴克嗎?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釋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選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