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該如何定價,兼談加密貨幣的市場規模
前段時間,萊位元礦池江卓爾做過一次乾貨很多的直播活動,訪談中提到過一個幣圈朋友都會感興趣的話題——比特幣的幣價構成,他做了這樣一張圖:
這個邏輯我認同,只不過還不夠全面、具體,於是有了這篇文章,算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之所以說大家都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是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對幣價的判斷、影響盈虧,畢竟無數團隊和個人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掌握挖礦成本、緊隨監管政策、重新整理實時訊息、苦苦盯著K線,無非就是為了多盈利、少虧損。醜話必須說在前面,本篇文章內容只是個人淺見,因為不可避免的偏狹和謬誤,可能錯的十分離譜,文章針對比特幣的定價分析也僅僅是邏輯推理,並不能給出具體的量化指標,如果想依照本文測算比特幣的具體價格怕是行不通。
另外,本文可看做是我之前一篇文章《 一幣兩面——比特幣的貨幣屬性與資產屬性 》的延伸,延伸篇之所以遲遲沒有動筆寫出來,是因為直至今日思考得都還不夠通透,目前只能掛一漏萬,以後有新的想法再補充。
從使用價值、儲值價值和投機價值這個說法延伸和細化一下,我認為比特幣的價格構成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基本價值、使用價值、優勢溢價、期望價值,下面我們分別談一下。
基本價值。在《一幣兩面——比特幣的貨幣屬性與資產屬性》一文中,我們詳細探討了比特幣的貨幣和資產的兩種屬性,並且列舉了相關的支援方觀點,之所以有這個爭論是因為比特幣不是一種純貨幣,它與黃金白銀、鑽石古董等資產或商品一樣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生產成本,使其具有最基本的價值,這生產成本就是“挖礦”。 巨大的算力(巨量礦機)不捨晝夜拼命計算,耗費大量電力,製造礦機本身也是投入的沉沒成本,算力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增長的,這個成本在未來還將不斷增加。
黃金每盎司生產成本是800-1000美元、白銀每盎司生產成本為15-20美元,貴金屬的定價往往是其成本加上一定溢價,熟悉比特幣挖礦行業的朋友可以輕易算出礦機和電費兩項成本攤下來,每枚比特幣的生產成本,再疊加人工和運維費用,大體能測算出比特幣的基本價值,比特幣歷史上大部分時間是在這個價格以上執行。相比較而言,各國發行的法幣若非國家信用支撐,其基本價值就是印刷的一張紙,成本幾乎可忽略不計。
使用價值。使用價值顧名思義就是實際用途,對貨幣而言就是該貨幣要有真實的“錨”。佈雷頓森林體系時代,貨幣錨定黃金儲備,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全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沒有了金銀價值的加持,一國法幣需要錨定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通俗來講,一種貨幣能直接買到的東西越多,該貨幣就越堅挺,各國法幣天然的錨就是該國自身生產的商品、服務和資源。美國通過戰略將美元緊緊錨定於全球石油和各種大宗商品之上,再以本國龐大的GDP做支撐,成就了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全球貿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都需要通過美元結算,每個國家的國庫裡都得有美元儲備才能參與國際貿易,這就使美元保持住了其使用價值。一國貨幣的錨定過程往往要通過自身經濟長期增長,以及通過強大國力佔據國際資源而完成。
比特幣錨在哪裡呢?最初賦予比特幣使用價值的是兩張披薩,之後靠暗網交易逐漸壯大,比特幣匿名隱蔽、區塊鏈記賬無法被篡改、轉賬方便快捷不需要第三方,以絲綢之路網站為代表的地下經濟幫助比特幣錨定了十分龐大的經濟規模,這是比特幣的第一支錨。隨後比特幣交易平臺時代興起,大量普通人開始用國家法幣在比特幣交易所購買比特幣,使比特幣中開始凝結各國部分法幣價值,這是比特幣的第二支錨。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揚和信心的建立,它在普通人與實體經濟中的信用也建立起來,比特幣在許多國家可以直接購買實體的產品和服務了,開始在更大範圍內形成信用,這是比特幣的第三支錨。自此以後,比特幣的使用價值越來越高,不遠的將來,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政策更加友好、使用人群更加龐大,比特幣完全有能力如支付寶一樣走人尋常百姓家。
優勢溢價。指比特幣具有獨特屬性,使其超越其它競爭對手而被使用者更加歡迎,因此具有額外的溢價。即使同為法幣,也有高低貴賤之分,拿這些天國際新聞中的高頻詞彙委內瑞拉紙幣與美元相比,美元的幣值肯定更加堅挺,大家也肯定更喜歡美元,主要原因是美元比委內瑞拉幣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而且能直接購買幾乎所有商品,幣值也比較穩定不會大起大落。因此,其他各國、企業和家庭往往都會留存一些美元應對出國、旅行、留學、購物或購買進口商品。貨幣也是一種商品,需求多了價格自然也會比較高些。
比特幣具有貨幣和資產的雙重屬性,可用來對標的競爭對手很多:各國法幣、黃金、古董、藝術品、房地產等等,比特幣和它們相比有沒有優勢?答案是有,不但有、還有很多讓人讚不絕口的優勢。說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總量有限——比貨幣濫發、通貨膨脹有優勢,更適合保值增值,這也是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一大動機;公開透明可查驗——讓比特幣變得更有信用、更不容易被篡改;非許可——使用者在開始使用比特幣之前無需請求獲得許可,不需要拿號、排隊、蓋章;匿名抗審查、不依賴第三方、無限分割、便攜、轉移支付方便、沒有外匯管制等等。
一些長期動盪國家的國民、一些大部分人沒有銀行賬戶的地區、一些有意向政府隱瞞資產以規避徵稅的富豪、一些轉移資產出境進行全球化配置的新貴、一些為逃避法幣通脹而投資黃金、房地產和股票的普通民眾,比特幣對他們比法幣、黃金、古董、藝術品、房地產會更有吸引力,這會賦予比特幣使用價值以外的優勢溢價。
期望價值。跟所有的金融泡沫一樣,一旦某種商品、資產具有了良好的基本面價值和升值的想象空間,投機和炒作就會隨之而來,這也是使其脫離基本面價值走向泡沫的原因。參與者會在擊鼓傳花的遊戲中失去理性,價格也越漲越高直至產生泡沫,荷蘭鬱金香泡沫、樓市泡沫、股市泡沫,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按說這個價值是炒幣者催生的投機價值,為什麼叫它期望價值呢?是因為比特幣與股票、樓市等純炒作的投機物不同,它承載了貨幣自由化革命、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區塊鏈改變世界的熱血夢想,甚至有很多粉絲持有頗引以為豪的“幣本位”觀點,被戲稱為“位元神教”,這並不是他們的刻意炒作,而是他們真真實實的理想,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不管價格高低都以買入更多比特幣為目標的群體的存在,才讓比特幣的價值顯得更有溫度,我們姑且叫它期望價值吧。
以上便是比特幣價格構成的四個部分,必須說明一點,目前為止比特幣還帶有濃厚的試驗性質,因為持倉集中、暴漲暴跌被質疑操縱,因為暗網洗錢、勒索病毒被質疑違法,因為網路擁堵、頻發分叉被質疑社群分裂,也被質疑偏離中本聰路線、除了炒作實際使用者和用途很少等等,不一而足,目前幣價也從兩萬美元的高位跌落,斷斷續續跌了一年有餘。
與2013年牛市後的那個超級熊市不一樣,這次已經很少人把比特幣當騙局看、執著得喊著歸零了,即使在傳統金融市場裡摸爬滾打多年的大佬,也逐漸開始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刮目相看,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國央行、紐交所、網際網路巨頭、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勢力也都或多或少在數字貨幣領域積極佈局。雖然加密貨幣的路還很長,我們仍舊只是在起步階段,巨集偉而壯麗的圖景才剛剛拉開帷幕,從巨集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市場的規模要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大得多,不過這裡說的“加密貨幣市場”不單單指比特幣,甚至極端情況下不排除比特幣走向失敗的可能,即便如此,剔除掉比特幣的加密貨幣市場依舊想象空間巨大。
在這裡,我們把加密貨幣市場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分類,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廣義的加密貨幣市場還包含除狹義加密貨幣以外的加密法幣、代幣化證券及生態系統中的公司市值,狹義加密貨幣市場僅特指比特幣、門羅幣等貨幣類加密貨幣和ETH、EOS等智慧合約平臺。
廣義的自不必說,隨著將來越來越多的央行將法幣數字化(例如法定數字貨幣、受嚴格監管的穩定幣)、越來越多的公司發行代幣化證券,這個市場規模必然會無比龐大,狹義的加密貨幣市場將因為“攫取許多充當通脹對衝工具的非貨幣資產的貨幣溢價”和“區塊鏈作業系統的價值發現和成長”而變得日益強大。
目前的加密貨幣市場仍然小眾,雖然將來有可能取代部分法幣或者能夠作為法幣的有力補充,我們也必須做好其不能革命成功的準備。最悲觀的情況下,攫取許多充當通脹對衝工具的非貨幣資產的貨幣溢價也能讓加密貨幣有所建樹,這主要是指搶奪為逃避法幣通脹流向房地產、股票、債券、石油期貨、藝術品和其他產生貨幣溢價資產的市場份額,與它們相比,加密貨幣是一種更好的財富儲存機制,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和錢會選擇這種方式。
區塊鏈作業系統的價值發現和成長,則是加密貨幣除貨幣革命和資產屬性以外更高一級的挑戰,或者說機遇。即加密貨幣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開展全球資產代幣化、發展智慧合約、促進無摩擦和可程式設計的價值流動、構建價值網際網路。
這又是另外一個龐大的話題,也有待行業內的仁人志士一同開拓,目前已經有很多聰明大腦和優秀團隊在參與,未來總是無限可能,站在區塊鏈技術迅猛發展的歷史機遇期,我們足夠幸運,在創造並擁抱未來。
*全文完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作者:比特幣時光 首發於巴位元資訊,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絡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