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谷歌全球副總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不會基於機會主義的考量
人工智慧在中國繼續往前發展,其中自然少不了國外巨頭的身影。
在近日於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頂尖科技公司紛紛登場,其主要動作有二:一方面分享了自身在 AI 技術上最新進展,另一方面則重點介紹其在中國市場的 AI 研發和落地新風向。
谷歌也不例外。9 月 18 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進入第二天,在谷歌的論壇主會場,谷歌高管悉數登場,從機器學習等話題切入了谷歌目前的 AI 佈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來源:DT 君)
谷歌的三大 AI 發展維度
這家已從“移動優先”轉向“AI 優先”的公司首先給出了他們所定義的 AI——AI 就是要研究如何讓機器變得智慧。而回顧谷歌取得的不少進展,現階段機器獲得智慧大部分都離不開機器學習這一技術。

圖丨 Jay Yagnik(來源:DT君)
據谷歌全球副總裁、工程研究員 Jay Yagnik 在會議上介紹,機器學習目前處於一個高速爆發期。“過去幾年有的論文數量成倍增長。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機器學習論文發表,而且機器學習使得我們能夠擴寬出更多的應用範圍,例如醫療、教育等。機器學習頂會 NIPS 的參會人數也有指數級增長”,他說。

(來源:DT 君)
而且,很多情況下,機器學習已經不用解決“從零到一”的問題,而是在提高效率上產生革命性的作用。現在,機器學習也已經貫穿谷歌的各個 AI 相關業務線。無論是影象分類還是語言處理,基於機器學習,科研專案和商業應用都在得到新的發展。
當然,谷歌也不僅僅只關注目前機器學習的應用潛力,在 AI 技術的長期探索上,谷歌有三個層面的動作在同時推進:如何讓應用和服務更好、扶持創新、解決人類的巨大挑戰。這是一種有點有線也有面的打法,其追求的效果無疑是實現 AI 技術對人類的價值最大化。

(來源:DT 君)
根據介紹,谷歌“猜畫小歌”就屬於一類優化現有應用和服務的專案,它旨在幫助更多人能夠通過更有趣的方式接觸到 AI 技術和機器學習。谷歌雲平臺和 TPU 的推出也是一樣基於優化現有應用和服務的考慮,前者能夠給有志於應用 AI 的企業提供 AI 解決方案,後者則是在加速 AI 計算上非常重要的專用元件。
谷歌在扶持創新上的工作,則不得不提他們創造了目前最為流行的人工智慧底層框架——TensorFlow,這個框架可以應用到各種各樣的機器學習開發中去。而且目前在中國已經達到千萬級下載,諸如美團、小米等中國科技公司也在這個平臺上開發自己的商業應用。

(來源:DT 君)
Jay Yanik 也對 DT 君表示,TensorFlow 是谷歌提升自己的 AI 能力在中國的商業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是不斷優化谷歌生態系統的下一步,“我們現在目的是不斷降低其使用門檻,繼續優化它,使其越來越可用,並開拓其商業價值。”在中國,谷歌已經推進了不少 TensorFlow 合作專案。
TensorFlow 工程總監Rajat Monga 介紹說,谷歌 TensorFlow 自 2016 年推出以來,該系統已被下載超過 1700 萬次。而這一數值在去年只有 15 萬。Jay yanik 也對DT 君表示,谷歌目前正在大量收集全球使用者對 TensorFlow 的改進意見,為下一次更新做準備。

圖丨 TensorFlow 工程總監Rajat Monga(來源:谷歌)
而在解決人類的巨大挑戰這一方面,應該沒有公司能夠像谷歌一樣,涵蓋從疾病治療到外太空探索如此廣闊的範圍。
在谷歌開展的醫療專案中,Verliy 的團隊的正在開發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程式專案,旨在運用機器學習幫助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獲取資訊。今年,谷歌 AI 高階軟體工程師 Chris Shallue 則是與一名天體物理學家合作,運用 AI 發現了新的行星。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用 AI 解決資料驅動的科學挑戰的案例。今年早些時候,這個團隊也公佈了該研究專案的所有程式碼。

圖丨谷歌高階軟體工程師 Chris Shallue 和他的團隊利用 AI 發現了兩顆新的行星:開普勒-90 i 和 開普勒-80 g(來源:DT 君)
首次在華公開討論 AI 7 原則
而當 AI 技術已經能在這麼多領域扮演重要角色,討論相關的道德議題也就順理成章了。在當天的演講中,谷歌的高層們特地設定了一個環節討論谷歌近期提出的 AI 7 大原則。
這 7 大原則分別是:1. 對社會有益;2. 避免製造或加強不公平的偏見;3. 建立並測試安全性;4. 對人負責;5. 結合隱私設計原則;6.堅持科學卓越的高標準;7. 考察技術的用途。根據現場的介紹,這 7 大原則實際上正是為上述的 3 大方向的 AI 技術演進提供行為指引。

(來源:谷歌)
“無論是(AI 技術的開發)過程還是結果,我們都要遵循谷歌的 7 大原則。負責任意味著一定要考慮 AI 未來的發展和作用。當我們看到 AI 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礎時,我們內部認為,需要找到其發展的原則。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理解在哪些維度去推動 AI 的發展,我們希望大部分人相信 AI,AI 幫助我們打破各領域的疆界。在社會層面進行應用時,我們一定要發揮積極作用。從應用的角度來說,我們一定保證公平地應用,無偏見、均衡的應用”,Jay 說。
他特別提到,語音識別在過去幾年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無論是在口音還是某些特定人群上,語音識別的準確度仍待提高,開發演算法的時候要,科學家應該保證每個人都能享受其公正、高效、準確。很多 AI 科學家們也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但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中國將成為世界級 AI 試驗場
而在當天的媒體訪談中,谷歌還談到了中國市場對於谷歌的意義。
“谷歌進入中國市場並不是出於機會主義的考量,而是考慮更廣闊範圍的 AI 技術部署,可以給整個技術進步和發展所帶來的好處”。而且,Jay 也提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提升,也許以後也不需要特別大的資料集,用比較小的資料集也能實現提升未來比較小的樣本也能夠實現。

(來源:DeepTech)
而回到這一次的大會主題上,會議名為“世界 AI 大會”,但 DT 君發現,會議的參展商仍以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為主,這其實也側面反映了當前的 AI 勢力版圖仍是以“中美 PK”為核心進行運轉。
包括谷歌、英偉達等頂尖 AI 公司的高層都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過,中美在 AI 的發展上合作多於競爭,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國家層面已經提出 2030 年成為世界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的國家目標,因此,兩國的 AI 實力較量將在所難免。

(來源:DeepTech)
但相比起美國,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的 AI 競賽似乎更有可能主要在中國進行。儘管與美國相比,中國的 AI 發展起步較晚,但中國一方面擁有大量的可用資料,另一方面也因人口紅利有著巨大商業潛力的市場規模。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優先在中國推出其 AI 產品和服務,因此,中國非常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演變成世界級的 AI 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