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貧嘴嘮家常 《鄉村愛情》憑啥成了年輕人的治癒神器?
來源 | 刺蝟公社
作者 | 周矗
18歲的王源在生日會上用手機拍下了臺下為他慶生的粉絲。眼尖的網友發現,他的手機殼竟然是《鄉村愛情》裡的劉能。
2019年,《鄉村愛情11》迴歸。這部耍貧嘴嘮家常的鄉村劇竟然從各種青春劇、甜寵劇中突圍,成了國產劇最長壽“IP”,甚至佔據了年輕人的陣地。
“你能叔”、“你四哥”、謝飛機等人物的表情包風靡社交網路,而象牙山幾大家族之間的複雜關係,也讓《鄉村愛情》在年輕人心中的意義,進階成了“中國版《權力的遊戲》”、“遼東半島《琅琊榜》”。優酷資料顯示,《鄉愛11》觀眾中近半數是90後、00後。
為啥要看《鄉村愛情》?為啥年輕人也追《鄉村愛情》?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和9位觀眾嘮了嘮。他們中間,有人靠它“下飯”,有人靠它“催眠”,有人興致勃勃地組團研究“鄉學”,還有人因為這部劇生生把自己的南方口音拗成了東北大碴子味兒……
13年很長,很多人在《鄉村愛情》的陪伴中走向社會。象牙山的青山綠水、家長裡短,照見了日漸遠去的熟人社會,也成了治癒焦慮的國民神器。
我是謝騰飛全球后援會的會員
姓名:Cathy
年齡:30
職業:網際網路
老家:吉林
身為東北人,我居然是跟著一個廣東人入坑《鄉愛》的。
我老公是個畫風清奇的廣東人,從小熱愛東北文化,對《鄉村愛情》系列不離不棄,所以我也就跟著一起看了。
《鄉村愛情》劇情、人設很容易理解,上手很快。我特別喜歡謝騰飛,感覺很可愛。為此,我還特別加入了“謝騰飛全球后援會”的群,在群裡和大家互“鬥”謝騰飛表情包。群裡大家都互相不認識,但都喜歡看《鄉村愛情》,總有一種自來熟的感覺。《鄉村愛情》開播的時候,大家還會在群裡一起討論。
謝騰飛很帶貨,看到他在劇中吃黃桃罐頭,我老公就會去買同款。
其實《鄉村愛情》的劇情都差不多,但是每次看,總有一種家鄉的感覺。大學開始離開東北老家,到現在已經12年了,東北口音已經不那麼重了,所以每次看鄉村愛情,不管身在哪裡,都感覺“回家”了。
故鄉,挨著碰著,都是帶刺兒的花。
我的飯量是兩集《鄉村愛情》
姓名:鐵
年齡:25
職業:無業遊民
老家:山東
接觸到《鄉村愛情》是上學的時候,電視上一直在播。看得時候覺得特別下飯,因為看起來很輕鬆。
最重要的是,在大學的時候我基本每次在宿舍吃飯,都要隨便翻出來一集看。以前吃飯還是看一集,現在甚至要一集半到兩集的飯量。《鄉村愛情》見證了我的飯量越來越大。
看《鄉村愛情》的時候特別想去象牙山,就是劉大腦袋管的那個度假的地方玩。想去東北盤炕,想吃苞米,想吃他們那邊的飯看起來特別香。
有的時候我說我喜歡看《鄉村愛情》,朋友都噴我土。可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也是不懂我哪裡土了。
組織全寨人過年
我們想在貴州製造一個象牙山
姓名:田浪
年齡:24
職業:編輯
老家:貴州
最早是在2014年看的《鄉村愛情》。一開始是出於對東北話的好奇,因為我們貴州方言和東北話差別非常大,但看著看著,就越看越有意思。
《鄉村愛情》很實在,每個人物形象塑造的都非常到位。比如說宋小峰,從他身上我可以看到大部分鄉村人的特點,比如愛說大話,愛面子。即使東北和貴州距離很遠,但也能真實地反應我們鄉村人的生活。
我是農村長大的,小時候覺得在家很幸福,就像象牙山一樣每年會發生很多好玩的事。但近幾年家鄉發生變化有點大,村裡的人為了一點點利益就會發生衝突,這和我以前記憶裡的家鄉反差很大。所以我只能在《鄉村愛情》裡,去回憶那麼一點點鄉愁了。
為了讓我們村能像象牙村那樣歡樂,從2017年起,我們年輕人開始組織全寨人一起吃年夜飯。每年過年前,大家就會在群裡提前準備。
貴州過年吃飯很早,大年三十的洗臉水不能倒,要裝在一個大盆裡。獻給老祖公的飯菜只能大人吃,還要跳花燈什麼的。雖然習俗不同,但那種家鄉的感覺和象牙山越來越近了。
我是劉能和謝廣坤的“CP粉”
姓名:雲中君
年齡:25
職業:記者
老家:山西
《鄉村愛情》,春節必備,老少咸宜。
我媽是《鄉村愛情》的死忠粉,死忠的程度不亞於很多流量小生的粉絲,我也喜歡跟著看。每年過年,我都會提前給她下載好最新版的《鄉村愛情》。後來就開始花錢充值視訊網站會員。一看《鄉村愛情》,就有過年的感覺。
謝廣坤和劉能倆人日常嘮嗑簡直是相聲加小品的集合體,而且兩個人之間還有一種莫名的CP感。漸漸地,我還被圈成了他倆的CP粉,還特地給他們做過一整套表情包,玩了好長時間。
我覺得,《鄉村愛情》能夠長壽的原因是真實、接地氣,但又很沙雕。雖然劇情很狗血,但又迷之真實。人與人之間真的會互相攀比,你買個這東西,他就買個更好的;因為孩子說的一句話打起來,疼姥姥還是疼奶奶;大人關係不好就不讓自己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玩等等。
東北話是《鄉村愛情》的精神核心,就像鄰居在旁邊嘮隔壁村的事一樣,簡直是家庭婦女的快樂源泉。感覺即使《鄉村愛情》拍到100部,我和我媽還是會看。
我建了一個群,叫“鄉學研討會”
姓名:馬想
年齡:32
職業:知名電視劇博主
老家:內蒙古
我是個電視劇博主。平時看過、寫過很多電視劇。但單單對《鄉村愛情》情有獨鍾,因為這個劇雖然表面看著樂呵,但裡面每一個細節都是有很大考究的。
去年一個美食博主讓我寫一寫《鄉村愛情》中的美食,當時我就想東北哪有美食啊?後來因為人家一個勁給我戴高帽,受不了就答應了。
我發現《鄉村愛情》裡面的人吃飯都是真吃,而且食材也特別講究。從《鄉村愛情》裡面的飯,還能琢磨出很多特別的東北當地生態。比如什麼人在什麼狀態下,給他吃什麼,都是有講究的。之前還有文章分析《鄉村愛情》中幾大家族的博弈,也分析得頭頭是道。所以這個劇是很有很大研究價值的。
馬想曾撰文詳解《鄉愛》裡的食物
我後來還專門建了個“鄉學研討會”的群,和大家一起聊天。《鄉村愛情》也成了我微博裡的老朋友,每次看都能看出越來越深刻的東西。
《鄉村愛情》治好了我的焦慮
姓名:周智
年齡:保密
職業:某娛樂公司宣傳總監
老家:藍方
有段時間,我有點焦慮,就想看點輕鬆點的,正好看見了《鄉村愛情》,它讓我的焦慮感減輕了很多。
剛看“鄉愛”的時候,身邊追的人並不多,但我一集不落,還反覆看。那個時候帶Kimi(喬任樑),我們一起工作,去東北出差,外邊天寒地凍,我們幾個人熱熱鬧鬧,我講了一路《鄉村愛情故事》。忙完工作之後,我急著回去看劇,Kimi他們就買了水果和飲料跑回酒店,聚到我房間裡看“鄉愛”。除了我,都看得雲裡霧裡,Kimi他們都笑我太入迷。
其實《鄉村愛情11》開播,讓我挺想他的。無意間翻到他很多年以前的部落格,那些大笑大鬧的日子,我忘不了。
我是南方人,但是身邊朋友們都說我說話有東北大碴子味,感覺“鄉愛”養成了很多人的一種習慣,也形成了年味的一部分。一直追這部劇,倒不是因為在意角色們的命運,畢竟命運,終歸會隨著歲月一起改變。
不看一集《鄉村愛情》就睡不著覺
姓名:V先生
年齡:29
職業:新媒體運營
老家:廣東
《鄉村愛情》系列目前出了11部,我應該完整刷了8部吧,記得看第一部時還在讀高中,看爸媽在看就順便瞅下,結果停不下來了。後來,《鄉村愛情》就成了全家人晚飯的標配。
和現在那些電視劇比起來,《鄉村愛情》真的是電視劇界的一股清流!劇情搞笑、人物鮮活,內容水準一直很良心。
後來,我為了在視訊網站看《鄉村愛情》,還專門買了會員。每晚躺床上無論多晚,都必須看完一集才睡覺。後來直接養成了習慣,不看一集都睡不著覺。
我最喜歡劉能,特別搞笑,滿身都是戲。希望《鄉村愛情》能一直拍下去,永遠承包我每晚的睡眠。
除了《鄉愛》,沒為別的戲充過VIP
姓名:陳娜
年齡:39
職業:策劃編輯
老家:北京
《鄉村愛情》播第一部的時候,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就追了十來年。我笑點特別低,每次看都笑得不行。我充值視訊網站VIP,也都是為這部劇,就沒為別的戲充過。
大多數電視劇、綜藝節目,我都是慢半拍兒看,人家都討論好久了我才補看。可是,只要《鄉村愛情》一播出,我指定是第一時間看。所以說,忙不忙,還是看演啥。
《鄉愛》裡的劉能、趙四、謝廣坤、王大拿、謝大腳……日子久了,感覺跟劇中人都像朋友一樣。但王小蒙和謝永強我都不喜歡,我看這部劇就因為它是喜劇啊,這倆人一點兒不招笑,有什麼意思呢?另外,劇裡年輕一代的女演員,越來越好看是咋回事呢?是整容了還是化妝太厲害?
單位同事就指《鄉村愛情》樂呵了
姓名:一剪梅
年齡:55
職業:國企職工
老家:遼寧
我是從《鄉村愛情》第一部開始看的,至今已經看到了第11部了。經歷了13個年頭,我也從40出頭變成了55歲的老阿姨了。
《鄉村愛情》裡面的每一位角色都非常有特點,鮮活生動。演員簡直都像是為這個角色而生的一樣。而且說的東北話特別地道,鄉土氣息濃厚,雖然都土得掉渣兒,但我就愛看這“土坷垃”味兒。
劉能說話結巴;趙四說話先撇嘴;劉大腦袋走路“一瘸一拐”;劉英的“傻乎乎”;王雲的“兜齒兒”;保安隊長的“二虎吧唧”;王老七的“一本正經”;皮長山的“皮笑肉不笑”。一想這些名,他們那模樣就馬上蹦出來了。
我們單位的同事閒暇時間聚到一起,就愛聊《鄉村愛情》,越聊越高興,樂得前仰後合。單位有個同事特別喜歡學劉能說話,故意用他的語氣說特別正經的事。每當《鄉村愛情》一開播,大家就約好晚上都去看,第二天就指它樂呵了!
(文中出現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