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深度使用者對其優化建議(2)——知乎【專欄】
知乎【想法】、【文章】及【專欄】是知乎核心需求之外針對『分享答案使用者』的附屬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尋找答案使用者』對問題要求更精準,更系統回答的需求。
知乎【文章】就像一個日記本或者隨筆,將使用者關於對某個問題的感受,經驗等編輯成文章的形式,用以記錄並分享。
知乎【文章】本質就是將知乎【想法】用更多筆墨,通過文章的形式進行解讀或者探討,當然在傳播形式,使用者互動與吸收程度上【想法】與【文章】各有利弊,但是改變不了【文章】的本質是更深層次的【想法】。
知乎【專欄】將不同型別的【文章】進行分類,放置在不同型別的專欄名下,便於使用者尋找到相應的答案。
知乎【專欄】需要獨立開通,釋出在【專欄】的內容會同步在知乎【文章】中,而釋出在【文章】的內容不會被收錄到【專欄】內容。
知乎【專欄】其本質更像是部落格。
將知乎【專欄】與其他產品的內容輸出平臺(如微博部落格、簡書、搜狐等)對比,很容易發現知乎【專欄】在「文章閱讀等相關資料方面」反饋給『分享答案使用者』的體驗相對較差。
關於【專欄】的思考
1.將知乎【專欄】與簡書、搜狐號、新浪部落格進行單篇文章的「資料功能」對比

簡書內容截圖

搜狐內容截圖

新浪部落格內容截圖
在功能定位上知乎【專欄】與簡書、搜狐號、部落格都具有寫文章的功能,都是以分享知識為目的。
通過對比發現,簡書、搜狐號、部落格都可以顯示文章的閱讀次數,而知乎【專欄】的文章只有【點贊】的資料反饋。
上文說過,知乎【專欄】是需要開通的,【專欄】內的文章必定是基於『分享答案使用者』對某一事物認知的精心解答,從人性的角度來說,精心編輯的內容,無論好壞,必定希望讓更多的使用者看到。
『分享答案使用者』也並不是一味地只分享自己的文章,『分享答案使用者』在分享文章的同時需要獲得更高的精神需求,從而產生更大的寫作動力。
『分享答案使用者』通過『尋找答案使用者』的【點贊】及【收藏】,來獲得更高的精神需求,或者通過【評論】用以探討繼續提升,也可以通過【閱讀數】對【點贊】及【收藏】的轉化率來提升自己的寫著水平。顯然知乎【專欄】在【資料反饋】這一塊給使用者的體驗不是太好。
2.將知乎【專欄】與搜狐總體文章的「資料功能」對比

搜狐資料功能截圖
很明顯搜狐有針對使用者的對【文章】的管理功能,其中包括【資料】功能,而知乎【專欄】內的【專欄管理】沒有針對專欄文章的【資料反饋】
知乎的【點贊】與【收藏】與知乎的【問答】【文章】【想法】等整體混在一起,而且【點贊】與【收藏】不可點選,這樣對於從粉絲數較少的『尋找答案使用者』轉化成『分享答案使用者』沒有任何指導性意義。

3.將知乎【專欄】與搜狐號文章的【文章推廣】對比

搜狐文章推廣截圖
知乎目前使用者數已破2.2億,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必然會形成知乎大V,知乎大V自帶流量效應,必然會擠壓『尋找答案使用者』到『分享答案使用者』的轉換。
新的『分享答案使用者』有需要更多的流量來曝光自己的文章的需求,而知乎【專欄】在後來『分享答案使用者』的流量效應沒有給使用者主動推廣的功能入口。(針對這一功能可以參考短視訊快手的付費推廣功能)
4.解決方法

知乎【專欄】首頁截圖

知乎【管理專欄】截圖
方法1
針對以上問題,個人建議在知乎【專欄】板塊【專欄管理】內增加【資料管理】【付費推廣】功能入口。

方法2
在知乎【管理專欄】增加【資料管理】【付費推廣】功能入口後必然後導致【管理專欄】內容過多,增加使用者點選。
也可以將【管理專欄】拆分成【專欄管理】與【專欄設定】
【專欄管理】下設【內容管理】【資料管理】【推廣管理】【投稿管理】
【專欄設定】下設【作者設定】【基礎設定】。
且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可以將二級選單作出彈窗效果或將【專欄】選單設計成類似搜狐左側導航佈局。

產品新功能的增加必然需要的需求驗證及解決方案的探討。本文只是基於本人作為知乎的深度使用者,在使用知乎【專欄】過程中對知乎專欄的使用者需求,同時提出了自己設想的解決方案,歡迎探討。
友情連結:
關注微信公眾號【職惑產品】
回覆【視訊】獲取產品經理成長進階視訊
回覆【書籍】獲取50部產品產品經理必讀書籍
更多產品乾貨,點選公眾號號內「獲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