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深度使用者對其優化建議(1)——【點贊】與【收藏】
知乎是網路問答社群,本質更像一個論壇
使用者圍繞著某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的討論,並且可以關注興趣一致的人。對於同一話題不同使用者有不同角度的回答,幫助使用者擴散思維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知乎的核心價值在於使用者高質量的問答 ,
從而衍生出相關回答的討論、點贊、喜歡、收藏、關注等,運營模式包括推存、熱榜等,商業收入以廣告為主、知識付費次之.
知乎的使用者大致可以分為『尋找答案』與『分享答案』兩種。
『尋找答案使用者』是知乎使用者群體的基礎,『分享答案使用者』是基於『尋找答案使用者』的延伸,『分享答案使用者』屬於知乎的深度使用者,其價值高於『尋找答案使用者』。
關於【點贊】與【收藏】的思考
1. 知乎【點贊】與【收藏】現狀
目前知乎【點贊】和【收藏】是兩個獨立的功能,【點贊】有數字顯示【收藏】不顯示數字。

知乎的答案排序是按照【點贊】數目的多少而優先排序(【點贊】不是唯一排序參考值,但在優先排序因素上所佔比例較大)。
一篇有乾貨,有深度的回答都要經過『分享答案使用者』的精心編輯,理想狀態下應該是【點贊】與【收藏】相對持平的,或者【點贊】大於【收藏】。
問題1
事實上,知乎有乾貨有深度的內容,往往【收藏】大於【點贊】

而對於段子或者故事型別的回答,【點贊】往往大於【收藏】

如上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同一個問題下,段子答案會優於有乾貨答案的排序,違背知乎的核心價值使用者高質量的問答排序。
問題2
知乎【點贊】數目的顯示、對於『尋找答案使用者』也具有從眾心理。
比如某些『尋找答案使用者』看完一篇回答,看到該回答的點贊數目上千,也會不自覺的點贊,然後考慮收藏或者不收藏。而對於部分贊數較少且深度回答,往往只考慮是否收藏,【收藏】不顯示個數且答案排序上影響因素較少。
這樣就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對於剛開始從『尋找答案使用者』轉換成『分享答案使用者』回答曝光度的問題。儘管是精心編寫的答案,由於【點贊】數目較少,卻得不到更高的精神需求,從而『分享答案使用者』的積極性。
2. 用人類認知理解【點贊】與【收藏】
把知乎的優質答案看做是一件藝術品(比如畫),當用戶看到一幅好看,有內涵的畫時,會說這幅畫真好(精神上的贊同相當於知乎【點贊】),當用戶願意收藏這幅畫時,就會為這幅畫買單(精神與行動上的贊同相當於知乎【收藏】)。
所以個人認為在知乎回答排序的考慮因素下應該是【收藏】大於【點贊】。
然而在現有網際網路論壇類產品評論排序下已經形成了按照已有【點贊】數目多少決定優先排序的行業規則, 顯然如果按照【收藏】來排序違背使用者形成的行業規則。
3. 關於【點贊】與【收藏】解決方法
在現有格式不變的狀態下,將【收藏】數目自動累加在【點贊】數目上,這樣就解決了以上問題。
但是這樣會涉及到使用者【點贊】與【收藏】的先後按鈕順序上的問題。
使用者的【點贊】與【收藏】操作路徑有僅【點贊】或【收藏】、先【點贊】後【收藏】、先【收藏】後【點贊】四種情況。
僅【點贊】
與目前一致,【點贊】互動樣式發生變化,點贊數+1,使用者狀態列顯示該使用者【點贊】某回答
僅【收藏】
【收藏】成功的同時就自動【點贊】,同時【點贊】按鈕的互動樣式發生變化,點贊數+1,使用者狀態列只顯示該使用者【收藏】某回答。
先【點贊】後【收藏】
【點贊】互動樣式發生變化,點贊數+1,【收藏】與目前一致,系統自動識別不能重複點贊,使用者狀態列只顯示該使用者【收藏】某回答。
先【收藏】後【點贊】
【收藏】成功的同時就自動【點贊】,同時【點贊】按鈕的互動樣式發生變化,點贊數+1,用以提醒使用者已點贊。如果使用者點選【贊同】按鈕,應該做出反饋提醒已點贊,使用者狀態列只顯示該使用者【收藏】某回答。
備註
以上只是本人作為知乎深度使用者,對知乎【點贊】與【收藏】的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友情連結:
關注微信公眾號【職惑產品】
回覆【視訊】獲取產品經理成長進階視訊
回覆【書籍】獲取50部產品產品經理必讀書籍
更多產品乾貨,點選公眾號號內「獲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