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變壞,是從“理想”被人反覆玩弄開始的
今天,一篇名為《一個寒門的狀元之死》刷遍了我的朋友圈:

時間走到現在,網上已經有各種深扒這篇文章造假的帖子了,漏洞太多,有點數不過來:諾貝爾沒有數學獎、清華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家教而不是發傳單養活自己、甚至有人查了一下這個幾年的高考狀元表,發現沒有一個可以跟這篇文章裡所謂的“狀元”合得上的。
最後人們一查,原來製造這篇爆文的公司,是霍爾果斯爆炸糖影視傳媒:

而他其實是咪蒙(原名馬凌)旗下的一間公司:

於是輿論瞬間炸開了鍋,各種扒皮貼開始被瘋轉,光是知乎《怎麼看待咪蒙矩陣旗下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反映了哪些問題?》這個提問之下,就有多達1727個回答。
這就好比,男人騙女孩,總是會使用灌酒、醉酒之類的老套路,人們其實已經習以為常了。但這次人們突然發現,騙女孩的又是那個慣犯渣男咪蒙,並且使用的還是一瓶假酒,於是瞬間就炸了。大眾能被騙,但是不能被咪蒙所騙。
這篇文章最有意義的地方,在於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寫作流派:虛構非虛構寫作。撇開他的造假先不談,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裡面一些細節,比如作者是這樣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的:
我坐在他對面,穿著低胸的衣服, 露出若隱若現的乳溝, 化了精緻的妝容,全程裝出一副崇拜又夾帶著愛慕的眼神半仰視地看著他。在他說到有道理的話時,我會及時地給予反饋,比如發出“哇好厲害,這是怎麼想到的”“天啊,這個太厲害了,你也聰明得過分了吧”這樣的誇讚。 語氣裡還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嬌嗔與恭維, 不多不少,要讓坐在我對面的人覺得剛剛好。
“露出若隱若現的乳溝”、“語氣裡還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嬌嗔與恭維”,這不是販賣露奶和假裝高潮嗎?
這篇文章又說:
我想起了我剛進搬進現在小區的時候。朝陽大悅城旁的一室一廳,房租10000一個月。我搬進來之前就有人跟我說,我的鄰居們幾乎都是單身女孩子,5個能有3個是被包養的。後來我看房的時候,房東大媽堅持要見我, 大概也是納悶這麼年輕的姑娘怎麼能租得起這麼貴的房子吧——在她的猜測裡,我應該也是被包養大軍中的一員。
字裡行間,感受到的是滿滿的優越感。 一個通過露奶、假裝高潮而租上10000一個月房子的人,居然開始鄙視起隔壁通過真奶和真槍實彈賺錢的二奶來了,造假者居然鄙視起存真者, 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讓人不禁想質問一句: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了?
這篇文章最諷刺的是,他用高中生的文筆,知音體的標題,郭敬明式的炫富,呼喚人們要記得自己當初的理想、“要成為一個用力活過的人”,但最後卻由於自己用力過猛,被網友給扒出是篇從頭造假到尾的“虛構非虛構寫作”。文章中間的“我”是這樣描述自己的:
這些年,我變得市儈,會算計,逢場作戲,開始向人含笑揹人咳,我選男人的標準從我愛的變成了對我有利的。我早就不記得什麼“只為蒼生說人話”了,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倒是很擅長。
這說明作者雖然假是假了一點,但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這些年來,我想大眾對於“不忘初心”、“理想”、“我有一個夢想”這些詞彙,已經麻木了,因為過去被提得太多太多。
最愛談理想的人,莫過於羅永浩。作為一名曾經的羅粉,我對羅永浩的言論總是爛熟於心:
在理想集團與利益集團的鬥爭中,最終,總是以理想集團獲勝而告終的。
羅永浩還將自己從2010年的一系列演講命名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在演講中他說:
通過乾乾淨淨地賺錢讓人相信乾乾淨淨地賺錢是可能的。
通過實現理想讓人相信實現理想是可能的。
通過改變世界讓人相信改變世界是可能的。
即使是在中國。
是的,羅永浩確確實實改變世界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本事欠政府6個億不還的。
曾經被成都政府投資6個億的錘子科技,現在裁員的裁員,被解散的解散,剩下了一堆空殼:
2018年12月5日,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由羅永浩變更為溫洪喜;該公司9名董事退出,其中包括錢晨、唐巖以及鄭剛等,溫洪喜為新增經理。

就連當初死心塌地跟著羅永浩創業的001號員工朱蕭木,都自己去創業了,做了個電子煙品牌「FLOW福祿」。
以前有這些核心人員的時候,錘子科技尚且半死不活,現在沒有了他們,手機還能做得下去麼?很難讓人相信。
2018年11月13日,在錘子科技北京公司門口被拉起大橫幅:公司現在變得連工資都發不起了。

你無法想象,這間曾經勵志於要收購蘋果的公司,現在竟然墮落到了如此的地步:

民眾總是淡忘的,有些事情,已經被淹沒在記憶的塵囂裡。但我身為一名自媒體人,對於資訊的記憶可能比一般人還要好一點點,在我的記憶裡,上次談初心的,是百度CEO李彥巨集。2016年5月10日,李彥巨集在魏澤西事件之後,發表了一篇《勿忘初心,不負夢想》的公開信,信中說:
還記得創業初期的百度,那時我們主要在跟谷歌等競爭對手搶使用者,但我更怕的是它去高價挖我們的人才,谷歌完全有實力給百度的工程師們開出三倍以上的工資待遇來。後來他們進來了,卻幾乎沒有挖動我們什麼人。
細想起來,那個時候大家都憋著一股氣,要做最好的中文搜尋引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特別自豪。那時候我們的招聘海報經常用一個名人的頭像,在下面配一句簡練的文字。比如用魯迅的頭像,下面配的文字就是:“是翻譯,還是用創作尋找中國意義?”用錢學森,文字就是:“是在海外住別墅還是回中國做導彈之父?”用毛澤東,文字就是“是投降,還是比敵人更強”……
一直到今天,每當我把這些詞句說給後來人聽時,都會幾近哽咽。 在這些夢想的感召下,我們去傾聽使用者的聲音,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一點點地贏得了中國市場。是我們堅守使用者至上的價值觀為我們贏得了使用者, 也正是這些使用者在貼吧裡蓋樓、在知道里回答問題、在百科裡編寫詞條,他們創造的內容、貢獻的資訊,讓我們區別於競爭對手,成就了百度的輝煌。
時至今日,相隔兩年半,百度確實找到自己的初心了,把失去的競價排名又找了回來。
通過知乎 @Jarod Zhang的反應,今天,如果你是一名要考雅思的學生,你想通過百度上搜索的免費資料自學口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開啟百度搜索“雅思口語”,沒有一條是真正免費教你提高口語的,而是一系列的廣告:

如果你要真正看到免費的分享雅思口語的內容,得到翻到11頁以後了,但是通常人是沒有這個耐心的:

你肯定會說:搜尋引擎是要賺錢的,如果他不通過競價排名來賺錢,他吃什麼呢?
但偏偏,如果你使用其他的搜尋引擎搜同樣的答案,他們就顯示在第一頁,這是李彥巨集在公開信中說的沒百度有夢想的Google,答案就在第一頁:

這是必應的第一頁:

現在,讓我們再來過來讀一讀李彥巨集這封名為《勿忘初心,不負夢想》的公開信,你會覺得滿滿的諷刺:
在這些夢想的感召下,我們去傾聽使用者的聲音,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一點點地贏得了中國市場。
如果說傾聽了誰的聲音,那一定是傾聽了廣告主的聲音。如果說了解了誰的需求,一定是瞭解了廣告主的需求。
再上一次愛談夢想的人,是賈躍亭。

2015年感恩節,賈躍亭在公司內部信中激動地寫道:"我們做了很多顛覆的事情,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相信只要我們始終帶著'2'的精神矇眼狂奔,不忘初心,執著向前,夢想就會實現。"
我覺得賈躍亭神奇之處在於:他是一個根本不懂得任何產品的人,樂視旗下,除開樂視網,樂視手機、樂視電視、樂視汽車,就沒有一個做得好的,他卻大喊著要在硬體、模式、生態上顛覆蘋果。更神奇的是,投資人和相當一部分群眾信了,就在賈躍亭釋出公開信,聲稱“我會承擔全部的責任,會對樂視的員工、使用者、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時,我朋友圈還有人支援他,說只有創業者才能理解創業者的不易。
然而就在那一天,賈躍亭飛去了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即使北京證監局責令賈躍亭於2017年12月31日前回國解決公司問題,但故事的最後,賈躍亭依舊沒在國內現身。
時至今日,我開始逐漸地明白, 理想,他不僅僅是兩個字這麼簡單,是千千萬萬人活下去的理由。
比如我自己,我發現這個幾年,我越來越討厭寫公眾號了,即使有甲方不斷地投放我,我也感覺自己快支撐不下去了。
我一直在反思,這是為什麼?當初我很窮很窮的時候,每天忙到爆炸,我都能每天擠出時間,早上6點起床,在9點之前寫上兩個小時幾千字,產生一篇又一篇的爆文,而現在,就算是甲方提著錢上門找著我做廣告,我也不想寫了,覺得沒意思。
是理想,我發現了。人活著,光有錢是支撐不住的,很多時候支撐你一直前行的,是心中的理想。當你心中的理想死了,整個人都活著沒意思了。人活著是要有信仰的,這個心中的夢,就是他們的信仰、是他們活著的意義、是他們千辛萬苦還能一直堅持下來的理由。
然而現在,他們被人一次又一次地玩弄:
失敗者將理想當作藉口,即使他們失敗了,他們也能告訴別人:你看,我之所以死了,這是理想主義者在中國的死亡。
功利主義者將理想當作自己的擋箭牌,一邊打著“不忘初心”的招牌給使用者看,一邊大把大把地數著廣告商的鈔票。
造假者將理想當作流量的工具。一邊跟大眾大談特談“不要忘記你們當初的理想啊”,實際上他們只想在大眾身上收割一波流量,便於自己接廣告。
當理想一次又一次地被玩弄,終究有一天,人們不再相信他時,我不知道,我們還剩下些什麼?
世道變壞,是從“理想”被人反覆玩弄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