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釋出計劃改進思路、HotSpot 內部同理心測試方法 | 產品薦文 2019 #6
春節這周在吃、喝、睡和《皇室戰爭》中迷糊度過了。趁上班之前,讀兩篇文章醒醒神。
薦文
《How to evolve product launches as you grow》
作者:Jasmine Jaume
隨著產品做大做複雜,釋出新版本告知使用者/客戶不再只是寫個商店更新日誌或推送訊息這麼簡單,要告知他們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更新,但又不要過於瑣碎而頻繁。作者介紹說,他們團隊會按照更新(產品或功能)的重要程度來分成四個更新發布等級,值得借鑑。
《Customer Empathy Sessions: A too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your users》
作者:Grainne Smith
自己不是自家產品的使用者,相對而言較難體會到真實使用者的真實痛點和真實使用感受,怎麼辦?HotSpot 團隊對內出招:讓團隊成員按已做好使用者畫像和調研得知的使用場景來體驗產品。
《真誠》
作者:王俊煜
喜歡這段話:
有些時候,尤其是懷疑人生的時候,你可能道聽途說一些所謂「增長黑客」的技巧,就以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比如,是不是隻要送錢,「五環外」使用者就會趨之若鶩?是不是隻要有小便宜可佔,「五環外」使用者就會口耳相傳?是不是隻要文章寫得標題黨,就能吸引「五環外」使用者?……你知道了一兩個這樣的小技巧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就像武俠小說裡練歪門邪道的功夫很容易走火入魔的感覺。將使用者臉譜化,我想也是一種對待自己的服務物件很不真誠的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是你戲弄的物件。「套路」惹人反感,核心是就不真誠。
:bulb: 有意思
○ Intercom 的產品更新說明中會附上相關負責成員資訊。

○ 摘自前 Pinterest 增長負責人的話:
我覺得增長團隊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圍繞在產品的周圍做工作但是沒有找出來產品裡阻礙使用者得到價值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想辦法把它們除掉。比如 Pinterest 的增長團隊通過定性研究就發現“釘”(Pin)這個按鈕,很多母語為非英語的人們壓根兒不明白。試圖在新使用者看到好的內容之前,就先給他們介紹很多新概念,這可不是一個好主意。當我們瞭解到這一點並在產品中做了改進之後新使用者的啟用率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增長團隊忙著打廣告、拉流量、發郵件,通過各種方式把使用者引到產品中來,但是沒有花時間把產品做好,使用者不能找到價值。對很多公司來說,這是最大的機會所在。
○ 某個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太糟糕?與其吐槽一句「垃圾」,不如換個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