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哥幹教育的這四年
大家好,我是起點學院的 Tony,不是騰訊的 Pony, 也不是理髮店的 Tony。
4年前,因為對於網際網路的熱愛,扎身社群,坐擁18個社群管理員許可權,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管理員大哥”
兜兜轉轉,不知不覺起點學院已經四年了,我們遇見了越來越多的老師、學員和專注學習的朋友們。我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tony哥”
再過幾天,12月10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即將迎來起點學院四週年。作為起點學院的COO,想與大家分享這四年我對於“教育”的一些思考。
-1- 大學畢業只是學習的起點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為了能夠考上更好的大學,最終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然而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大學裡學的專業基本都沒用上。所以工作的前兩年,我一直很疑惑:
學生時代為了考上大學而努力學習那麼多年到底有什麼用?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上學,國家為什麼還在大力倡導學校教育?
後來直到我開始創業,開始自己做教育的時候,才漸漸的解開這個疑惑:
第一,學校教育實際上教會了我們“學習”的方式和養成“學習”的習慣,“學習”本身就是一門技能。
在現實工作中,我們的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新的技能,新的方法都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去掌握,所以學習一定是持續的和終身的。
第二,學校教育其實是一個群體學習的行為。學校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和什麼樣的人學習以及向什麼樣的人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的好壞決定了身邊同學是否優秀、你的老師是否資深,從而決定你會上什麼樣的大學。
學校教育教會了我們學習的方法,讓我們與優秀的人同行,向優秀的人學習。
在職場中,隨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崗位不斷湧現,我們發現我們所掌握的知識是永遠都不夠用的。
工作對於我們的技能要求是全棧的,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保證不被淘汰。
但是職場本身不是學校,沒有辦法讓我們一直向優秀的人學習並快速掌握技能,也沒有辦法讓我們一直與優秀的人同行保持持續學習,即使參加了培訓機構短暫的培訓也沒有辦法一直保持學習,持續成長的狀態。
所以起點學院成立的初衷就是想為網際網路職場中的你我,搭建一個:
-2- 社群的基因讓我們天生與眾不同
追溯到6年前,也就是2012年,起點學院還沒有成立的時候。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剛剛運營兩年,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內容,做活動,做圈子。
從來沒想過後來要成立一家以教育為核心的公司,但是我們一直很明確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1. 內容,讓更多優秀的人能在我們這裡輸出有料、有用的知識,幫助更多使用者成長。
2. 學習,打造濃郁氛圍的、持續的、互助的學習社群,而不是一個單向輸出的科技部落格。
之後的兩年,我們在重點做內容和學習社群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通過線上乾貨學習、分享,線下活動、沙龍,把一群熱愛學習,渴望成長,樂於分享的使用者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學習氛圍濃郁的社群。
但是在深度學習和幫助他們職業成長上還是差了一個更為專業的學習平臺,這個平臺必須要具備:
體系化的知識結構;
實戰經驗和知識沉澱並重的老師;
不是短暫培訓而是持續的陪伴式成長;
社群的基因,讓起點學院一開始就和大多數培訓機構不同:大多數培訓機構是先有課程,後有使用者,而起點學院是先有使用者,再有的學習內容。所以這就直接決定了,我們發力的重點是在內容服務上,而不是在獲客招生上。
-3- 內容即服務,內容即獲客
2014年我們成立了起點學院之後,不到兩年時間,國內就出現了大概20多家專門針對產品經理的培訓機構。
幾乎全部都是按著傳統培訓機構的方式去做:買廣告,包地鐵,投百度關鍵詞獲客。
起點學院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群的關鍵詞一度被擡價到15塊錢一次點選。
由於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發展的時間遠不如技術和設計師那麼久,之前幾乎沒有積累很多經驗的老師能講這塊課程。
也沒有多少標準化的課件供其參考,更不要說對於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發展的瞭解,對於使用者學習成長需求的認真分析。
所以最後出現了很多傳統行業講專案管理的老師來講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課程,沒有多少運營實操經驗但是善於總結的老師來講運營課程,有的機構剛開始,甚至是年輕的老闆親自披掛上陣,造成了行業的亂象。
而我們理解的“學習”一定不是廣告砸出來的,也不是靠快速的開設課程就能搶佔市場先機的,而是必須要有優質的內容,也就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群一直賴以生存的信條:
內容即服務,內容即獲客
我們把呈現在社群中所有的學習方式都叫內容。課程也是內容的一種,在社群中只要有優質的內容就一定會有使用者。所以,在起點學院的前4年,我們的團隊一直都是圍繞內容去做好這3件事:
『內容的生產:課程設計研發』
▼
課程研發是我們最重視的一個環節,課程研發團隊由我和公司高層親自帶隊。我們把每一門課程當做一個產品去打磨。
所以一門課程從研發到釋出需要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所以做了4年,我們只做了3個大類目:
2014-2015年 產品類目研發和迭代
2015-2016年 高階產品和運營類目研發
2016-2017年 高階運營和營銷類目研發
2017-2018年 營銷類目研發和線上課程全類目更迭
『內容的輸出者:老師梯隊建設』
▼
好的課程是一定需要好的老師去教授的,好老師的定義是:
- 一定是有多年實戰經驗,具備多個成功或者失敗產品案例;
- 一定是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從助理專員一直到現在的位置;
- 一定是有過內外部的培訓經驗,既要會做也要會教;
老師梯隊建設也是由老曹和我親自去邀請和把關的,老師的篩選流程和成長梯隊也是一個漫長和嚴格的過程:
『學習服務體系設計:與優秀的人同行』
▼
學習服務體系分為兩部分:上課形式、課程服務
- 上課形式
現在網際網路相關課程的授課幾乎全部都是單純的線上授課,錄播為主,因為這樣可以快速規模化擴張。
但是我們認為學習不能單純的求方便和快捷,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專注的事情。所以我們堅持線上、線下結合;錄播、直播、面授並重;實戰、作業、練習多管齊下的方式。
課程形式多樣,滿足使用者的不同學習需求,讓學習的效果最大化。
- 課程服務
課程服務模組最重要的是誰來服務和如何服務,現在市面上的很多培訓機構都在用“雙師模式”,頭部老師講課,助教來做學習服務。這種是特別節省成本的,至少在課酬方面應該能省很多。
但是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機構,利用這個模式,用一些從來沒有講過課,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經驗的老師來做作業老師或者答疑老師。
我們一直認為學習服務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答疑還是作業我們願意花更多的錢讓頭部老師去做,面對初級一些的課程,我們也會用高階產品經理來做作業老師和答疑老師,而不是隨便招募一些本來就比較初級的同學來做。
所以過去的4年中,我們60%的時間是致力於找到優秀的人,設計出優秀的課程,用好的學習服務為網際網路職場人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還有另外40%的時間是在思考如何讓社群為“學習”更好的服務,讓學習者能與優秀人的同行,並持續學習。
-4- 學習+社群,讓學習更有溫度
打造學習社群的事情其實是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成立之初,我們就在做了,可以說已經有七八年的實踐經驗了。
做學習社群是圍繞一個使用者從小白到入門到專業再到專家這樣的模型去做的,讓每個階段的使用者都能在這裡得到收穫:
- 小白階段(工作年限:-2年到1年)
校園產品設計大賽形式、校園線下講座、線上小白學習計劃等。以公益免費為主,過去的4年我們先後在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舉辦了產品設計大賽。
讓產品經理文化更早的根植於校園,更好的幫助初入職場想入行學習的同學找到圈子,共同成長。
- 入門階段(工作年限1年到3年)
篩選出這批使用者,針對性地組織線下沙龍,線上講座,以及專業的體系化學習。
通過讓使用者參加活動加入社群,在社群中向老師,向優秀的同學學習並且一起成長。
- 專業階段(工作年限3年到8年)
通過產品經理大會、行業交流機會、專項技能定向突破的學習方式,讓使用者在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和體系學習之後,能夠開拓視野,擴大自己的圈子,向更多同行、異業的同學學習,突破成長的瓶頸。
- 專家階段(工作8年以上)
這個群體是在我們社群中成長起來的金字塔頂部的使用者,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到我們的作家團隊、嘉賓陣容甚至是導師團隊中來。
他們需要將自己沉澱的知識反哺給社群中的其他使用者,同時在學習或者教授的過程中,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狀態。
總之,做學習型社群的核心是做好連線,內容與使用者的連線,使用者與使用者的連線。
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群體,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讓每一個階段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圈子,都能獲得優秀的內容輸出。
並且能像在學校裡找到自己同齡的同學一樣,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讓整個學習生涯都是有歸屬感,有溫度的!
-5- 我們4年的成績單
這4年,我們幾乎沒有投過線上的廣告,更不要說去做一些戶外硬廣,我們始終認為學習是個慢且重的事情,只要做好以上3件事,基於我們8年的社群沉澱,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使用者的認可的。
那我也彙報一下我們在幾乎沒有外部推廣的情況下,這4年取得的一些成績:
這份成績單不管是在網際網路的創業大潮中還是教育機構的排行榜上都是不算出彩的,但是我們依然很開心。
因為4年來,我們沒有感到過迷茫,做教育,做社群是一件讓人感到暖心、有成就感的事情。
看到使用者一步步的成長,看到設計的課程真正的幫助使用者解決了問題,看到4年了我們的老師團隊沒有一個退出,堅持和我們一起將起點學院越做越大。
我們除了感動和感謝,更多的是從中獲得了前行的力量,讓我們走的每一步,雖然很慢,很艱辛,但是內心無比踏實!
-6- 未來,一所沒有圍牆的網際網路人的大學
4年對於一個致力於“學習”的社群,其實只算是一個起點,未來我們希望能為網際網路人打造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第一,網際網路人的大學:讓不止是產品經理的同學能夠在我們的社群裡學習成長,還希望更多網際網路職位的同學也加入進來,一起成長。
第二,100所企業大學:未來三年希望聯合100家面臨轉型和需要打造網際網路團隊的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大學,幫助更多企業轉型升級,賦能員工成長,打造網際網路人才梯隊。
第三,校園成長計劃:希望能將我們優質的課程提供給學校,幫助想步入網際網路的同學更早的做好職前的學習,少走彎路。
最後,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優秀的人向優秀的人學習,希望我們能一直陪伴和見證更多網際網路人的成長。
為了感謝四年來所有陪伴和支援起點學院的同學們,我們舉辦了一個四週年線上感恩大促活動回饋大家。
這次會送出價值15萬元的2019年起點學院課程免費通票,活動聯絡方式@NANA 微信/Tel: 1868221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