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報道】002號 - 譯學館
譯學館
創始人 王磊
採訪 丁丁
編輯 老王
快報道:譯學館是做什麼的?
王磊: 。譯學館是匯聚了全球優質知識內容的終身學習平臺我們都知道,要接觸國外的知識,語言是最大的障礙那麼,譯學館在做的,就是藉助翻譯的力量打破知識傳播的障礙,為愛學習的國人提供一個新的學習平臺。通過譯學館提供的線上翻譯工具,譯者們可以輕鬆又方便的通過手機APP和瀏覽器來完成視訊翻譯任務。
譯者通過譯學館來翻譯,觀眾通過譯學館來學習,平臺不斷的引進國外優質的知識視訊,這構成了屬於譯學館的內容小生態。我們的產品模式是譯學館APP和網站,採用“前店後廠”的模式。
對於普通的Ç端使用者來說,譯學館就是一個知識類視訊平臺,平臺上視訊的翻譯都由譯學館的註冊譯者提供;對於譯者來說,譯學館是一個工具型的社群,可以幫助譯者進行協作翻譯,還可以幫助語言愛好者學習翻譯技巧。
除了直接可見的產品,我們還有做線上的付費課程,這是我們平臺提供的服務,也是現在可選的一個商業模式。我們選了一些國外優質的課程,在跟老師簽約拿到版權後,將視訊交給譯學館的譯者來翻譯,我們再把翻譯好的課程分發到各個平臺。

↑普通使用者能夠看到的視訊介面

↑註冊譯者後能夠看到的介面

↑譯學館的譯者可以在社群內進行交流
快報道:譯學館這個產品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王磊: 譯學館APP是從2015年9月開始做的第一版產品只上傳了少量視訊,主要為譯者提供了一個協作的工具在上線之後,因為譯學館本身產品創意很好。 ,被應用市場推薦而積累了第一波譯者,也是我們的種子使用者。
最初譯學館的定位還是公開課視訊平臺,當時讓平臺譯者翻譯的也是時長較長的公開課。雖然翻譯這些公開課難度高而且費時間,還是有一些譯者願意嘗試,這讓我們覺得譯學館真的有價值,也讓我們堅定地想做下去。
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發現公開課這一類的長視訊難度大,譯者很難堅持,因此,在2016年,我們將重心移到了短視訊,當然定位沒有變,還是知識類視訊+譯者工具型社群。
快報道:很多字幕組也在做國外視訊的翻譯,相較於字幕組而言,譯學館的優勢在哪裡?
王磊: 字幕組需要組內高度配合,往往由組長來組織和協調組內工作,一旦組長不上心,這個字幕組就散了,所以大部分字幕組存活時間都很短,並且嚴重依賴於參與者的能力,整體上效率比較低。
我們是把譯者之間協調的工作放到自己開發的系統內,社群內的譯者通過我們線上的系統進行合作,在移動端就可以直接翻譯視訊,穩定性和效率都會更高。並且隨著平臺整體翻譯量的不斷積累,我們的這套系統還在不斷迭代,效率越來越高。
快報道:現在平臺有多少譯者是專業的譯者佔多數嗎?
王磊: 。平臺的註冊譯者有兩萬多我們的譯者都是有一定語言基礎並且對翻譯這件事有興趣和熱情的人,專業的譯者其實不會來我們這當然註冊譯者也不是無門檻的,我們建立了一套稽核體系,以保證稽核通過的譯者都能達到一定的語言水平,另外,平臺上也有培訓課程,可以幫助語言愛好者學習翻譯的技巧。
快報道:兩萬多的譯者都是怎麼獲取的用了什麼樣的推廣方式?
王磊: 。都是自增長,我們沒有花錢推廣過2017年,我們拿到了小米應用市場的“金米獎”,被小米強力推薦2018年,一些微信大V自發推薦了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流量都是這麼一點一點積攢來的。
其實,無論是我們翻譯的內容還是社群中的譯者,達到現在這個體量,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你會發現現在跟我們類似的產品幾乎沒有,這是因為當初做同類產品的幾個團隊只有我們挺到了現在,加上我們的產品和內容都比較紮實,能夠留住使用者,慢慢就形成了良性迴圈。
快報道:譯者的主要訴求是什麼怎麼留住他們?
王磊: 。譯者的主要訴求有三方面一是這些人有學習的訴求,常規的背單詞,做題無法滿足他們,而翻譯是沉浸式的學習,通過翻譯來學習進步會更快;二是對於愛好語言的人來說,在翻譯的過程中他們能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樂趣;三是可以跟喜歡自己翻譯作品的使用者互動,最後這一點還是我們需要加強的。
在譯學館平臺上,譯者的大部分訴求能得到滿足,這是他們留下來的主要理由。另外,為了激勵譯者,我們還做了內部積分體系。譯者對平臺的貢獻越多,獲得的積分越多,積分累計到一定程度可以兌換禮品。
快報道:平臺的內容是由譯者自主選擇,還是由您的團隊進行選擇怎麼把控內容質量?
王磊: 。內容上面,譯者會根據我們給出的定位推薦內容,我們團隊負責最終稽核內容質量也是一樣的流程,譯者提交的翻譯內容會先由資深譯者小組稽核一遍,最後由我們自己的團隊稽核。
快報道:平臺已經積累了多少內容?
王磊: 現在有1.4萬條視訊,覆蓋30個品類,累計時長近萬小時,已逼近頭部大平臺的數字對於我們這樣的初創小團隊來說,資料量已經在行業中算相對領先的了。
快報道:付費課程這塊業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的?
王磊: 從2017年年年底開始準備,2018年年初正式上線。
快報道:在2018年之前,譯學館都靠團隊的自有資金維持嗎?
王磊: 2015年和2016年,我們是有外包業務的,當時是靠外包的收入來維持譯學館的業務。在2017年初,我下定決定解散了外包團隊,只留下我們最核心的初創團隊。整個團隊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硬挺了一年從2017年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嘗試摸索變現的方式,在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覺得還是要圍繞譯學館最核心的資源-譯者來變現,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知識付費業務。
快報道:??付費課程都選擇了哪些品類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品類運營一年之後的資料如何?
王磊: 。我們選擇的都是技能型課程,比如攝影,程式設計和設計之所以選擇這些品類,是因為我們在全面看了國內的知識付費課程之後,發現通用型課程-比如職場課,情感課等已經被做濫了,我們就選擇了相對垂直的技能型課程。資料方面,2018年,我們上線了40門課程,實現了100萬左右的收入,整體上是微盈利的狀態。
快報道:您在創業之前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王磊: 。我在創業之前一直做技術相關的工作,6年專業技術崗位,2年產品崗,1年技術管理崗,最多管理過40人的產品,技術,專案團隊從2004年自己寫程式碼,到2013年創業,近十年的經驗都與技術研發類專案有關。
快報道:從技術圈到譯者圈,跨度還是很大的,您是怎麼想到要做譯學館這個專案呢?
王磊: 。譯學館這個產品最初是瞄準了我自己的需求我喜歡瀏覽一些國外的知識類視訊,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這些視訊翻譯成中文的速度很慢,知識傳播的實效性差當時就想能不能開發一個工具性平臺,讓這個平臺在提高譯者翻譯效率的同時,又可以讓使用者更快看到翻譯好的知識類視訊。剛好,我當時也正帶著團隊在尋找合適的創業機會,就做了譯學館。
快報道:介紹一下譯學館的團隊?
王磊: 現在團隊有4個全職,3個兼職,核心人員同時也是創始團隊有3人我們3個人一起從做外包一直挺到現在,大家的創業心態都還是很好的。
快報道:現在的融資計劃是怎麼樣的?
王磊: 。我們去年剛剛盈利,資金的風險不大,但還是計劃融資200萬人民幣,出讓10%的股權目前我們自己的少量利潤不夠讓這件事跑得更快,所以還是需要引入新的投資。
接下來需要的資金主要用在兩方面:一是增加付費課程的數量,今年我們會將課程增加到100門,獲取課程版權和讓譯者對課程進行翻譯都是需要資金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考慮在譯學館APP本身的運營和推廣上做少量的投入,主要是把團隊組織再搭配得更健全合理。
想要認識文中創業者求合作聊投加入團隊
快來撩小編
微信/電話:1870107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