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拼房應用亂象:除了約嗎,還有哪些擦邊球和暗示?
本文來自於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 高寒
有時候,“約”文化在某些創業者手裡,總是能被包裝出紛繁複雜的花樣來。

隨著近期輿論對於共享單車行業的反思和嘆息,過去兩年來這輪共享大潮的波瀾壯闊似乎已經遠去。然而,就在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等明星專案逐漸黯淡,共享雨傘與共享移動電源無人問津的時候,一些諸如“異性拼房”類的共享,又沉渣泛起。
這些應用,究竟是想涉足共享經濟,還是想通過“約”P擦邊球把所謂的線上紅利匯入到線下?
眾多拼房共享應用沉渣泛起
前不久,一款名為“睡睡”的同住拼房App 讓這個炎熱的夏末又增添了一絲浮躁。
8月22日,已經有半年多沒有更新的同住拼房官方微博突然發問,同住拼房的App“睡睡”上線了,並告知安卓和iOS 使用者可以在各大應用商店以及官網下載使用。
然而多位曾使用過該APP的使用者告訴懂懂筆記,這個APP的使用體驗和意圖,充滿了“約嗎”等性暗示的伎倆。
“我註冊該平臺後,幾分鐘內就有三十多個名男性使用者加入心儀。其中有好幾個人對我提出性暗示的邀約。一名男性使用者在拼房說明裡直接寫上‘要小姐姐暖床’。”使用者曾婷(化名)告訴懂懂筆記,她前不久去上海和杭州旅遊之前在應用商店下載過這個軟體。
“有個人直接提出了發生關係的要求,稱他已經開好大床房讓我直接過去,並表示他可以出全部房費不用我出拼房費。還有男性使用者表示‘隨時可以等我出差過去時一起睡’。”曾婷對此義憤填膺。
開啟“睡睡”App,首先看到的就是帶有曖昧色彩的宣傳標語。

APP介面由三個板塊組成,包括“拼房”、“釋出”和“我的”。其中,“拼房”板塊呈現“同住推薦”和“待拼列表”,使用者釋出拼房需求後,可在這一介面看到拼房資訊,系統也將在這一板塊,推薦拼房物件。有人匹配拼房後,系統會發來通知,稱“被心儀”。
“這個平臺的拼房規則為釋出需求時,使用者僅需選擇拼房日期、地區和價格範圍。分享床位時,使用者則僅需填寫拼房日期、酒店和拼友價格。釋出完畢後,系統會智慧推薦20名拼房使用者,使用者可以選擇“加入心儀”或“不喜歡”。當兩名使用者相互心儀,則可以開啟聊天功能,溝通訂酒店事宜。”曾婷告訴懂懂筆記。
在篩選條件頁面有一則“溫馨”小提示:“僅限雙床,同性請AA,異性拼房男士適當降低價格提高競爭力。曾婷質疑道:”不知睡睡官方所謂的“競爭力”指的是什麼?
懂懂筆記發現,在睡睡APP上釋出的拼房帖子中帶有大量的明顯的性暗示內容,比如“只要女生,你懂的”““女生免單,幫你暖床”等等,也有一些女性使用者發出“求約”“加WX私聊”的暗示帖子。

“最初平臺只做同性拼房,上線異性拼房後,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否會有一些特殊職業的女性混進來發布一些涉黃資訊,因此每天都花大量精力去稽核,包括女使用者的照片資訊和專案說明。”從一些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睡睡APP創始人吳旭陽曾這樣公開表示。
然而吳旭陽所說的並沒有兌現,這款軟體幾乎從介面開啟到整個拼房流程結束,每一個環節都帶有性暗示的引導,實際上已經成為約P和各種性暗示社交的集合。
因為遭到大量使用者投訴,9月8號之後睡睡APP已經在各大應用商店全面下線,但部分安卓使用者仍可以通過掃碼或網路連結的形式下載該款APP。
這並非是吳旭陽的共享拼房應用首次遭遇下架。在今年初,“同住拼房酒店共享床位”小程式上線時,吳旭陽作為創始人就曾表示,之前關於應用的曖昧廣告已全部下線,異性拼房的功能在新版本(第一個版本已經被下架)不會出現。但第二天這款小程式就因為“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資訊”被微信官方暫停服務。
有些創業者琢磨拼房和共享住宿,似乎從一開始就已經扎進異性這個死衚衕裡了。
其實在睡睡之前已經有多個同住拼房類的應用出現了,它們的情況與睡睡相比有過之而無及。
2015年初,一款名為芝麻拼房的APP軟體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高調上線。 而在2016年2月芝麻拼房官方釋出的文章則聲稱:上線半年以來,APP使用者註冊量已達到5000人,未來將採取與酒店分成的方式獲取盈利。
但有媒體發現,這個”芝麻拼房“微信公眾號早已無法進入,安卓和IOS的APP商店中也不見其蹤影。
而在蘋果應用商店中,拼房同住類產品並沒有消失,比如“趣住”和“湊湊”。

懂懂筆記發現在這些拼房平臺上,一些男性使用者釋出的拼住資訊,有的是直接標註只限女性,有的則會寫明“如果是女性同住可以免房費”。而在拼房應用的的一個聊天室中,部分使用者的聊天記錄更是不堪入目。

被利益驅使的創業野望
共享拼房,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從草莽中出發的。
和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一樣,吳旭陽在推出睡睡APP之前也曾經給自己的創業靈感包裝了一個美好的源頭。他表示自己經常出差,在陌生的城市酒店裡感到非常孤獨,於是就開發了“同住拼房”線上拼酒店平臺,想要讓出行者住更好條件的酒店並攤薄住店成本。
回看睡睡APP的誕生和反覆上架、下架,其實就是吳旭陽與微信管理平臺之間一部“貓捉老鼠”般的紀錄片,而它不斷死灰復燃的重生讓人清楚看到背後裹挾的利益驅動。
2018年1月,同住拼房在微信上線了“酒店床位共享”小程式,提供的專案是“異性拼床”服務,微信官方將其下架。
一週後,“同住拼房酒店共享床位”小程式新版本上線,次日微信官方又一次對其強制下線。
2018年6月,這次小程式的名字改為“睡睡酒店拼房沙發客”後再次上線,同時取消了使用者註冊和稽核步驟,點開就能使用,註冊後只要花1分錢就能得到拼房者的電話號碼。於是,再次被封。
微信走不通,同住拼房只好另闢戰場。於是2018年8月22日,同住拼房的App“睡睡”直接瞄上了應用商店,告知使用者可以在安卓和 iOS 的應用商店裡直接下載。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吳旭陽對於在微信上“屢屢受挫”的回答耐人尋味,他聲稱自己非常看好微信渠道,但總是被下線,言下之意是團隊的經驗不足: “App開發和運營不是很大的產品,會內耗太多,團隊也沒有相關經驗。”
其實吳旭陽面對微信的多次下架仍然不肯放棄,看上的無非是同住拼房類應用背後的那些肥碩利潤。
“睡睡盈利來源為從每個訂單抽傭10元,並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為每筆訂單繫結20元意外傷害保險(拼房雙方每人10元)”。訂單繫結的意外傷害保險,顯然暴露出拼房潛在的風險,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而吳旭陽對拼住同房的盈利分析,也說明應用背後的“有利可圖”。
吳旭陽曾宣稱稱睡睡APP實名制註冊的使用者高達80萬人,客單價 100 餘元,9月初其單日拼房數量就已經達到3萬多單。也就說該應用在9月8日下線之前,其每日的佣金提成可達到數十萬元。
但吳旭陽沒有透露除了佣金外的另一部分隱蔽收入:也就是使用者充值會員的費用。
有媒體曾曝光,今年初睡睡APP的小程式在遭到使用者投訴後,新推出的睡睡APP並沒有真正取消“異性拼床”,只是把這個功能做得更加隱蔽——即使用者在設定欄裡,如果選擇拼房物件的性別為女性,系統就會提示“僅支援鉑金以上會員”。這種設定的背後目的,無非是暗示如果使用者想拼女性房客,就要付費成為鉑金會員才可以繼續“遊戲”。
通過媒體的披露可以瞭解到,平臺上推出的半年79元的鉑金VIP會員,可獲得異性拼房許可權(無限次異性推薦),而年費299元的鑽石VIP更可以享有與“對方直接溝通”的權利,真可謂付的錢越多,獲得瞭解異性訪客的能力就越大。

由此可見,當初手握80萬的使用者,讓他們充值79元的鉑金VIP與299元的鑽石VIP,才是吳旭陽最看重的收入來源。
別拿生命的代價去測試“豔遇”
諸如睡睡APP這樣的拼房應用,所謂的“實名認證” 也都是由使用者自行填寫姓名、手機號以及身份證號等資訊,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安全保障。從該應用的“免責宣告”中也可以看到,應用平臺只是“資訊對接”者,不會承擔使用者和酒店方的任何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實際上應用對於拼房者的身份資訊核對工作,完全不在監管之下,全憑使用者自己判斷。

可以說,所謂的拼房應用完全繞開了目前的酒店登記資訊系統。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規定,旅客不得私自留客住宿,或者轉讓床位,旅館接待旅客住宿,也必須登記。一旦資訊登記混亂,就會放大不測的風險。
一個真正的共享類應用應該是在平臺、第三方以及法律等多重監管下良性執行的產品,顯然目前的拼房同住類產品都“完美”地避開了各方面監管,而吸引你的,或許只是一個充滿虛假資訊和風險的偶遇與刺激。

這類拼房APP往往會勾畫一個美好的願景:低價、高品質,還有共享、節約、環保的理念,但是骨子裡總是抑制不住想用各種性暗示去跳動人們的神經。對於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下,喜歡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來說這些噱頭確實很有吸引力。然而,精緻的包裝裹著充滿誘惑情色暗示和各類監管漏洞,不安全因素時刻可能發生。
這種拼房,你會去住嗎?你會拿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去賭所謂的共享拼房嗎?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