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人麗妝將再次嘗試IPO 過度依賴電商曾遭質疑
4月27日訊息,在首次衝刺IPO失敗後,麗人麗妝再度接受上市輔導。近日,廣發證券公示顯示,廣發證券作為麗人麗妝上市輔導工作的輔導機構,對其進行股票發行上市前的輔導,該輔導備案已於2018年11月8日在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登記。
截至目前,麗人麗妝IPO輔導工作已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了輔導計劃的目標要求。也就是說,麗人麗妝將再次向證監會提交招股書。
資料顯示,麗人麗妝成立於2010年5月,主營業務包括化妝品電商零售、品牌營銷服務和化妝品分銷,擁有希思黎、雪花秀、蘭芝、施華蔻等五十多個全球知名品牌在中國的正品授權。其中,化妝品電商零售業務貢獻超九成銷售收入,而這九成的收入,主要是通過品牌授權,在天貓平臺開設品牌官方旗艦店的模式銷售產品獲取。
簡而言之,麗人麗妝電商零售業務主要以買斷銷售模式為主。可以理解成化妝品品牌的經銷商,只不過渠道變為天貓平臺,也就是“線上專櫃”,公司利潤來源是銷售價格與採購成本及期間費用的差額。
而背靠阿里平臺,麗人麗妝也一度做得風生水起。往年財報顯示,2013年其銷售額突破3億元,單是2014年雙十一期間就完成了2億元的銷售額,2015年雙十一期間銷售額更是將近5億元。根據此前的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度和2017年1-6月,麗人麗妝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億元、12.2億元、20.2億元和12.1億元,其中,麗人麗妝的化妝品電商零售業務收入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91.54%、92.89%、95.52%和94.69%。
但正因如此,麗人麗妝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2016年8月,麗人麗妝首次向證監會提交招股書;2018年1月,麗人麗妝出現在IPO被否名單之中,原因是麗人麗妝單一平臺模式、返利風險、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增幅不匹配、是否存在利潤調節行為等問題存疑。
據《電商報》獲悉,發審委對麗人麗妝的質疑問詢中,第一條就提出,“請發行人代表說明發行人與阿里巴巴在平臺運營服務、廣告推廣費用、推廣活動安排、搜尋排序及其他交易條件方面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一致等3個問題。”
招股書顯示,從2014年~2017年上半年,麗人麗妝向阿里支付的廣告推廣費用分別為0.73億元、1.15億元、1.71億元及0.61億元;支付平臺運營費用分別為0.34億元、0.61億元、0.88億元、0.66億元,二者在公司的支出中佔比很高。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入駐天貓和淘寶,排名競爭越激烈,麗人麗妝支付的廣告費及平臺運營費只會越來越來越高,但麗人麗妝銷售收入中電商佔比超過九成,也沒有自有品牌,平臺和品牌商都成為了影響公司經營的主要因素。因此,麗人麗妝單一的渠道發展策略遭到資本市場質疑是否具備可持續增長能力。
在首次IPO失敗後,黃韜曾表示,麗人麗妝衝擊IPO無成敗之說,只是緩一緩。而在這“緩一緩”的過程中,麗人麗妝開始嘗試佈局線下,牽手韓國品牌Cellapy,初步計劃今年底擴充套件到1000家門店,明年突破3000家。
顯然,麗人麗妝也在擺脫對電商平臺的“依賴症”,但目前來看發展瓶頸尚存,盈利模式依然較為單一,線下店擴張也還需時間打磨,此次IPO之路成功與否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