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羨慕996的勞動者 | 商業故事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如果工作僅僅意味著被奴役,勞動者的價值又是什麼?
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
“996”的工作模式正在催生現代城市的新型景觀:寫字樓中嵌入各式餐館、健身房,各種福利誘惑著職員延長工時。班車線路滲入東南西北各住宅區,上百輛大巴車準點搬運“社畜”。成片寫字樓燈光徹夜不息,日與夜的界限在此變得模糊。
以“效能”為篩選指標的人類迭代正在進行中,被視為“低價效比”的人群被大幅辭退。 當他們無法同極速前進的商業巨輪乘風破浪,當他們不再是企業家這位船長的“兄弟”時,船長許諾的新大陸也隨之化為泡影。
沒人願意做無謂的犧牲品。一場名為“996.ICU”的抗議活動從程式碼分享社群GitHub延伸至整個中國的網際網路界。以程式設計師群體為首的僱員們自發叢集,發聲抵制加班文化。
抗議聲中,有一群人輕聲低語: 996多幸福啊。至少,它還留有空隙。 他們身處網際網路之外的加班重災區,毫無邊界感的工作像猛獸吞噬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也曾試圖這樣緩解焦慮:戴上耳機,逃到一首歌的空隙裡喘息。花三四十分鐘走幾公里的路去吃一頓飯。在燒烤攤一瓶接一瓶地喝悶酒……剝離了意識、情感、尊嚴,他們在臨界點自我懷疑:我是機器人、野人還是行屍走肉?
投中網商業深度採訪了來自廣告、建築、石油、醫療四個行業的從業者,以下是他們的自述。在五一勞動節這一天,他們的困惑尤其顯得無可奈何: 如果工作僅僅意味著被奴役,勞動者的價值又是什麼?
領導說,你等我先辭
曼曼 (從業五年)
廣告營銷品牌策劃
我們不是996,我們24小時待命的。
客戶任何時間都會提需求,有的會卡下班的點給我們下brief(創意簡報),說第二天早上上班就得見到東西,我們只能加班寫。有的你跟他核對東西到晚上11點,他突然又給你提個需求,你就得寫到凌晨一兩點。有時候整個組一起加班。客戶第二天趕著要,頭天晚上就得頭腦風暴,開會開到凌晨四點。也有熬不住的,找個沙發躺著睡。五點回家,一上車就睡,回去不洗漱,直接上床躺著。
這麼熬特別傷身。身體已經亞健康了,以前感冒喝點熱水就好了,現在感冒十天半個月才好。有段時間我每週至少要去做一次盲人按摩。不做按摩根本撐不下去。再就是吃,一天四五頓,我特別愛吃甜食。特別焦慮的時候我就聽大張偉,聽“倍兒爽”那種歌我心情能輕鬆點。
底線?沒有底線。客戶永遠都是對的。他想什麼時候要方案就什麼時候要,想否你就否你。 不管他們說什麼,我就回“好的”,沒有表情沒有語氣詞。別想著跟他剛,沒用的。客戶都是按專案給錢的,不是長期合作關係,得哄著。
最好就是客戶心情好。有次我們過稿過得特別快,我們猜那天客戶比較高興,就趕緊把東西都給他過。 沒有客戶把你當朋友。我們就是客戶的一條狗。
之前有個客戶比較挑,給她做了十個版本,一個一個給的,都不滿意。最後這事兒推到他領導那去了,他領導挑了一個,說這個挺好看的。完了他回頭就說“誒這個我之前好像沒看到過哦?”這種我們也沒辦法。
有段時間我都麻木了,感覺自己就是行屍走肉。怎麼說?就是我感知不到我自己。一個專案過來,我就做,很麻木,像個機器人。
這些話我都不敢和我爸媽說,說了他們就會讓我回老家,幹嘛呆在北京呢?他們還是想我有個鐵飯碗。他們覺得等我年紀大了,體力不支了,公司就會把我踢掉,到時候就沒那麼好找工作了。

北京午夜。
現在體力確實是拼不過95後了,他們比我們能熬。我也得考慮以後,現在單身天天加班無所謂,將來要結婚生孩子,不可能再這麼拼了。聽說我們這裡有個組,原先都各自有物件,後來過了半年、一年都分手了,分了以後就“內部消化”,加班加多了有感情。
上一家公司加班也很頻繁,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至少還有個週末。(來這家公司)也不後悔吧。 我一個同事說得特別好,“工作本身就是不掙錢還耗時間的,它唯一的好處就是攢資歷攢人脈。”拿它當投資來想,我就能想開一點。
我也提過辭職。之前有段時間專案特別多,客戶又很事兒,真的是暗無天日,感覺撐不下去了。 我就和領導說我要離職。領導說,你等我先辭。 不過她這一走,我辭職的心就有點冷了。因為她走了我們組就要被拆掉了,我覺得可以去個輕鬆點的組。
選組的時候我是特意觀察過的,有個組經常早上人都很齊,說明他們頭天晚上都沒加班。轉到這個組之後就稍微好一點,有時候都可以做飯了,週末還可以去上一些體驗課,就覺得好幸福。也有人挑強度最高的組,他們才畢業,年紀小,會特別希望能快速成長。也有很多朋友的朋友推簡歷給我,想來,大家都想拿這當跳板,以後有機會能去甲方。
我覺著(這個公司)就是圍城,沒進來的想來,來了的想出去。當時我也和他們一樣,想來大平臺。現在覺得都是浮雲,以後哪個工作賺錢我就去哪個。996也行,還是趁年輕再拼一把。但最多也就拼這幾年吧。我現在也在考慮學中醫,就是想學個越來越吃香的行業,營銷公關這類工作我感覺還是吃青春飯。學中醫也可以自己調理身體。
如果以後真的走,我可能還是會裸辭吧。我還是想好好休息,體會那種沒有人再@你、安靜的感覺。
有人煙的地方我還覺得自己是個人
翔一 (從業三年 )
物探
我們算是007吧,做物探的經常要去沙漠、山地。 反正去到那兒你就與世隔絕了,除了工作就是吃飯睡覺。
我是幹了三年辭職的,這是我第一份工作。我學的是物探專業,畢業之後去做物探——聽上去就是很順理成章對吧?我辭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國企畢竟是鐵飯碗。也不可能瞞著我爸媽,一個公司的,今天辭職,明天就知道了。跟他們也說了很多次,一直勸我別辭,後來他們自己轉過彎來才答應的。
當初選這專業肯定是受家裡影響,自己談不上喜歡不喜歡。本來想報地質,王牌專業,就業面廣。沒錄上,就去了物探,也是好專業,在學校排第二。物探,你就理解它是個“探頭”,你要開採石油,第一步就是“物探”,去踩點、測量排列、放工具。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來分析地層資訊,後頭的人才能去開採石油。
我們在學校主要乾的是腦力活,學怎麼處理資料,但真的去上班,很多時間就是幹體力活。每隔五十米就測量一次,這都是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沒有機器人、也沒什麼代步工具,就是純靠人力,很機械。
我最開始就是在沙漠,每天走15公里,必須得走完,走不完你回不去。比如說我們今天的測量範圍是從a點到b點,車從營地把你拉到a點,它下午就開到b點去,等人到了再給拉回去。所以你跑不掉的,累了扛不住也得扛,沙漠裡一定不能掉隊。一天爬十幾個坡,爬到坡上就可以呆一會兒,上上網,下去就沒有(訊號)。

沙漠傍晚。(攝影:李桐)
我們就住帳篷,8個人一間,夏天沒空調,冬天有個暖爐吧,勉強能取暖。帳篷裡反正乾淨不了,都是土,一跺腳就一屋子灰。沒地方洗澡,也沒餐廳,吃飯就是去一個房車前頭排隊,零下30度你也得排。吃飯就算是每天的娛樂了。其他沒什麼娛樂。 比較奇特的娛樂可能是玩老鼠吧。沙漠裡經常有老鼠,我們就把它的路堵住,看它往哪走。
父母基本上都是安慰我,他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我一般在外頭都是一呆一兩個月,我小時候也經常見不到我爸,差不多一個月見一次。經常他回來,我已經睡著了,等我起來他就走了。
有因為這種工作離婚的。出去幹活,二十天一個月,家裡出了點啥事也都不知道,老婆出軌,太多了,從小聽到大聽膩了。
我反正受不了這麼一直在外邊。每次在無人區,心態就容易崩。如果有村子還行,有人煙的地方我還覺得自己是個人,不是個野人。
實在受不了,我就去坡上看小說。那種熱血一點的。第二天早上心態就能好點兒。專案到三分之二快結束的時候我就會開始倒數,再過多少天就能回家了。
其實大家都覺得苦,90後可能有跑的,70後再辛苦也不會跑,再怎麼也是鐵飯碗。福利待遇還是很不錯的,五險一金交的比例很高,我那時候稅後拿十萬多,收入還算可以。反正和父母說了很多次,後來2016年他們也同意了。也是因為我副業幹攝影,收入基本上和稅後工資持平了。所以我有底氣,不是裸辭。
辭職那天我就飛到西安去跟朋友談攝影業務了。我感覺這段經歷鍛鍊了我的心態吧,但讓我再來一次,我打死也不幹這種艱苦的事兒了。
不過,如果是為了拍照可能會不太一樣。以前在沙漠裡拍照,也會睡車裡,熬上十天半個月。我覺得人生的意義是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果時間能重來一次,我大學就會去學攝影。
隊長瞠目結舌,他完全沒預想到一個同事能理直氣壯地跟他說不加班
黑貓 (從業8年)
岩土工程師
我是岩土工程師,在建築設計院工作。岩土工程師主要負責工程專案前期勘察,所以經常要跑工地。 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白加黑:白天跑工地,晚上在單位加班。
我是2010年進的設計院,那幾年是國內專案建設最紅火的時期。每個人手上都有好幾個專案,一個專案二十天,幾個專案滾著來。一個月少的三四個,多的六七個,晚上10點前基本是沒人走的,經常有人通宵。按規定,我們是五點下班。到了5點廣播就會放歌,就像學校打下課鈴,但基本沒人動,都跟沒聽見一樣。
專案多得加班,專案排期緊也得加班。我們設計院是乙方,施工單位是甲方,工期是甲方定的。有時候會倒排工期 ,比如說專案要求2020年1月完成,他就往前倒排期。一個專案勘察最快要20天,但他只給你10天,那就只能加班。
人加班,機器也加班,不然就協調裝置。比如原來需要5臺鑽機,工期一壓縮,就得同時聯絡20臺。這些鑽機可能不是那麼標準化,用資料的時候就提心吊膽。哪些靠得住,哪些靠不住,人得分辨。

溪邊岩土。(攝影:李桐)
甲方催工期,說白了就是想快點施工賺錢,他們和開發商是穿同一條褲子的。但我們乙方在技術上必須要把好質量關。畢竟他們後頭施工是要照著我們前頭資料來的,工程出現問題負責人是要坐牢的。
身體方面還行吧,這點苦都不算什麼,主要是精神壓力大。脾氣變得很差,愛抱怨,一點小事就和老婆吵架。我女兒是2014年出生的,每次我回來她已經睡著了,她還沒醒我又走了,都說不上什麼話。 有一年十一長假我印象特別深,老婆帶女兒回孃家了,我一直在加班,一天都沒休息。我就坐在辦公室,心情特別差,感覺我工作是為了什麼呢?
那段時間也很焦慮,晚上經常失眠。太焦慮了我一般就出去走走。走 三四十分鐘,去很遠的地方,路上什麼都不想,只管走。可能只是去買一個包子,吃一頓飯,走一走我心情就能好點兒。 最後那兩年我也想通了,如果一直做個乖孩子,聽領導的話,那這個狀態就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猝死為止。
後來我就佛繫了。領導有時候給我派專案,我覺著做不過來就拒絕。甲方施工單位要是工期不合理,比如三天就要一個什麼,我就告訴他不行。他們罵我就讓他們罵。
我們那個時候單位有個群。加班是沒加班費的,但會管一頓飯。所以每到下午4點鐘,群裡就會有個人統計:哪些人加班,就在群裡報名,一塊定個加班飯。一般他們定的都是大魚大肉,我有段時間吃素,也不想吃那麼油,就不報。我領導就發現了。有回他吃飯就和我同事說:“ 你看他天天也不加班,這是工作量不飽和,有問題。 ”
事後我隊長還來和我聊這個事兒。其實我那段時間是在加班的,晚上基本上七八點才走。但我就覺得特反感,我就直接跟我隊長說:“我從今天開始就不加班了。能不加班就絕不加班。”我隊長瞠目結舌,他完全沒預想到一個同事能理直氣壯地跟他說不加班。
我就很反感這種“加班就是奮鬥”的文化。有些同事會覺得他就該加班,好好表現,不能辜負領導的信任。可能在他們眼裡,我就是不思進取吧。我覺得工作就是工作,我不想為了工作犧牲一切。 人生還有很多事兒值得去做,不能光在工作上耗時間。
住院醫生,就是“住在院裡”
劉同學 (從業三年)
住院醫生
我是醫學院研究生,也是住院醫生。現在醫學院實行5+3的培養機制,就是上5年本科,再到醫院當三年住院醫生,就算完成研究生學業。
我們工作是857吧,理論上是這樣。我一般早上八點到醫院,如果沒有手術,就交班、查房,瞭解病人情況,給他們換藥、看化驗單。閒的時候十一點半能下班,下午兩點半上班,上到五點半。但這屬於理想情況,一個月可能就兩三次。一個星期有三天都要做手術,早上必須七點半到病房,查完房就上手術,什麼時候下手術就看運氣。快的晚上六七點,晚的到凌晨。一個月至少值4天班,從早上8點值到第二天8點。
手術是最花時間的。我們手術前都不喝水,不用去洗手間。一般早上吃個早飯就去開刀,中間有人會幫忙給我們打飯,但中途也不能下手術檯吃。 一臺小手術兩三個小時吧,大一點的七八個小時,做完再吃飯。低血糖的不會來當外科醫生。
每天做多少臺手術是各科室自己決定的,最多的一天開四五臺,基本上沒有時間空隙了。我最開始都是做輔助,做拉鉤和縫皮。就是把切口拉開,暴露視野,等手術結束再把切口縫起來。大手術主要是要花時間做修復。切東西是很快的,但要恢復它的原始結構就很慢。我記得有臺手術是要切除腫瘤,涉及的範圍特別廣,整個骨盆切掉一大塊再做重建,花了有七八個小時吧。
另外就是值班了。值夜班基本上沒睡過。晚上來急診的特別多,12點來開刀,一開就開到凌晨三四點。再就是病房病人出現緊急情況,比如腹腔出血,那就要立刻處理。

手術排班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住院醫生,就是基本上“住在院裡”。我們住學校宿舍,離醫院也就5分鐘,有時候有急事打一個電話我們也就去了。
有時候也會覺得不甘心,勞累程度和報酬完全不成正比。之前社會上也有很多醫患矛盾傷害醫生的案例,心裡也會很煩悶。每個月也有那麼一兩次吧,月經式的喪。我就會自己去燒烤攤喝酒。如果找人一塊我就容易話多,我也不喜歡老給人說一些苦悶的東西,有些事悶一悶就過去了。
其實住院總醫師更辛苦,一星期6天24小時都要待在值班室。我們以後就是做住院總醫師,跑不掉的。這是成為主治醫師前必須要經歷的。
等畢業了我會去另一家醫院,整體比這兒好一些,也是公立醫院。頭幾年還是在公立醫院熬吧,私立醫院不太專業。等資歷深了,可能會去私立醫院或者去美國。 美國的外科醫生其實勞動強度更高,凌晨就動刀。他們是簽約制,拿的是專案提成。 我們是大鍋飯,吃多少,拿多少。
除了醫學,我現在也想學一下計算機和法律。學計算機是感覺現在人工智慧發展得很好,以後可能也會影響到醫學領域。 學法律是感覺我們的權益被侵犯太多,現在的工作強度是完全不符合勞動法的。
我也考慮過不做醫生。如果醫患矛盾特別尖銳,真的讓我灰心了可能會轉行。現在年輕,還是想繼續做。因為病人。
我以前搶救過一個病人。那是個80多歲的老人家,病情已經到晚期了。當時搶救的時候是多器官衰竭,腎、心、呼吸功能都不行了。我們給他做心臟按壓,搶救了幾十分鐘,還是救不回來。真的結束那一瞬間,第一感覺是非常累,癱瘓在地上,放空自己。然後再去想自己的操作有沒有問題。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的眼神。眼睛是暗淡無光、灰白色的,我心裡其實還是很難受的。我們做醫生的都有一個目標,就是提高生命的質量。我會想再鑽研技術,即便攔不住病人走,也讓他更有尊嚴地走。
(編輯: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