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華為人年薪110萬?先看看華為員工的16項標準!
華為用行動踐行: 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近日,各大廠都發了年終獎,有疑似華為員工在網上爆料:自己2018年終獎發了91萬(稅前),扣了30多萬稅,加上股票、工資等,年收入突破200萬。

該網友還透露,自己在華為是19級專家崗、B+、入職7年,處於中等水平,這些收入包含了去年的年終獎、股票分紅、工資等。另一位疑似華為員工的網友也說道,17級年收入100萬,只有前輩一半的收入。
華為工資高,從來都不是祕密,但高成這樣,還是讓眾人著實羨慕!
根據華為年報,華為2017年工資薪酬費用106,851百萬元,按17萬員工算,人均年薪+福利= 62.8萬 。
2019年春節前,任正非在華為內部心聲社群發了007號總裁電郵,說“據2018年全年財報初估, 華為18萬員工,人均年收入可達110萬元” 。:

今年3月底,華為公佈了經畢馬威(KPMG)獨立審計的2018年年報,其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約合1052億美元),較2017年的6036億元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87億美元),同比增長25.1%,而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達到747億元。


無論從營收和淨利潤上來看,2018年華為都要遠遠強於2017年,所以相應的 員工分紅增多也是必然的事情 。
而且, 華為大部分員工持有公司股票 ,按利潤分成來算,收入令人咋舌!華為算是對員工很大方了~
人們喜歡標榜華為的工資,但標榜歸標榜,高薪也來自他們的奮鬥與付出。沒有努力,沒有付出,只想在家躺在床上數錢,這可能嗎?
員工說累,領導只說5句話

之前網上有一篇文章挺火,標題叫 “員工說太累,領導只說了這5句話.....” , 內容大概是這麼寫的:
第一句話:
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1、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所有現在的不辛苦,都是以前吃的苦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2、如果不改變自己,去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同樣的結果。
3、你是為誰工作?你是為自己工作!無論你是在我這兒工作,還是在別的店裡工作,都要記住,你是在為自己工作!多熟悉產品、多學一些知識,這都是別人拿不走的!
第二句話:
遇到問題,就說是別人的原因,怎麼進步?
1、不會承擔責任的人,就不會想去解決問題,就不會成長。
2、越會處理問題,收入越高。
3、無論在哪裡上班,都會遇見各種問題。
4、遇見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解決問題。會解決問題的人,必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收入自然會很高。
第三句話:
公司找你來就是讓你解決問題,若沒有問題你立刻失業!
1、公司不養閒人,找你來,是解決問題的。
2、凡是工作好做的,容易做的,那你的收入就不會高。
3、誰能解決問題,誰就是公司的骨幹,誰的收入就高。
4、搶問題解決就是搶錢。
5、行動力、執行力好的員工才是“懂事”的員工。
第四句話:
私下講公司不好,就是在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1、你會選擇不好的公司嗎?
2、你說公司不好,說明你就只能在這麼差的公司上班。
3、人都是自私的,誰自私小,誰就會成功。
第五句話:
你享受工作帶來的榮譽和收入,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委屈。
1、我們要保持責任和委屈大於榮譽收入。
2、你只能盡情地存在和盡情地釋放。
有些人一邊抱怨工作太累,一邊又羨慕別人家公司的高薪酬。聽聽任正非怎麼說:“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 “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華為員工高薪,來自業績和奮鬥

雖然華為員工收入令人羨慕,但考核極其嚴格。
對於個人績效評比,一般來說:10-15%考評為A,不超過45%的B+,40-50%考評為B,5-10%考評為C。如果考評為C,三年不能漲工資、配股,獎金當年為0,號稱“一C毀三年”。
做華為的員工也是不容易的,要成為優秀員工,做出業績,更是要付出努力。
一起來看看華為對優秀員工的16點要求:
1、重在參與,敢於向自己挑戰
任正非告誡員工,做一件事無論是否成功,你都要找到自己的那份感覺。只要你參與並與之拼搏過,你就是成功了,勝負無定數,敢搏成七分。
2、重視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
任正非說,做人要積極吸收別人的優點,對夥伴則應積極指出他的缺點。別人指出你的缺點,批評你的缺點實際上是在幫助你,希望你進步,如果你把這種幫助也放棄了,那就太虧了。
3、要善於歸納總結
任正非與員工座談時說,現在給你一把絲線,你是不能把魚給抓住的。 你一定要將這把絲線結成網,這種網就有一個個網點。
人生就是通過不斷地總結,形成一個一個的網點,進而結成一個大網。如果你不善於歸納總結,就會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掰一個,丟一個,你將沒有一點收穫。大家平時要多記筆記、寫總結,不想進步的人肯定就不會這麼做。不進步還不安分,牢騷怪話滿腹,這樣的人我們不接受。如果你不善於歸納總結,你就不能前進。
4、實事求是做職業生涯設計
強調員工要 “愛一行,幹一行”, 你不愛就別幹。同時“愛一行,幹一行”也要實事求是,要結合自己的專長和專業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員工進行了實事求是的自我職業生涯設計之後,就要用設計的目標去嚴格地要求和約束自己,使自己朝著目標走。
5、培養專家,不要“萬能將軍”
要求每一個人要對自己從事的一行熱愛、精通、超越,在條件許可、有充沛精力的情況下,可以多瞭解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周邊的其他業務的運作狀況與技能。華為強調,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不能提拔,學歷只是選拔幹部的參考因素,主要依據實際才幹選拔幹部。 華為希望員工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專一行。
試想一個炮兵團,人人都是全面手,軟體會搞一下,網路也會一點,晶片也懂設計,財務還明白,成本糊糊塗塗地能說一通,就是“炮”打不準,全團都是這樣高學歷的人才,什麼都懂,就是沒人打得準“炮”,上“戰場”這個團有什麼戰鬥力,非垮不可。如果真充滿了這種“萬能將軍”,華為非垮不可。(1996年)
6、要寬容好心犯錯的員工
任正非認為,員工都是在犯錯中成長,對於由於經驗不足犯錯的員工要寬容,鼓勵大家改進工作。
思想不經磨鍊就容易鈍化。那種善於動腦筋的人,就越來越聰明。他們也許以身嘗試,惹些小毛病,各級領導要區分他們是為了改進工作而惹的病呢?還是責任心不強而犯下的錯誤?是前者,你們要手下留情。我們要鼓勵員工去改進工作。(1996年)
7、員工要熱愛工作
希望員工將做工作當成一種熱愛,當成一種獻身的驅動,是一種難得的機遇和挑戰,應該好好珍惜。每個員工要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大家目光要遠大,胸懷要開闊,要富有責任心,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潛心鑽研,才會成就自己。人只要熱愛它,終會認識它,在嚴格的、大量的實踐中,看出破綻,產生新的突破。沒有實踐的創造發明越來越難。長期不懈的做實,最終將創造奇蹟,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我們必須有所作為,一切有志於獻身事業的人,都應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不管兩旁的鮮花、荊棘。(1997年)
8、員工應從小事開始關心他人
培養員工從小事開始關心他人。華為要求員工要尊敬父母、幫助弟妹、對親人負責。在此基礎上關心他人,支援希望工程、寒門學子、燭光計劃……並且平時關心同事以及周圍有困難的人。鼓勵員工把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做好了,公司發展了,對國家的貢獻就變大了。
9、對基層員工注重專長培養
華為對基層主管、專業人員和操作人員實行崗位相對固定的政策,提倡“愛一行,幹一行;幹一行,專一行”。“愛一行”的基礎是要通得過錄用考試,已上崗的員工繼續這一行的條件是要經受崗位考核的篩選。
我們動員了兩百多個碩士到售後服務系統去鍛鍊。我們是怎樣動員的呢?我們說,跨世紀的網路營銷專家、技術專家要從現場工程師中選拔,另外,凡是到現場的人機會和待遇可能會更好一點。一年後,他們有的分流到各種崗位上去,有的留下做了維修專家。他們有實踐經驗,在各種崗位上進步很快,又推動新的員工進入這種迴圈。這種技術、業務、管理的迴圈都把優良的東西帶到基層去了。(1998年)
10、提倡“幹一行愛一行”
華為允許員工適當地挑選工作崗位,但不鼓勵員工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鼓勵員工“幹一行愛一行”,在乾的過程中逐步產生興趣,最終成長為專家。
公司允許員工有挑選崗位的機會,不過首先在工作中要先服從分配,儘快磨合,讓思想火花在本職工作中閃爍出來,慢慢愛上這個崗位。如果發現很不合適,還有調換機會。但萬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結果哪座山也爬不上,最後被公司淘汰了。“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幹一行”是相對的,不能無限地亂愛下去,也不能無限制地調換崗位。(1999年)
11、由“抬石頭”變成“修教堂”
華為要求員工瞭解公司的奮鬥大目標,要以企業發展大目標來牽引日常工作,這樣工作的意義不同了,工作的質量也更高了。
我曾經給市場部的人講過一個故事:五十年前有兩個青年在抬石頭修教堂,一個智者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一個青年告訴他:“我在抬石頭”,另外一個青年則說“我在修教堂”。五十年過去以後,大家回過頭來看一看,說抬石頭的人還在抬石頭,說修教堂的已成了哲學家。
這個故事誰告訴我的呢?是一個朋友到我們公司訪問的時候,他跟我談到這個故事。他講華為公司現在每天都在“修教堂”,為什麼?我們瞄準了一個發展大目標,做的事情是天天在“抬石頭”,但是總目標是為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所以我們每天都在“修教堂”,五十年後你們可能就修成了,大家都能成為哲學家、企業家,或成為一個很好的管理者和專家。大家想想,在公司裡你的工作總目標是修教堂,而你的人生目標不是也在變化嗎?(1999年)
12、員工要長期堅持自我批判
任正非認為,青年人要長期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一個人只有堅持自我批判,才能不斷進步。 在公司內部,一定要打掉好面子的思想。
大多數人走上工作崗位後會變成小心眼的人,如果你們的那種小心眼不克服掉,對華為公司的發展不僅不是動力,反而可能是絆腳石,不僅不能使公司壯大,反而會削弱公司的競爭力。真正能使華為公司更快、更大發展的就是依靠每個員工開放自己,要加強對自我的批判。
我唯一的優點是自己有錯能改,沒有面子觀,這樣的人以後也容易找,所以接班並沒有什麼難。千萬不可以把一個人神化,否則就是扭曲華為的價值創造體系,公司就會垮掉。因為,員工認為自己在創造價值,積極性就會很高,如果員工認為只是某一個人在創造價值,積極性就會喪失。(1999年)
13、不要有打工仔心態
希望員工不要認為“這公司跟我沒關係,我就是打工的”。如果總以這種“打工仔”觀念來想問題,就沒有跟公司建立起一種生死與共的命運觀念。華為號召員工學習他人那種一絲不苟、踏踏實實的實幹精神。
14、加強自我培訓,超越自我
接受培訓是重要的,但自我培訓更重要。要真正想成為一個高階人員,就要自己培訓自己,只有自我培訓才能實現超越。人生苦短,青春寶貴,不要蹉跎了歲月。夢想成大事,就一定要有“頭懸樑、錐刺股”的精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自我培訓的機會。要開放自己,廣泛地吸收別人的營養,珍惜時間,珍惜機會,找到你自己的人生切入點,加強自我培訓,超越自我。
在一次與員工談話中,任正非提到了自己是如何自我學習:我不知道你一天學習多少個小時,你能否拿一個你一天的作業時間表給我看看?我可以告訴你我是怎麼學習的,如果是坐兩個半小時到北京的飛機的話我至少是看兩個小時的書。我這一輩子晚上沒有打過牌、跳過舞、唱過歌,因此我才有進步。(2000年)
15、給敬業的員工更多的機會
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鬥的員工,是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華為希望每一個員工都要立足本職,有所作為。那些一心想做大事而本職工作做不好的員工要下崗。要給那些敬業的員工更多的成長和發展機會。
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給那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工作高度投入,追求不懈改進,時而還會犯小錯誤和不善於原諒自己的員工。只有高度的投入,高度的敬業,才會看破“紅塵”,找到改進的機會,才能找到自身的發展。敢於堅持真理,敢於講真話,敢於自我批判,在沒有深刻認識事物的時候不亂髮言,不譁眾取寵的員工是我們事業的希望。(1999年)
16、茶壺裡倒不出的餃子等於沒餃子
華為不以學歷、知識作為確定收入的標準,而是以貢獻和業績評定薪酬。有知識沒業績就好比茶壺裡有餃子但是沒倒出來,沒倒出來就等於實際上沒有餃子。
我認為一個人文憑如何並不重要,一個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很重要。擁有學歷的人他們曾受到很好的基礎訓練,容易吸收新的技術與管理。但是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很好的技能。我們要以貢獻來評價薪酬。我們強調使用一個幹部時,不要考慮他的標記,不能按他的知識來使用,我們必須要按照承擔責任、他的能力、他的貢獻等素質來考核幹部。
今日話題:
如果你有機會選擇,你會進華為嗎?或者你想進華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