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除了困難,都是困難,華為遲早要倒下

新年伊始,2018年封神的華為延續了去年的熱鬧,尤其是最近華為老大任正非的幾次講話,再次將華為捧上神壇。
1月17日,罕有接受採訪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接受國內媒體群訪的時候,被問到華為當前主要困難是什麼,任先生回答:除了困難,都是困難,沒有困難。並且,任正非還坦然表示華為遲早要倒下。
我相信這是任先生的真心話,這兩天針對媒體對前幾天說過的“華為遲早要倒下”的疑問,任先生近期又做了一下補充:這是早晚的事情,因為這不是哲學命題,而不是現實命題。
先後有幾本寫華為的書,和任先生的理念趨同:《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還能走多遠》……
華為自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憂患意識。
任正非是技術兵出身,在華為創辦的前20年裡,遇到了各種困難,不論是爭取政府支援難度大、國外競爭對手太強、還是說初創企業打市場艱難,華為始終堅持了一個點:以客戶為中心。
任正非想得很明白,不管企業做到多大,做到多輝煌,企業也總會有死亡的一天,要思考如何讓這一天來得慢些,就算是成功了,做企業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
要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絕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任先生在58歲的那一年,寫了一篇非常經典的文章,叫《在理性與平實中存活》,開篇就提出了:產品的發展目標是客戶需求導向。
另外一句非常重要的話是: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流程化體系。
所謂流程化體系是指公司的戰略、業務(當然業務包括研發、營銷、供應鏈、服務)、人力資源、財經,全部是流程化的。
為什麼要流程化?
任正非一直認為,華為真正的創新力量並不是那1到2個牛人,而是華為有世界級的產品開發的流程,是“流程”讓產品持續獲得客戶和市場的認可!
而經典的組織管理理論的先驅者亞當斯密的“分工論”卻把流程割裂了。
專業分工把整個流程分割的支離破碎,嚴重扼制了企業內的創新和活力,每個人只能按部就班工作,沒有人對結果負責。員工只能對自己的頂頭上司進行彙報,獲得頂頭上司的認可才能開展工作,這就是對創新和新想法的扼殺。
“分工論”下的每個部門都非常專業化,對環境的反應非常遲鈍,他們感知不到這世界發生的變化,在這個企業中甚至沒有一個人能夠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思考和挑戰,組織越來越細分,越來越分工嚴密,最後變成官僚組織。
今天我們會看到,還有很多企業管理圍繞著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論”,他們不敢對企業今天的實際工作做出根本性地變革。
同時他們也對以客戶為中心的各種日常性的經營工作高度的漠視,他們更喜歡關心戰略、投資、收購這些工作。
機制不靈活、無人對結果負責、不以顧客為中心、重活動輕結果……
這些官僚主義的麻木不仁是一百年以來給我們留下的“遺產”,也許只有變革和流程再造才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
華為內部還進一步將流程化分為兩種:
第一種叫“拉事流程”,它是完全從客戶端需求出來的,以滿足客戶需要為導向;第二種叫“推事流程”,它從戰略業務分析出發,直到客戶認可、客戶滿意。
拉事流程,強調流程的再造與設計,如何以“快速、正確、便宜、容易”為原則來滿足客戶需要。這個流程要從客戶端穿越一個一個部門,就會從一線穿越到區域,穿越到我們所謂的總部。
哪些流程要到總部,哪些流程不要到總部,這個完全由客戶的需求來決定。我們的理念是怎麼快怎麼來,怎麼滿足需要怎麼來。
也許有的企業會有一些合理的風控要求,這些都要基於客戶需求為導向,再設定合理的風控環節,不能以風控的理由去打破客戶導向,那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拉事流程,直接端到端,穿越公司,通過流程來實現各部門的融合。這個本質其實不是部門的融合,而是崗位之間的融合。
通過流程化,華為真正做到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目標,同時做到了以奮鬥者為本,多勞多得,激勵員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當螞蟻時狼性,當老鼠時靈活,當大象時妥協的企業文化,並且樹立起管理人改革時必勝的決心,公司上下將職位與權力分開,健康經營。
提到狼性,不得不說華為最早提出的狼性文化。
華為是中國企業“狼性文化”的締造者,狼性文化貫徹華為成長的全過程。華為成立早期,對手主要為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網路等百年企業,實力強勁,華為只能望其項背。
華為理解的狼性文化是:狼嗅覺很靈敏,聞到機會拼命往前衝;狼從來是一群去奮鬥,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可能吃到肉有困難,但狼也會不屈不撓。
但是到執行的時候就有各種歧義了。
為了生存下去,為了搶奪訂單,華為通常不擇手段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在與同城對手中興通訊的競爭中,即便是賠本也要拿下專案。那時候,凡是有華為的地方,一定會是血雨腥風。華為這頭“土狼”處處樹敵,在國內國外都不受待見,華為早期進軍歐洲時,曾被抵制。
不過今時今日,華為早已告別生澀,內部管理更為規範,其價值主張也發生了變化,開始重視產業鏈的構建,與人為友。
但華為身上的狼性並沒有因此退化,它已經化為血液,在華為的軀體裡靜靜流淌。只是,華為在行事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從早期的不擇手段,到現在的委婉曲折。
狼性文化在華為推行,後來被很多企業沿用,一度被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成功學、社會學等幾乎每一個學科奉為惟一的文化圭臬,因為我們把經濟、政治、商業、企業、社會等等一切場景,都看作是叢林。
但是在現實當中,狼已經是一種瀕臨滅絕的保護動物了,所以企業家所講的狼性應該不是真正的狼,而是想象中的狼。
很多企業家想當然地認為,要保證企業的戰鬥力,不但要讓所有員工都變成狼,保持狼性,還要迫使他們時刻擔心自己會被當成兔子給幹掉。這是一種囚徒困境的刻意設計,讓遊戲中的每個人都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在外部,一個充滿狼性文化的企業,也通常是一個熱衷攫取的企業,在這樣的企業眼中,到處都是敵人,很少有真正的朋友和夥伴。
即使是華為,被普遍認為是狼性文化的代表,早期驅動華為發展的也不是所謂的狼性,而是共同利益的繫結。今天的華為早就放棄了狼性的提法,將開放共贏當作企業的價值主張。因為,共同利益的作用,遠大於以鄰為壑。
現在大家瞭解狼,只有三個地方:動物園、動畫片、中國企業內部文化。
現在華為弱化狼性文化,而居安思危,甚至直言不諱華為遲早要倒下。
我們對任先生這句話的解讀,應該包郵一種哲學的態度,沒有哪家公司能夠長盛不衰,能夠活的久一點就是勝利。
華為確有倒下的可能性,這在未來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可能性就會愈加強大,所以,所以任先生的憂慮也是一種長週期的居安思危。
在全球知名百年企業中,科技公司少之又少,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科技類企業是最容易受市場影響進而走下神壇的一類,諾基亞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例項,而同樣作為行業的領先者,現在的華為還沒遠沒有做到如當年諾基亞那樣在行業內佔據霸主地位。未來市場的變化,無人能夠定奪。
在未來也許華為會倒下,但是不會發生在眼前。
這也是任正非說這是一個“哲學命題”的原因,華為有沒有倒下的可能性?答案是一定的,有!
但導致華為倒下的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而非自然死亡。也許未來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數,一個華為從上到下都意料不到的意外,當然,這種可能性小之又小,甚至可以說這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所以華為倒下是一個“哲學性命題”,而非現實主義,就我來講,我更傾向第二種可能性。
最近,任正非還通過內部電郵講話,傳達出訊號:準備過苦日子,不增值的管理都讓他消亡。
2019年1月18日,任正非連續簽署新年006號、007號總裁辦電子郵件。郵件對華為人力資源戰略重心工作進行了規劃,一切向“作戰”靠攏,努力讓所有形式主義的不增值管理都消亡。
任正非在郵件中稱,未來幾年,整個大形勢應該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華為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對經濟形勢做出正確估計。
5G不可能像4G一樣勢如破竹,它可能是東爆一個“地雷”,西爆一個“地雷”。如果不能成片性地爆炸,華為要如何養活18萬員工,每年的工資、薪酬、股票分紅超過300億美金。如果沒有產生這麼多糧食,如何拿錢來分?
以“多產糧食”和“增加土地肥力”為目標,當前人力資源的戰略重心是解決績效管理的合理性和規則性。
在當前形勢下,每個工種都要對準多產糧食和增加土壤肥力,如果對標沒有價值,就應該裁減和放棄一部分工作,讓其聚焦。也要放棄一部分平庸的員工,降下人力成本來。
華為前三十年過得太順利,處在一個戰略擴張階段,組織惡性擴張,是否所有地方都是有效的,華為要審視。
華為整個姿態應該是把拳頭握緊練內功,對於幹部管理,一個主題詞也是“練內功”。
但華為要避免過度裁員。產品的生命週期管理的人員是寶貴財富,將來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新產品來。新產品認識到生命週期管理的規律,在早期就採納這些規律,結果可能更好一些。

全文請參見心聲社群《任總在幹部管理研討會上的講話》,連結地址參見閱讀原文。
一家民族企業成長起來不容易,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