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健:請放下專業的架子!
一直覺得要做個夠專業的人,也一直覺得專業是一件很值得堅持的事情。在長期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由於客戶對專業的尊敬,逐漸強化了這一印象。
因為專業,認為總有一些觀點需要捍衛,從而經常陷入與他人互相說服的苦戰,彼此的專業讓得出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結論越來越難,挫敗感也越來越經常,越來越強。以前覺得這就是一個靠專業過活的行業應該有的正常狀態,直到偶然看見國外一篇對於“專業主義”的研究報告,才突然發現,這種對專業的固化認知已經把自己逼進了一個越來越小的思維空間。
搞專業的人,最常見的就是對細節非常較真,自覺得需要嚴謹,需要論證,需要堅守原則,精益求精,口中經常會蹦出“MECE”之類的莊嚴詞彙(請大家千萬不要對號入座)。然而,在投入了大量時間驗證每一個細小觀點的時候,卻往往發現時間不夠了:最後只能把工作成果(往往是PPT)和其它團隊倉促整合,發現不同功能模組之間的邏輯讓整個報告看上去非常複雜。隨之而來的是臨提案前一夜無眠的推倒重來和客戶面前的黑眼圈。
該研究報告表明,以上現象並不是孤立的,是專業主義者普遍面臨的問題:
首先因為在細節上的糾結,忘記了一個70分的結論要遠遠好於沒有結論,也就是專業主義者普遍沒有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其次,隨之而來的就是團隊成員(也許是下屬,也許是其它合作團隊)的挫敗感給整個團隊帶來的負面情緒。
這篇報告沒有提及的是,專業主義者在捍衛自己專業的同時,往往同時也侷限了自己的思維模式。為了維護自己專業的形象,專業主義者需要經常提醒自己在某個領域裡是最好的,並不斷的用類似的心理暗示強化自己的這種認知,從而維護自己在心理上的價值感和存在感。帶來的便是輕易否定或者挑戰不在自己認知範疇裡的各種事物:不僅僅是新事物,也包括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舊事物。這些行為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了自己在某個領域是專家的自我認知,進而獲得所謂的安全感。
而恰恰是網際網路思維模式的出現,極大的打擊了專業主義的慣性認知:不需要100分的結論,大概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做,然後通過不斷的試錯和迭代去糾正和發展,迅速複製做大。而在這個過程中,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面對這種模式的挑戰,基於原有經濟模式下的各種領域的專業主義者都在痛苦的適應和思索。在那些年輕的顛覆者眼裡,想象力和行動力才是更重要的。
在寫下這些的時候,並不代表一個專業主義者的反水,而是基於突破原有認知模式的一種自我提醒:
1.更洞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出足夠好的結論;
2.更靈活:衝出安全區,勇於嘗試和理解新鮮事物;
3.更簡單:把可能原本複雜的邏輯用最易懂的方式呈現(這也需要創意)。
還在為寫PPT無法和上司交差而煩惱?
別怕,米倉PPT助理來了!
會提供各種各樣的檔案邏輯架構
現成模板給你
只為讓你輕鬆聚焦思考
(掃碼獲取)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