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你還有多少荒唐可以再來?
“大冷天的,為了我自己的這199塊錢,我在這排了兩個小時隊,還告訴我不能馬上到賬,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嗎?”
寒風中,來ofo退押金的劉大姐這麼向我們控訴。
但,這不是ofo近期以來的第一個“荒唐”。
全家組團線下退押金的“荒唐”
昨日一早,大批ofo使用者聚集在ofo總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大廈樓下申請退還押金,隊伍一度從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大廈排到中關村大街。
退押金的人群不只有大爺大媽們,還有抱孩子的母親,有學生,有青年。據媒體報道,大約早上8時就有人來了,而ofo的辦公室在大廈5樓,工作人員在1樓設定了關卡,保安和警察守著大樓和電梯的入口,使用者到5樓的ofo辦公室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走完全程。
自媒體三言財經在現場看到了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和保安推搡,保安因為她帶著孩子不讓他進入大樓,這位媽媽情緒越發激動,她說自己從東直門趕過來,以為帶著孩子會得到優待,“家裡沒人帶孩子,也沒人告訴我不能帶孩子啊,我能找誰說理去?他們反而為難我。”年輕媽媽的聲音逐漸哽咽,眼角溢位淚水。
據稱,她此前已申請退押金兩個月了,申請多次還未成功,看到新聞說可以去總部退錢就抱著孩子趕過來了。
沒一會兒,孩子的父親過來了,看到妻子在向陌生人流淚傾訴有些疑惑。
“為這100塊至於嗎?”“我掙這100塊容易嘛?”
他沒有再說什麼,將孩子抱進懷裡,妻子衝向樓入口不見了。
但,這些排隊者可能並不清楚,他們排著隊去提交的資訊,會在稽核完畢後進入退押金序列。
也就是說,他們排的這幾個小時隊,很可能毫無作用。
17日晚間,ofo小黃車發公告所有使用者,自2018年12月18日起,凡在app內提交線上申請退押金的使用者,後臺系統會根據申請提交的順序進行相關資訊稽核與收集,核實完畢後用戶將進入退押金序列,ofo將按順序退款。
ofo方面同時表示,“如有使用者到公司現場進行登記,我們會將收集到的相關資訊按時間先後順序併入線上退押金序列中;如有線下登記的使用者此前已經發起退款申請,則按此前的佇列時間資訊為準。ofo使用者基數大,存在退押金申請激增的可能,請廣大使用者耐心等待,我們承諾依序妥善處理好退押金事宜,請廣大使用者放心!”
然而,給予這些使用者以排隊想法的或許正是ofo自身。
據報道,在上週末,有北京使用者全家組團前往ofo總部進行退款,據說他們都成功退到了。儘管隨後ofo發聲明,說並無現場退押金,但這不能阻止更多的使用者湧向ofo總部退押金。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成本遠超199(或者99)塊錢,這些人中雖然不乏“花幾十塊油錢、又花幾十塊停車費”以使得“就是不給(ofo)這幫孫子”的賭氣者,但現場排隊中,可能更多的是三言財經遇到的這種“我掙這100塊容易嘛”。
這,荒唐嗎?
外國人就能秒退押金的“荒唐”
三天,IT之家報道稱,在嘗試了各種退押金不果後,有網友嘗試了傳說中的“外國人報案”策略,結果ofo火速退了押金、並“奉上”誠懇道歉信。
據IT之家報道稱,一位網友為了退ofo押金,假裝外國人寫了封投訴郵件。
這個網友的自我人設為來自加州,在中國生活了兩三年,中文不太好,做事喜歡上綱上線,以這個人設為基礎,寫了一封申請退款的郵件。
結果ofo一早就火速退了押金,還回復了一封英文道歉信。
據財經網報道,對此有媒體連線ofo公關,對方表示自己剛醒,不知道這件事;另一位公關也表示不知情,會了解一下。此後,便再未打通ofo公關電話。
實際上,知乎上已有了讓人笑不出來的段子
荒唐嗎?可能,這很有點“荒唐”。
公眾號賣蜂蜜的荒唐,能接受嗎
早在11月,ofo還出現過一個“荒唐”事。
11月19日,使用者們驚訝地發現:ofo官方微信號發了個賣蜂蜜的廣告。
▲圖片來源:AI財經社
該文標題是《【文末福利】一個長期喝蜂蜜的人,竟然變成了這樣???》,裡頭推薦一家花姐土蜂蜜,讀者可以直接長按文末二維碼新增一個微信賬號,接收對方釋出的微商資訊。
據說,這篇廣告發布不到兩小時,就已經達到了10萬+。
而據自媒體《科技新知》報道,這並非是ofo官方微訊號第一次嘗試做廣告。據其報道,今年5月5日,ofo小黃車訂閱號釋出了一篇《你家的蛙寶寶寄來了明信片》,推廣的是淘寶新新增的青蛙旅行小遊戲;在4天后,又釋出了一篇文章來推廣這個小遊戲;此後,ofo旗下的微信公眾號相繼釋出了刺蝟體驗、西部願望、京東雙十一相關的推廣文章。
有媒體曾向ofo詢問推文的性質,ofo方面表示這只是一條正常的微信文章,對於是否接洽商務合作的問題,則並未回覆。
更驚爆的訊息隨後出現。
11月20日,一張職人社創始人黃海均在微信群中釋出的資訊被截圖,裡頭顯示:ofo小黃車拖欠其公司(職人社)6.5萬元招聘費用,現在無錢支付,願意將此費用折算成為ofo平臺的廣告費;鑑於該司目前沒有在ofo打廣告的需求,經與ofo溝通,其願意將這項權益以9折現金方式轉讓出去。
ofo缺錢的印象正在被加深。
目前,蜂蜜一文在ofo官方微訊號中已經看不到。但問題是,這個蜂蜜買了也不清楚能不能吃。
據AI財經社報道,其嘗試新增“花嫂”,“花嫂”表示自己一大早就進山採蜜了,她賣的是自家產的土蜂蜜。在“花嫂”朋友圈展示的產品照片中,她的蜂蜜被裝在一個個透明罐子中,沒有任何生產日期、廠家標識。
AI財經社報道稱,一週前自媒體“天朝隊長”扒皮一篇“土蜂蜜”廣告,同樣是一位放棄了原本安逸生活的女士,回到山裡拾起了祖祖輩輩的養蜂事業;只不過被扒皮的這位是來自陝西寶雞鳳縣的楊霞,其品牌叫做“蜜蜂霞”。據“天朝隊長”的文章稱,“蜜蜂霞”售賣絕不會是真正的土蜂蜜,很有可能是勾兌的劣質蜂蜜,利用廣告推波助瀾,實際上很可能是一個製假售假一條龍的詐騙團伙。
荒唐嗎?
ofo,你還有多少荒唐可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