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沒有春節
2018年十一黃金週缺席的順風車,終於在2019年春節之前找回了自己的戲份。
只不過,今年春運順風車的玩家卻換了一撥。
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滴滴的人士處瞭解到,滴滴內部正在積極運作順風車業務重新上線,預期上線的時間是2019年6月前後,但是,目前各方意見尚未達成共識,相應方案還在討論中。
相比之下,從共享單車業務起家的哈囉出行成為這個年關最“積極”的網約車平臺。
早在2018年12月28日,哈囉出行就開始公開招募順風車車主。並在20天后,宣佈其順風車車主註冊數量已突破百萬。
順風車市場的老玩家嘀嗒出行在今年1月25日才公開宣稱依然會參加2019年的春運季。
嘀嗒出行目前已經連續四年參加春運季了,去年春運季,嘀嗒順風車已經運送了1608萬人次。嘀嗒出行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的資料是,目前嘀嗒平臺上擁有的順風車車主數量約1250萬。
只是,即使嘀嗒的上千萬順風車車主再加上哈囉出行剛招募到的上百萬車主,對於人山人海的春運返鄉潮依然不夠。2018年春運,滴滴一家就曾宣佈預計運送3300萬人次。
相比順風車全部下線的2018年十一,至少今年春運還可以對順風車有所期待。
安全牌至上
據滴滴大資料預測,今年春節期間(1月28日~2月10日)全國平均打車成功率下降20%,全國範圍內將出現空車較少,等車時間較長的現象,其中除夕至正月初二是打車最難的三天,主要原因是春節出行需求增多,但大部分司機也選擇休假與家人團聚,進而造成較大的供需失衡。
此前作為春運期間重要運力的順風車業務依然沒有得到“復活”。
去年春運期間,滴滴的順風車資料相當搶眼。
2018年的春運預計運送3300萬人次,相當於增開18.3萬架次波音737客機。
不過,自從2018年8月27日滴滴宣佈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進行整改之後,高德等平臺也先後下線了順風車業務。隨後整個網約車市場開展一系列整改行動。
2018年11月28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新聞通氣會。
這次的新聞通氣會其實是針對上一輪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的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情況的通報。但從這次通氣會通報的情況來看,順風車依然沒有機會拿到復活卡。
而檢查組目前給出的處理意見是,未完成安全隱患整改前繼續下架滴滴順風車業務。
即使順風車業務已經連續四年參加春運季,嘀嗒出行日前特地強調公司將會新增八大安全舉措,主要強調了對車主的資質加強稽核、上調跨城訂單保額等等。例如,加強車主資質稽核就包括對車主進行各種身份和北京的篩選和檢查,包括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甚至在接單時還需要人臉識別認證。
與此同時,車主如果以往有“黑歷史”,例如嚴重違規行為,也會進行一定的排查。如果有不良記錄,車主將不會通過平臺的准入機制篩選,從而進一步確保乘客的安全。
行業新變數
2019年1月17日,哈囉出行對外宣佈,其順風車車主招募上線20天車主註冊數量已突破百萬,其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車主佔五成以上(57%)。
雖然上百萬的車主註冊數量遠不及滴滴和嘀嗒上千萬的順風車車主體量,但哈囉出行在這個時間點高調加入順風車市場可以算是這個行業當下重大的變數。
2018年3月27日,高德地圖曾宣佈推出順風車業務,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同時開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車主招募,之後將逐步擴充套件到全國更多城市。
但2018年8月24日,溫州樂清遇害案件之後,高德暫停了順風車業務。高德地圖客服人員當時表示:“為了保證乘客的安全,順風車這個業務暫時下線。”
緊接著,嘀嗒出行也一度關閉了23時至次日5時的順風車服務。
但相比滴滴和高德,以順風車業務起家的嘀嗒出行當前只有順風車與計程車兩項業務,順風車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導致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嘀嗒出行不得不拼盡全力拓展出租車業務。
相比之下,哈囉出行這段時間要高調得多。
哈羅單車於2018年9月宣佈正式更名為“哈囉出行”,將自己的定位從共享單車服務商轉向專業移動出行平臺。
2018年12月底,哈囉出行宣佈開始在其App內招募順風車車主。“48小時急速稽核,月賺2000”是順風車App一欄曾出現的廣告詞語。
根據交通運輸部2016年7月28日公佈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第三十八條規定:“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順風車不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約束。
隨後各地釋出的指導意見中均對合乘車輛每日的派單數量作出規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為2次。但滴滴順風車此前每日最高可接單數為15單,明顯高於各地政府的規定。
這意味著,順風車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專職車主”,他們並非在上下班或有計劃的出行中順便捎人,而是帶著營利目的專職運營。
此前,有平臺默許了這些“專職”順風車司機的存在,放棄拒絕這些有潛在危險的使用者。
不過,在近半年的順風車整改中,這批打著擦邊球的順風車司機被清理了出去。
責編:彭海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