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AI讓機器人向真正的“人”進化
人工智慧(AI)正在從多個方面支撐傳統制造向智慧製造邁進,為製造業“由大變強”的發展賦予新動能。
在18日下午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表示,如果說人工智慧是一項抽象的技術、概念,那麼機器人就是將這項技術實體、實用化,是AI讓機器人有了“智慧”。目前全球機器人的發展已經進入智慧時代,逐漸由機器人向真正的“人”進化,我們稱之為機器人2.0時代。
同時,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上海人工智慧技術相關企業數量居全球前列,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的中國總部均設於上海。當前上海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100多家,年產量6萬臺,佔全國總量50%,總產值約360億。
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
曲道奎表示,如果說機器人1.0還是單純的機器,那麼2.0就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結合。強調的是機器人的自主性和智慧感知。在2.0時代,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協作夥伴,它們將具有決策、互動、行走和作業四大能力,同時也是四大高新技術,即大資料、AI、IOT,雲端計算的深度融合。
曲道奎在論壇上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迅速,已經連續第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2017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消費總量為14.1萬臺,佔全球三分之一,增速58.1%。目前主導市場的是多關節機器人(66.6%),增速最快的是SCRAR型。在高階機器人這塊,國外品牌仍占主導地位,中低端市場國產機器人則更有競爭力。
且國產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正在逐年擴大,目前已經涉及國民經濟中定義的39個行業和110個行業種類。漢德產業促進資本主席蔡洪平表示,海量資料的積累,計算成本的下降和神經網路多層演算法的突破等,正在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推入新時代,創造新的投資機會。
他說:“機器人是AI的硬體,AI(演算法)歸根結底就是統計學,但真正服務於人的還是機器人為主。如果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把人變成機器,那麼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把機器(人)變成“人”。這條路還很長,但註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蔡洪平表示,中國在人工智慧、機器人行業有著很大的發展機會,包括人工智慧演算法、晶片,解決方案及平臺應用;以自動駕駛為典範的智慧機器;基因測序、大資料、AI驅動精準醫療;區塊鏈大資料AI驅動、Fintech,移動互聯物聯網等。
他提到,自己曾參觀比亞迪的生產工廠,裡面幾乎全是機器人在工作,但是其中大部分的高階機器人和作業系統都非國產,而是來自日本或者德國,這讓他十分心痛。儘管如此,他認為這也意味著機會,在未來,新興的電動汽車行業,機器人和智慧化生產,新材料和醫療技術與產品等領域,萬億級的市場將向中國投資人不斷展露新的藍海。
AI將取代80%醫療崗位?
最後他還提到,AI的發展必然會給傳統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比如:不久的將來金融業超過三分之二的崗位都將被AI佔據,尤其是交易員、大資料風控、客戶等崗位,僅有需要和客戶進行較深情感交流的崗位等可以暫時無憂。他笑稱:“現在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準備轉行了。”
另外在醫療行業,他認為AI將會取代80%的崗位,以後要如何治療病人可能都要聽AI的,人類醫生只需負責執行AI給出的醫療方案。除此之外,他認為製造業、農業、交通運輸、服務業、媒體、娛樂、教育等行業也將受到較大沖擊。
責編:盛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