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訓練】理解產品的構成
三節課的產品經理p1系列課程已經上完了,決定把課程內容稍微整理一下,順便把作業進行迭代優化。
功能點優化是產品經理最基礎的工作
一.如何進行功能點的優化?
- 首先, 分析產品功能的現狀與邏輯 ,包括
- 使用者 :都有哪些使用者會用到這些頁面/功能
- 流程 :使用者的使用流程如何?(針對不同使用者使用流程可能不同)
- 邏輯 :產品底層邏輯(業務流程)是如何的?
- 其次分析現在功能存在的問題
- 現象 :哪些使用者出了什麼問題?
- 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問題呢?
- 影響面 :出現問題的頻率和受影響的使用者量是如何的?(從而分析是否要優化該功能)
- 最後得到解決方案
- 關鍵點 :在業務流程中,找到關鍵因素
- 多種方案 :對比
- 難度評估 :四象限:開放難度與效果,來對比分析多種方案,從而選擇哪一種方案。
- 進行 結果評定 (易忽略)
- 考核指標 :用什麼指標來評估產品的表現?
- 資料對比 :優化前後進行資料對比
二.功能點的完整設計流程
1. 明確功能的目的(針對使用者、平臺、商業)
對外(使用者)講體驗,對內(平臺)講體驗,對商業談轉化率
1.1. 對使用者:對哪類使用者具體有什麼好處,是否有受影響的使用者
- 增加內容,提升準確度,eg 社交圈子讓選擇標籤
- 減少操作,提升便利性,eg推薦入口,第三方平臺賬號登入,減少使用者操作跳轉流程
- 功能補充,提升體驗,eg發票功能
1.2. 對平臺(內):對內部資料、操作人員是否提升了效率
- 增加渠道,引入新使用者,eg分享功能、支援微信登入等
- 減少重複操作
- 資料分層,提升精準度
1.3. 商業:提升收入or轉化率?
- 拉動付費轉化率,兩人付費,一人免單
- 增加新產品, 創造新的收入點
- 對原有資料做重新組合,提高資料轉化率,eg 地圖找房
2. 明確功能的基本邏輯
2.1 功能基本邏輯
- 達到目的的大概邏輯:
- 使用者的操作過程
- 資料的流向
- 分析存在的難點(在使用者操作過程後的資料流程等技術難點),能否突破
3.調研相關的產品功能(即功能點調研)
- 明確調研的目的
- 觀察使用者“使用者、場景、續期”是否被滿足
- 猜測底層的邏輯
- 分析產品的流程
- 產品的亮點與結論
4. 指定功能方案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梳理每個方案的簡要的業務流程
- 針對性分析(開發難度/效果/使用者場景),選擇合適的方案

螢幕快照 2018-09-10 下午10.55.06.png
- 方案細化 :
- 流程細化:梳理業務流程,增加異常情況
- 考核指標:
5. 原型設計與需求文件
5.1 業務流程->頁面流程
5.2 原型設計(真實場景、真實文案、黑白灰)
5.3 完成需求文件
5.4 需求評審
6. 運營推廣方案
6.1 找位置:設定的位置,分析使用者的關鍵路徑
6.2 定內容:匹配使用者和場景,指定文案和推廣形式
6.3 要效率:分析運營的轉化效果,後續的效果
做一個功能點的完整流程

功能點的完整流程.jpeg
上週做了八個產品崗的筆試,接下來估計還有十幾個,希望能拿到offer吧。
最近《黑客增長》快看完了,看完之後再來總結個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