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科技越發達,我們就越健康嗎?| 2018 T-EDGE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在2018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上演講
雖然是一名醫生創業者,但每次參加鈦媒體 T-EDGE 大會,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都會化身極客,分享當下最新的醫療黑科技產品。
一年半以前的T-EDGE 科技生活節時,李天天分享瞭如何利用黑科技產品(比如雅培瞬感血糖監測儀),結合丁香園線上平臺的醫生以及線下診所來幫助患者進行慢病管理。
今年再次來到鈦媒體 ofollow,noindex">2018 T-EDGE全球創新大會 ,李天天分享了最新資料,這一年,丁香園線上服務了六萬多名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在三到六個月內,糖化血紅蛋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可植入裝置到可降解裝置,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除了繼續分享新的黑科技產品外,李天天也帶來了一個思考,“科技越發達,我們就越健康嗎?”
李天天認為,因為高監管,與其他領域科技的突破相比,醫療行業偏慢。在醫療行業中,光是靠高科技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低科技——人的服務,來幫助管理。
“高科技能給我們帶來健康,但還有一部分是低科技的產品,過去那麼多年的經驗流程、標準的低科技沒有高科技有效,但是它非常重要。”
醫療健康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但李天天把這些複雜的問題簡化成兩隻貓,“白貓是高科技,黑貓就是低科技,我們既有高科技的東西,也要有日常的護理、線下的服務,不要認為它low就不做,黑貓白貓一起抓老鼠,才能最後攻克我們面臨的健康問題。”
以下是李天天在2018 T-EDGE全球創新大會的演講實錄,經鈦媒體編輯:
任何一個國家,醫療都是高監管行業,所以我們這個行業比其他行業發展得慢,如果突然出現了一個特別大、突破性的進步,或者是新聞的時候,我們往往要更加小心一些,比如剛才主持人提到的,基因編輯嬰兒,這是我們科學界的恥辱,不是什麼創新。
在我看來,這是反人類罪,在醫療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中,監管政策、倫理這些都是我們去思考的一些問題。
所以與其他領域科技的突破相比,我們醫療行業偏慢,但即使是這樣,到了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醫療行業中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出來了,科技越來越發達,科技越來越進步。
我今天就要問一個問題了,有這麼好的科技產品,有這麼優秀的科技突破,會不會讓我們更健康,接下來我會帶著大家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

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首先先看科技進步到什麼樣的程度。目前已經看到的一些可穿戴的裝置,有些還在實驗室裡面,有些已經進入到真實的生活中了,前面兩張是隱形眼鏡可以放在眼睛裡面檢測血糖,但遺憾的是這個專案剛剛宣告暫時擱置,不再去研發了,谷歌做的。
即使是這樣一個專案,我個人認為,它的感測技術、無線訊號技術,可能會對我們後面的突破和研發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像隱形眼鏡這樣科技含量更高,可以檢測血糖的無創裝置,至少在概念階段已經有了,可以通過面板汗液檢測血糖的產品在實驗室中也看到了,通過貼皮的、小的膠貼就可以檢測面板汗液裡的化學水平,包括測裡面的血糖含量。
更廣泛的應用,全身可以貼滿感測器,注意,這樣的感測器不是給正常人或者普通人用的,它是給臥床不起的人用的,我自己原來是神經內科醫生,神經內科有一個特點,我們會花兩個小時討論這個病的診斷是什麼,開藥只花兩分鐘,因為很多神經病是無藥可治的。
所以在這個科室裡面會經常看到很多的重患,比如腦出血,腦卒中患者,昏迷患者,這會帶來一個問題,褥瘡,因為他自己不能翻身,護士醫生干預的時候往往已經晚了,很多昏迷患者出現褥瘡很難處理,傷口長不上,癒合不了。壓力感測器可以貼遍全身,隨時收集資料,告訴你哪裡的壓力已經超過了40分鐘,這個時候需要有人幫忙翻身,可以在醫院和家庭中幫助我們管理患者。
腦磁圖可以在家裡做,一些(MR)的產品也小型化;谷歌的智慧紙尿褲是給臥床的老年人用的,特別是大小便失禁的,他不僅可以檢測身體也可以檢測身體排洩出來的廢物,相當於在家做了一次尿檢,這種產品還是可穿戴裝置。

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經過幾年發展從原來的可穿戴到可植入,比如植入到我們的牙齒裡,你每天吃什麼東西,攝入多少營養元素,鹽有沒有超標,這些都可以測的出來,如果覺得鑲到牙裡面有心理挑戰的話,可以用一個托架放到口腔裡面,手上也可以植入,通過植入真皮以下的裝置可以採集你體內的生理指標,比如血常規,血糖、血脂,可以通過植入皮下進行採集。
最後一張是這個月剛剛出現的進展,可植入裝置出現新功能,大家能看到這張圖大概代表什麼意思?可降解,植入進去之後,兩個月自動降解,不需要再取出來,它是一個什麼功能?這是放在老鼠裡面的,幫助老鼠刺激坐骨神經,刺激神經再生,刺激神經功能再生以後,不需要取出來,自動就降解了,所以這些裝置都是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便利,這麼好,我們是不是更健康了?

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我們來看三篇文獻,這三篇文獻都是發表國際的一流期刊上。
第一篇,招募了一批患者,給患者發放智慧可穿戴裝置,看三個月後的結果,對照組跟干預組,就體檢指標來講沒差異,就醫療總花費來講沒差異,對疾病的認知來講也是沒差異,這是什麼情況?
是陰性結果,說明你給人家裝置三個月之後一點用都沒有,我們前面說的那麼花哨,可以檢測這些東西,測這麼多指標,提升健康認知,為什麼三個月後對疾病的基本認知都達不到,我們仔細看這篇文章發現一個問題, 它只給了裝置,沒有任何的服務跟進,沒有任何的人跟進,沒有任何的干預去跟進。
簡單講,就是給你一個智慧手機加一個智慧血糖儀,可是三個月之後,患者自己不測了,為什麼?因為慢性疾病跟別的病不一樣,慢性疾病的管理是違反人性的,它並不像我們使用手機點菜打車那麼簡單,它需要不斷去教育,所以只給裝置不給服務,我們看到結果沒有用。
第二篇文章發表在JAMA上,既給裝置又給服務,既有遠端的服務監控,也有遠端根據這些結果進行實時干預指導。同樣也做了三個月,我們看看結果怎麼樣。
三個月內,遠端干預組和傳統對照組,再次住院率無差異,死亡率無差異,患者的體驗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差異,但是我們看的主要指標是前兩個,患者複發率和死亡率都沒變化,搞了半天,給人家裝置和遠端服務,為什麼只有一點點不太重要的作用?
當我們回頭看這篇文章的時候,發現標題中出現了一個可怕的詞叫心衰,這個病非常嚴重,很多心衰的患者因為多吃了半個西瓜人就掛了,因為吃了西瓜之後體液增加,心臟不堪重負,當場停跳,給我們一個什麼提示? 裝置加服務,需要挑選合適的病種,千萬別拿高難度的病種練手,太危險了,不好玩,想要管的好管得了管出效果來,想出不容易掛的病先去做,這是我們的結論。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在2018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上演講
再看第三篇文章,不光給了裝置,不光給了干預還採用了遊戲中的晉級制度,管理的越好給你的獎金越高,也管了三個月,之後我們看一下結論,我們給你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前兩個實驗沒有的,但是還是沒有顯著改變用藥依從性,為什麼?
當我們看這個病的時候發現這也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病,心梗,也是一個很要命的病,但是我們認為,研究這篇論文之後我們認為這篇論文是陽性結果,因為它的對照組不是空白對照,是把遠端的服務和我們的常規護理做對比了,美國很多醫院患者出院之後提供常規護理,有醫生和護士的管理,所以即使在心梗這麼嚴重的病上,還是讓我們看到一絲希望。我們看看就是最基本的基礎護理基礎管理,真的能夠給患者帶來這麼大的收益嗎?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今天要講的主題也要揭曉了,更高的科技能給我們帶來健康,但還有一部分是低科技的產品, 過去那麼多年的經驗流程、標準的低科技沒有高科技有效,但是它非常重要。
我們自己做了糖尿病管理,同樣有高科技的產品,包括智慧血糖儀、體重計,我們低科技的產品就是微信上醫生跟患者互動,患者把他吃的東西通過圖片發上來。
很多人想會不會用人工智慧分析他吃的是什麼,中國飲食博大精深,智慧識別很困難,所以我們拿人眼去看,後臺是真正的人去看,之後給我們相關的指導,比如說碳水多了,或者水果不夠,我們還組建了群,刺激患者,交一百塊錢,血脂達標錢給你,不達標就給別人。

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這些低科技和高科技,其實是一種教育,所以這是我們得到的結論,這些常規護理,低科技的管理,一定跟高科技有一定的對接,而且我們必須把這些流程全部標準化,經過我們一年多的努力,我們線上服務已經服務了六萬多名糖尿病患者。
到今年年底我們應該會服務八萬名,這些糖尿病患者都在三到六個月之內,糖化血紅蛋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慢病管理就是這樣的過程,你要不斷地教育,在這個背後是我們大量的標準和規範的建立。
疾病的管理和健康的管理跟打車點餐完全不一樣,打車點餐基本不需要學,或者學習成本極低。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有這種常識,可是健康不是這樣的。
我自己是醫生背景出身,但是當我去接受體重管理的時候,我才第一次學會了看懂食物成分表,才知道里面的碳水化合物代表什麼,氯化鈉的氯離子代表什麼,不是等同於我們理解中的糖或者鹽,很多食品廠商很雞賊把含量寫成一百克,你拿過來一看碳水和鹽根本不高,後面有一個括弧裡面寫每一百克,你買的是六百克的,一不注意就被乘了六倍,所以這種過程是一種學習成本比較高的過程,這也是導致我們醫療健康行業和其他行業有顯著不同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所以這些年其實我們做糖尿病管理,做體重管理。我覺得我在辦學校,我在教學,為什麼把教這個字拿出來?把甲骨文的教拆開看一下,這個叫爻,代表可以算術的小草棍,早期的八卦,六爻,拿來算術的。
還有一部分是花朵,祖國的花朵,小朋友,有了工具有了人,還不夠,右邊還有一個東西,這是一個大人,手裡拿著一根棍子,在體罰在虐待這個小朋友,小朋友學數學學不好,拿著棍子抽一下,工具、人旁邊還有一個拿著棍子的人,這三個字湊成了教。
所以很多是把科技給人,完成前兩步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人拿著棍子監督你,但是醫療健康需要,因為就像我前面講的,這個領域慢病是反人性的,大家都不希望被人管,所以我們要有一些辦法幫助他,就得出一個結論, 我們在醫療行業中,光是靠高科技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這種低科技的東西幫助你管理。
圖片來自李天天演講PPT
看一下背後列出的規範,我們做糖尿病管理過程中這些低科技的東西,今天給大家列出來是其中一部分,大概20多條,我們背後一共有七百多條,這七百多條,都是讓我們去更好的跟患者互動,更好的防範風險,一旦說錯了,或者是用錯藥了,要有一個召回機制,有錯誤彌補的方式,所以這些東西不完全是簡單的手記一個APP一個機器人能夠做到的。
在我看來醫療健康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但是也不要過於複雜化,我簡化成兩隻貓。
美麗的白貓是高科技,看起來有點醜、讓你感覺到不是那麼美麗的小黑貓就是低科技,所以我們既有高科技的東西,也要有日常的護理、線下的服務,不要認為它low就不做,光靠高科技還不行,所以黑貓白貓一起抓老鼠,才能最後攻克我們面臨的健康問題,謝謝大家。(本文首發鈦媒體,鈦媒體付夢雯編輯整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