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法則教你,如何科學地制定符合自己的2019計劃?

在中國, 過春節才是新年。 年後開工,2019才真的來了。 你把2019的計劃定下來了嗎?
無論你是已放假還是在等待放假ing,在年前把自己的2019願望清單列出來還是很重要的,畢竟年後沒有具體目標的話,會很難進入狀態。

也許很多人新年立Flag的時候,會象徵意義地發些朋友圈: 每天健身/每天學英語/每週讀完一本書…… 然而,行動力總是缺了那麼點。
講真的,制定新年計劃是很考驗人的一件事。它能讓我們重新思考,明確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譬如,“體重減下來”“升職加薪”“結束單身”“生個孩子”……

你的新年計劃是什麼呢?
有餘地的設立計劃,腳踏實地地嚮往與完成,那才是設立計劃的正確開啟方式。若只是不著邊際的奢望與空想,只會徒增自己的失望。
※我們不妨看看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每年公佈的計劃是怎樣?

*2010年是學習中文
*2011年是隻吃自己親手屠宰的家禽
*2012年是每天寫程式碼
*2013年是每天跟Facebook以外的人見面
*2014年是每天寫一封感謝信
*2015年是每個月讀兩本書
*2016年是全年跑365英里
*2017年是走遍美國的每一個州,與各州民眾交流
*2018年是修復Facebook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完全想不到國際性的大人物,他的計劃竟如此簡單而明確。
※好的自我提升計劃常常是溫和的、充滿享受的堅持,再比如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接地氣”的新年計劃:

*每天早晨不晚於八點起床(每週可違反一次)
*只跟羅傑吃午飯(每兩週可違反一次)
*每天在筆記本上寫東西
*告訴人們不要在早上打電話,或者接電話
*把閱讀時間限制在晚上
*每週回信一次(週五?不管怎樣我得去醫院的)
新年計劃,不是空喊的口號,更不是裝給別人看的假氣勢,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不如心有所定,專注做自己。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制定一個可行、實際,又不失追求的計劃,可以嘗試下面SMART目標管理策略,它會讓你找出最能讓自己行動、最渴望實現的目標。
SMART法則是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提出的目標管理的經典方法,它由下面這五個單詞構成:
*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chievable:可實現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bound:有時限的
Specific, 目標要具體,不能泛泛而談。比如,只說要減肥,就不夠具體,半年之內瘦十斤,才足夠具體。作者說,你要設定的是目標,而不是願望。目標要具體,充滿細節,實現的可能性才更高。
Measurable, 你的目標是否實現,是可以通過資料或者其他資訊來衡量的。比如說,剛才舉過要減肥的例子,體重上的數字就是一個衡量標準。
Achievable,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身的能力。稍微增加一些難度,讓自己跳出舒適圈是好的。如果一個目標絕對超出了自己能力能夠到達的程度,那想要實現就幾乎不可能了。假如說你想要減肥,給自己設定每天運動一小時,如果你之前沒有健身習慣,還給自己這麼大的運動量,那難度係數太高了。
ReleVant, 做得到,不代表想要做。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你要認真地問自己,實現這個目標是對你自己很重要,還是出於其他的原因,比如說是因為別人的期待你才制定的。如果這個目標不是你真心想要實現的話,那麼你去實踐它的動力也會比較弱。
Time-bound, 把大目標打碎,變成分散的小目標,定期去評估進度。截止日期是第一生產力,用每個階段的小成果,去推進整個大目標的實現。比如說。你想減肥的話,那麼就把目標設定為,每週減掉一到兩斤,每週就要去健身房3到4次,每次至少30分鐘。
通過這五步,你就可以準確地制定屬於自己的明確的可行的新年計劃。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當中肯定會出現意外情況,沒有按照計劃進行,你就會有“今兒就算了吧”這種想法。其實重要的,並不是你要百分百實現每天制定的目標,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在往前走,每天都有新的進步,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會為你帶來巨大的改變。願你每天都有成長,看見時間的力量。
劇作家廖一梅說過 :“相信我,上天會厚待那些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人。如果你們愛什麼東西,渴望什麼東西,相信我,你就去愛吧、去渴望吧。只要你有足夠強大的願望,你就是不可戰勝的。”
最後,新的一年,願你活成自己預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