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茉莉花,藏著一座城
摘要: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文/黃淑婷 圖/劉飛越
九月,璇霄火流,秋意漸濃。
在距廣西首府南寧市約一百餘里的橫縣,暑熱不減絲毫。大批種植茉莉花的花農們頂著烈日,趕在九月底即將結束的花期前,進行最後的採摘。鮮花離葉後,壽命以小時計,這些淡黃色的幼小花蕾,必須在幾小時內送到當地的各大花茶企業,連夜加工,趕製成以香氣聞名的茉莉花茶,與其他秋茶一起爭“香”上市。
在這個中國南方小縣城裡,茉莉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有33萬花農和130多家茉莉花茶加工企業,幾乎整座小城的人們都以茉莉花為生。
據天貓資料顯示,橫縣鮮花產量與花茶加工總量佔全國80%以上,如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旗下的“周順來”等茶葉品牌年銷售額已過2千萬元。中秋節期間,茉莉花茶也成為饋贈佳禮,最近一個月,TOP10 消費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深圳、濟南、廣州、杭州、青島、鄭州。
北宋詞人柳永寫茉莉花茶:“沉浸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留。”
一朵茉莉花,香漫一座城。
唐燕婷,花枝上結著書包、裙子和思念
“東方茉莉城”的美譽,橫縣當之無愧。
但與其長達六七百年的種植歷史相比,橫縣茉莉真正開始揚名不過須臾數十年。從清末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獨領茉莉花茶市場,在世界享有盛名的還是老牌明星——福州茉莉花茶。
隨著福州的城市化程序與舊城改造佔用大量花田,鮮花產量與花茶質量逐年下降。這時,與福州同處於茉莉花種植黃金地帶的橫縣一頭扎進了這片茉莉花的紅海,從式微的福州手裡接棒。至此,這朵曾經默默無名的小白花開始帶著一陣春風吹到橫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與生機。
製作茉莉花茶,最關鍵的是要等夏季茉莉花登場。從採摘茉莉到茶花拌合,沒有哪一步工藝不是在遷就著茉莉的習性。花什麼時候精油度最高,就得什麼時候摘;花開始吐香的時候,就是入茶的時間。
這個時間對人來說十分不友好。午後兩三點,正是日頭最毒之時,卻是採花的最好時間,此時,高溫讓花蕾中的精油濃度達到頂峰。
位於縣城東北面校椅鎮的中華茉莉園,是橫縣大面積連片種植的茉莉花田之一。阡陌縱橫之間,躬行著村子裡老弱婦孺的身影。
唐燕婷
穿著校服的唐燕婷剛從外婆家吃完中飯,在腰間繫了個藍色網袋,就到花田裡來換下表姐去吃飯。家,站在田裡就能望見,學校的話,再遠上一公里。九月剛開學的她現在讀三年級,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個週末,她和兩個大她一歲的表哥表姐跟著舅媽來田裡摘花。
面前的這幾片花田是他們一大家子一起種的,以嵌在泥巴里的石頭來標記每一家的界限。燕婷的爸爸媽媽都去廣東打工了,所以她家的田就由她和哥哥姐姐們一起負責。
經驗豐富的花農,能根據花色判斷採摘時機是否成熟。茉莉花蕾由青轉黃、再由黃入白,當花蕾逐漸變得雪白剔透,肥碩飽滿時,就該動手了。動作要輕且快,要保留綠色的花萼和花柄,利落地去掉葉梗。
燕婷眼神好,動作麻利,最多的時候她一個人一天能摘到十多斤。“花出得多,市場價格又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到兩三百塊錢,摘兩天就能賺到學費了。”今年開學的課本費是450塊,舅媽幫她交完以後還給了她不少零花錢。
說到花期即將結束,燕婷顯得十分快活。茉莉花期很長,從四月底到九月底,花開不絕。一入夏,她和哥哥姐姐們每天放學都要過來幫家裡摘花。“如果不摘,等晚上花苞開花吐香後這朵花就沒用了,賣不掉了。”她看著記者,有些不好意思,“暑假我們在這裡摘了兩個月,都晒得好黑,不像你,白白的。”
衣袂飄然,輕嵐繚繞,指尖留香……人們通過這些美好的詞句憧憬採花女的生活,燕婷卻不以為然,香包,手釧,花餅,這些能用花來做的玩意兒她都已經玩膩了,她更想在放假的日子裡和小夥伴一起跳皮筋,看動畫片。但她不討厭摘花,因為“摘花賣的錢越多,家裡條件好了,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就能輕鬆點,就能常回來看我。”
這些花枝上結著許多燕婷想要的東西,新書包、文具、裙子,和父母團聚……她覺得,只要把這些希望的花蕾一個個摘下來,願望就都會實現。
李文列,每夜2萬斤的辛勞
“快來快來,九塊一斤”“這裡九塊五一斤”……下午四點左右,茉莉花交易市場開市。收購商的出價聲此起彼伏,場面好不熱鬧。載著鼓鼓囊囊的裝鮮花的大網兜,花農們騎著小電驢準時從各路花田駛向這裡。上秤、驗貨、成交,整個交易流程一氣呵成。交易完成後,茉莉花經過重新打包運往各大茶企、食品公司、香料廠。
李文烈在進行茶花攪合
傍晚時分,李文列師傅收到了這些花茶製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他是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的製茶師傅,有著二十多年的製作茉莉花茶經驗。這也就意味著,二十多年來,他的每個夏天都在熬夜,因為茉莉花只在夜晚開放。這時,製茶人披星戴月的一天才剛要開始。
做茶的第一步是“養花”,也叫“伺花”。即將採摘後的花,攤晾在地上,並適當地翻動,促使花蕾在一定溫度和充分供氧的條件下,保持旺盛的生機,開放均勻。用老李的話來說,“等候花開,不光要有耐心,伺花的過程就是人與環境博弈的過程,將溫度、溼度和氧氣三者進行平衡。”
大約晚上十點左右,茉莉次第綻開,等花朵兒微微張開呈“虎爪”形,再將一些品相不好的花朵篩濾過後,最關鍵的窨制步驟就開始了:老李將事先烘乾好的茶胚和鮮花層層疊疊反覆覆蓋,最頂部的茶葉防止香氣外擴,然後再用翻耙將花茶堆輕輕推開,讓茶和花充分拌和均勻。
每晚,他要和工友們一起窨制兩萬斤左右的花茶。
用起色機篩選品相好的花朵
茶、花混合的比例與時間是最難掌握的技巧。花用多用少,有太多因素掣肘,比如,若當天下雨,花香弱,就要多用花;實在太潮溼,再多花也無濟於事,不如索性收工。“都是憑經驗做事。”老李淡淡一句。聽著簡單,那些經驗卻來自無數個不眠的夜晚。
窨制時花堆也需要時不時地翻動以控制溫度和水分,人是不能輕易走開的。整個窨制過程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結束。茶葉吸足了水分和香氣,原先水靈的茉莉花已經枯敗。老李和工人們用起色機將茶葉和殘花分離開,再將茶葉烘乾,這算一次窨制。
“茉莉花茶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說’。就是說製作花茶需要窨制三到七遍才能讓茶充分吸收花的香味。而每次窨制間隔兩三天,做完一批,需要大約半個月。”老李說。
長期的晝夜顛倒和巨大的工作量讓他精神緊繃,變得難以入眠。白天,他習慣喝些酒,待有些微醺,便能睡個好覺,以應付新一天傍晚的工作。
次日,花茶窨制完成
花期一旦結束,廠裡便停止製作茉莉花茶了。不做茶的日子裡,老李和其他師傅們會被安排去包裝和物流部門幫忙,直到明年初春。老李享受每年這五個月的忙碌時光。每年的茉莉花期,也是製茶人的花期,是他們閃光的日子。
黃山珍,跟著“天貓”闖天涯
9月2日,當在橫縣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茉莉文化節正式閉幕,黃山珍這才鬆了口氣。她所創立的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作為本土頗具影響力的茉莉花茶加工標杆企業,協助承辦了文化節中的音樂會等幾個重要環節。
正值秋茶上市,公司線上線下訂單驟增,還得準備接下來在南寧舉辦的的東盟博覽會……這個九月,她忙的不可開交。
“順來號”,是黃山珍丈夫周煥洪的祖先以前經商時走街串巷,吆喝買賣時的叫響的名號。到上個世紀清末至民國初年,周家遷址來到現在所在的橫縣校椅鎮,開始了正規的商業經營,此時的“順來號”顯赫一方,店鋪林立。
2001年,橫縣茉莉花茶產業逐漸興起,各種花茶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黃山珍嗅到了機會的味道,毅然和丈夫從單位辭職決定創立公司。“我們決定沿用老祖宗留下來的‘順來號’,希望也能延續他們童叟無欺、誠信經營的理念,將品牌發揚光大,屹立不倒。”
周順來實體店
順者來,來者順。起初,黃山珍的生意順風順水,很快形成了“兩廠四店一茶場的”的格局,並註冊了周順來品牌。憑藉著之前夫妻倆積攢下的人脈,她在廣西開的幾家“順來茶業”實體店生意也挺紅火。但是慢慢地,她意識到了人脈也無法打破的市場侷限。
2014年,中國電商行業迅速發展,群雄逐鹿、狼煙四起。黃山珍在那時果斷地做出了一個決定:開設“天貓”旗艦店,向電商吹起號角。
包裝好的產品將在天貓平臺上進行銷售
“但是接下來要做什麼我們完全沒有頭緒。當時負責電商的只有兩個人,一個人負責把產品圖片放上去,另一個負責客服。”她笑說,“後來我專門從公司開辦的職業學校裡找到電子商務專業的老師來指導他們,還讓他們去淘寶大學接受培訓,業務終於慢慢走上了正軌。”現在黃山珍公司裡的電商部已經是一個有著7、8名員工,並且擁有獨立攝影棚的部門了。
作為首批進駐電商平臺的橫縣花茶企業之一,黃山珍看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成幾何式增長的效益。據她介紹“去年公司的年銷售額為5000多萬,其中電商做了2000多萬。”她說,線下實體銷售具有區域侷限性,而線上銷售可以把茉莉花茶推廣到全國各地。
根據天貓訂單即將發往各地的貨物
這幾年,也有海外客商尋香而來。“我們接到過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訂單。他們的國家也種植茉莉花,卻沒有製作茉莉花茶的這門工藝。”跨境電商涉及到境外物流、保稅倉儲、報關報險等許多複雜的手續,黃山珍不太懂這些,但她正積極地培養和招募這方面的年輕人才到自己公司來。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廣為傳唱的《茉莉花》如今在外國人眼裡儼然已是中國的第二國歌。可是黃玉珍說,茉莉花最早原產於古羅馬等地,後來在西漢年間隨佛教傳入中國,才慢慢變成了中華文化的符號之一。她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搭乘電商和一帶一路這兩輛專列,能讓橫縣茉莉花茶這一中國獨有的創造香飄世界。